清远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
和2025年工作计划
一、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
2024年,清远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聚焦重点任务精准发力,靶向攻坚,奋力推动全市“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7.8亿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13元,同比增长5.8%。我市着力发展乡村小微企业,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做法获得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批示肯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乡村运营等工作经验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推广。连山“三地活化”、佛冈“水头模式”、村庄绿化美化等经验做法成为全省推广的典型。2个案例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五大产业发展情况和典型做法多次被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网等央媒报道。
(一)守牢底线任务,夯实“三农”基本盘
一是毫不放松抓实粮食生产。市委书记、市长连续三年签发《粮食生产工作督查令》,以“七大督促事项”为抓手,切实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2024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227.17万亩,总产量77.61万吨,单产341.66公斤/亩,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实现“三增”,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豆、油料播种面积和甘薯总产任务均超额完成。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分类施策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编制,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强化农资、农产品安全执法监管。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做实“保防救赔”,2024年全市农业保险总保费6.46亿元。实施清远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创建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10家。全市共有烘干中心68个、育秧播种中心66个、农服中心33个。二是坚决守牢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持续做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全面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全市未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全市80个驻镇工作队共引导1496家企业到帮扶地区实施产业帮扶,吸纳、带动脱贫人口59601人,消费帮扶金额达17.97亿元。三是着力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生猪、家禽、水产品和蔬菜供应稳定,创建省级“菜蓝子”基地38个,粤港澳大湾区“菜蓝子”生产基地40个。据行业统计,2024年全市生猪存栏257.55万头,同比增长10.4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7.69万头;出栏425.96万头,同比增长5.63%;家禽存栏6009.3万只,同比增长6.26%,出栏1.77亿只,同比增长2.31%。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3.17万亩,其中池塘面积17.14万亩,产量14.95万吨,同比增长3.6%。
(二)做优“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高质高效
一是聚力打造“五大百亿+”特色农业产业。坚持用工业思维、系统思维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丝苗米、连州菜心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据行业统计,2024年五大百亿产业综合产值约400.67亿元,同比增长32.67%。清远鸡、西牛麻竹笋2个产业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其中,清远鸡出栏1.53亿只,存栏5049万只,综合产值111.96亿元;英德红茶种植面积18.16万亩,干茶产量1.57万吨,综合产值90.45亿元;西牛麻竹笋种植总面积99.25万亩,鲜笋总产量151.36万吨,综合产值109.65亿元;清远丝苗米播种面积156.04万亩,干谷产量57.11万吨,综合产值64.57亿元;连州菜心种植面积21.1万亩,产量33.24万吨,综合产值约24.04亿元。因地制宜推进魔芋、西洋菜、桂花鱼等一批特色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全市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7个,省级“村级优势特色产业项目”专业村188个、专业镇20个。二是加快推动全链条升级。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统领和龙头优势,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累计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产业园2个、省级产业园19个,成功申报2023年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全省3个试点“补改投”产业园之一,省级产业园已实现一县一园(多园),辐射带动70个乡镇,联农带农超18万户。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预制菜等增值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成国内首个实现数字精准控制和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的茶叶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开发五大百亿等特色产业精深加工产品30多款。英德竹制餐盒首次出口美国加州,年度订单1800万美元。全市共有天农、爱健康等11家企业以及18家农副食品加工企业从事清远鸡预制菜生产。三是培优扶强农业品牌。把标准化、品质化作为品牌化的前提,2024年发布实施农业产业团体标准16项,其中清远鸡10项。英德红茶3项,清远丝苗米3项。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3家,英德红茶省级生态茶园46家。建立“清远好风土+五大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体系,创建“粤字号”农业品牌99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19个。全市累计146家企业获得授权使用“清远好风土”及五大百亿区域公用品牌,线下组织各类产销对接宣传推广活动近50场(次)。英德红茶、清远鸡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47.73亿元,排位跃升至全国红茶类第2位。英德市荣获国际茶叶委员会颁授的“世界红茶之乡”称号。四是进一步夯实种业基础。积极开展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培育选育,其中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130余个(次),选育的8个水稻新品种参加广东省级区域试验。指导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有国家级家禽遗传资源保种场3家,数量排在全省前列。“岭南黄鸡5号”配套系获国家审定通过,目前,全市共培育家禽配套系新品种6个。
(三)聚集宜居宜业,推动乡村风貌全面提升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统筹农村“三大革命”、村庄绿化、风貌管控等任务清单,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系列专项活动,出台市级长效管护指导意见,探索创新人居环境整治及管护模式。截至目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9.5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0%以上。所有自然村均基本建立生活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二是深入推进“五级梯度”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清远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全市累计五级梯度创建和美乡村12247个,占总村数85.37%。加快培育“和美乡村+新业态”,全市共培育典型村219个,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总体规划,建设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的乡村振兴示范带27条,辐射带动农户约92万人。连南“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三是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印发《清远市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实施方案》,形成“一村一图一表”绿美建设特色规划,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庄绿化美化一体推进。目前,全市累计投入村庄绿化资金1.23亿元,种植苗木139万株。相关经验做法受到省的关注和认可,多次在全省乡村绿化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发言。
(四)强化探索创新,激活富民兴村内生力
一是率先探索实施“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抓住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依托建立乡村小微企业与全国顶级农业专家团队对接机制,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乡村小微企业,进一步激活县域经济和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项目实施以来,引进优良品种近130个,编制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手册80多个,开展技术培训260余场,惠及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3000多人次。参加项目的乡村小微企业2023年整体综合产值增长18%,近50%的企业营业收入明显提高,带动超6000户农户实现增产增收。二是深入实施乡村运营。搭建乡村运营人才库、资源库、项目库平台,因地制宜采取集体运营、个人运营、委托运营、联合运营等“四+N”模式,以乡村运营推动和美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共建立乡村运营人才库9011个、资源库9829个、项目库3359个。遴选确定乡村运营村253个,谋划乡村运营项目1147个,其中实施推进655个,项目资金超17.95亿元,累计吸引返乡人员6049人,带动农户8.56万人,有效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三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培育和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3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0家);农民合作社5109家(入围广东省级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105家);家庭农场4653家(其中入围省级标杆家庭农场100家)。四是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755个经济合作社开展了股份制改革。扎实推进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各项任务落实,有力推动农村产权跨区域、跨城乡流转。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155宗农村产权通过省级平台成功交易,交易金额14.35亿元。总结推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石坪村“三地活化”改革经验,着力整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引导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拓展农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渠道。五是持续强化乡村人才培育。紧密结合我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以及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目前已2024年度培育高素质农民901人,超额完成年度培育任务。优化推广“清远农业培训网院”,已上线种植技术、农业社会化服务、乡村运营等课程,截至目前注册学员5万多人,访问量180多万人次。
(五)聚焦治本攻坚,守牢农安防线
一是筑牢农业生产安全防线。聚焦渔业船舶、农机、农药、畜禽屠宰、农村沼气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清远市“商渔共治”三年攻坚行动、农业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市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二是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优化“一个问题品种、一张整治清单、一套攻坚方案、一批管控措施”治理模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追溯体系建设,全市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抓好动植物疫病监测防控。抓好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狂犬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演练,全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重点人畜共患病保持有效防治状态。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抓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全面落实红火蚁阻截防控措施,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96期,预测准确率达85%以上,全市各类病虫害重点发生区域防控处置率达90%以上。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下来,我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坚持不懈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扎实做好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
(一)牢牢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开展好新一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为重要抓手,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实施“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三)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三大革命”、村容村貌改善提升等重点工作,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五级梯度”和美乡村、典型村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持续巩固提升绿美成效,推动乡村多元增值。
(四)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管好并用好农村集体“三资”。聚焦农村“三块地”改革、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创新探索,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深入实施乡村运营,进一步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1月6日
(联系人:王文华,联系电话:336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