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务和数据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持续在不断夯实统一数字基础底座、全面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数据资源一网共享上发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效明显。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政治引领,把牢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向。
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成立局党纪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结合工作实际印发《清远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期间,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学习、“三会一课”、读书班、专题学习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党纪学习超28场次,覆盖党员人数近500人次。助力绿美清远生态建设,累计植树837棵,认捐14670元。局机关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名党员分别给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在2024年文艺创演活动中,由机关党委牵头组织,党员同志积极报名参与的参赛节目《传承奋斗薪火,谱写政数新篇》荣获三等奖。
(二)数字赋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完善“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功能,提升平台综合支撑能力。组建平台运营运维团队,初步建立了平台运营体系,组织多次培训和实战调度会议,有效提升相关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实战水平。建立健全数据填报工作通报制度,截至2024年底,全市数据填报完成进度99.6%,排名全省前列。
二是推进产业集聚。牵头组织举办清远数字服务产业发展大会,促成多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创建全省第四个数据交易服务基地——广州数据交易所(清远)服务基地,为市场主体提供基础配套服务、会员管理服务、数据资产合规登记指引服务等三大基础服务。组建清远市数字政府“产学研用”发展联盟,通过发展联盟整合行业优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优势资源,发挥供需对接、市场培育、交易撮合的桥梁纽带作用,赋能“百千万工程”建设。全省首个公共数据标注基地在2024年3月在清远挂牌并已正式开启运行。同时,大力打造数字产业园,软通动力、抖音、拼多多、诚伯等头雁企业相继落地,目前,已有超200家企业共3600人入驻园区,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是夯实数据要素流通基础。我市已发展技术型、服务型和不同领域应用型46个数商,并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架49款数据产品,涵盖金融服务、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创新等12个领域。其中,清易贷”“清易保”分别拿到了广东省首张社保、医保领域的公共数据资产认可。此外,推进块数据应用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市、县、镇三级块数据应用业务需求调研和数据摸查,选取“低保救助一件事”和“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应用场景作为试点案例,并拟在清城区和连南瑶族自治县进行试点推广
四是推动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全面对接应用省“一网共享”平台,建立健全以数据实时共享、接口调用为主的对接机制,大力推进省级部门垂直管理业务系统与地方业务系统双向共享。截至2024年底,我市已发布资源数10322个,全省排名7;已开放数据目录数5445个,全省排名6;已开放系统库表数据量7.66亿条;数据审核平均耗时1.82小时。
(三)夯实“云、网、数、安”数字集约化“大底座”,筑牢数字政府“四梁八柱”。
一是规范政务云管理。截至2024年底,政务云清远节点已建成规模为28228核vCPU、83112.81GB内存、3329.92TB存储。我市迁移上云或部署在政务云的系统平台共有272套,使用云资源14956vcpu、40002GB内存、929TB存储。印发《清远市数字政府政务云管理办法(试行)》,通过系统清理下线、云资源低负载整改、云资源存储策略调整等措施,提升政务云资源的使用效率。全年下线系统58个,完成系统缩容66个,完成市发改局、市工信局等26个政务云使用单位40个业务系统储存策略调整,腾出约400TB虚拟存储容量,为市财政压降约154.83万元。
二是提升网络安全空间指数。严格落实数字政府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积极参与“粤盾-2024”清远市攻防演练活动,组织对粤盾攻防演练活动进行复盘总结,对演练活动发现的网络安全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整改;持续组织开展政务外网网络、政务云网络安全风险排查工作,做好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庆网络安全重点保障工作,全年无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制定并印发《清远市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指数整改工作方案》,牵头组织全市开展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指数评估工作。
三是持续推进我市信创工程深化应用。运维全市国产终端计算机,为全市64个委办局上门服务100多次,远程解答了终端计算机,打印机等国产设备相关问题60多次。运维清远信创云资源、全市3000多个政务邮箱账号的安全运行。指导8个县(市、区)的信创工程深化应用工作,汇总建立全市信创工程国货国用底账和政务信息系统适配改造底账。
四是深入推进政务外网建设。完成市、县广域网网络设备和城域网核心设备IPv6改造,完成市政务外网与电信运营商政务外网专用UPF对接,可通过5G无线政务专网接入市政务外网。完成全市便民服务站政务外网“一网多平面”改造,所有设备支持“一网多平面”并纳管,可以承载市级统计业务等多个网络平面业务。截至2024年底,全市便民服务站政务外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推进清远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化工作,完成8个县(市、区)一门式一网式综合受理系统历史办件数据迁移到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工作。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上线了教育入学、水电气网联合报装、高龄老人津贴、残疾人服务、开办餐饮店等5个涉民生的“一件事”。通过政务服务网清远分厅、“清易办”小程序实现全市统一预约服务。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上线预约事项6868项,产生预约件33423宗。推出“粤省事·清诚办”清城专版,可办理31项高频服务事项。持续拓宽“广清跨城通办”、“市内通办”线上线下办理渠道。2024年市政务服务大厅收件67597宗,办结67498宗,提前办结率98.24%,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受理审批事项(单个事项)办件数3877宗,实现零投诉、零差评工单。
二是进一步提高12345热线政务服务协同性和应急响应能力。2024年,全市12345热线承办单位共受理工单32.2万件,同比增长13.86%。全市工单平均处理时长4.6个工作日,工单按时回复率99.99%,工单办结满意率为92.47%。加强12345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对接联动,是全省第一个通过粤省心流转110非警务警情工单的地市,截至2024年底,12345热线共转派公安社会联动工单1.38万件,联动工单均在24小时内完成闭环。我局获得“2024年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办理楷模”奖励。清远12345热线在2024年全国349条热线运行质量监测排行榜中位列第43名、全省排名第10名,荣获“质效优化典范”称号。
三是持续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升级优化工程建设审批系统,实现主要业务信息及其业务办件过程信息推送到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事项电子证照应用。2024年全市累计完成建设工程、政府采购、自然资源、综合产权四大类交易1401宗,成交额243.16亿元;建设工程交易和政府采购业务累计节约财政资金2.95亿元,自然资源和综合产权交易实现国有资产溢价0.84亿元。完成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业务7716宗。
四是加强基层政务服务能力。举办清远市政务服务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比学赶超,1人代表清远参加省政务服务技能决赛并斩获全省前十的优异成绩,荣获个人三等奖和“2024年广东省政务服务明星”称号。全面梳理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提高基层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开展市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下放实施成效评估工作,为赋予县级管理权限做好科学论证。开展行政许可事项认领、子项或业务办理项拆分、实施规范制定、实施清单编制等工作。进一步拓展完善“粤智助”功能,截至目前,可办理省市服务事项693项,包括本地事项34项,累计业务量781.27万笔。
(五)加强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提升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水平
制定印发《清远市市级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立项审批细则(试行)》,上线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推进项目精细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审批实施效率,2024年共完成29个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评审和立项审批工作,核减预算金额共4672.75万元。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为基层减负,排查政务APP应用45个,解散粤政易工作群1832个。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常态化监测得分在全省处于“良好”水平,15项监测指标处于全省最优,11个指标高于全省平均值。2024年争取省级奖补资金2450.02万用于我市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均衡化建设,已入库实施的均衡化发展项目共25个,全市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初步实现。
二、存在问题
一是我市数字政府建设仍处于起步打基础阶段,很大程度制约我市数字政府建设进程。如:地区、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互通的程度还比较低,现有云资源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网络安全空间指数低,12345热线仍处在传统的人工接听及记录、工单派送等基础运营阶段。
二是简政放权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基层承接能力不强,项目审批交叉重复、环节繁冗的现象依然存在,“按单行权”意识还需强化。政务大厅落后形势发展,特别是市级大厅,规模小、“一门办理”程度不高,配套设施差。
三是人、财问题仍然存在,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各级财政安排的信息化专项资金预算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我局将继续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持续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数字政府大平台大数据应用,赋能服务“百千万工程”和实体经济制造业。持续建强市数字政府建设运营中心指挥平台,强化数据归集和共享,推进公共数据、产业数据深度融合利用。加快中小企业融合平台建设、“投资广东”平台应用推广、“粤商通”清远专区建设,发挥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效能,赋能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等园区,助推企业项目落地、建设,加速产业集群。
(二)抓实线上线下大厅建设,构建公平普惠的政务服务体系。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市民中心规划建设。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健全基层便民服务体系,聚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进“一网通办2.0”建设试点工作,打造我市政务服务业务中台,全方位保障12345热线服务稳定运行与绩效提升。
(三)扎实推动数据要素市场改革建设,全面激活数据新动能。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完善数据流通交易管理制度规范、公共数据授权和运营管理机制,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建设。开展公共数据资源普查,赋能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典型应用场景。深化“块数据”应用试点,构建覆盖各层级的块数据应用服务体系,丰富深化各类块数据场景应用。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挖掘典型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探索孵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数据产品,推动多领域数据要素价值转化,打造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
(四)加强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建设,夯实数字政府“底座”。加快我市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项目落地建设,提升政务云、政务网、公共支撑能力的智能化水平。压实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构建全市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强化安全防护技术应用,筑牢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安全防线。抓实信创适配中心建设。
(五)推动数字机关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数字人才队伍。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调整、充实和优化我市市县两级政数系统职能及编制,继续打造既讲政治、又熟悉数字化工作的复合型干部队伍。常态化组织开展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专业能力培训,提升各级干部运用数字化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数字化发展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