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676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省生态环境厅: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刘艳文代表提出了关于支持清远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建设的建议,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清远市区四条黑臭水体总长约76.1公里(海仔23.9公里,黄坑河6.3公里,龙沥21.6公里,澜水河24.3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约29.1公里(海仔7.1公里,黄坑河6.3公里,龙沥9.9公里,澜水河5.8公里),总投资约7.06亿元。黑臭水体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是沿途截污、内源控制、水系连通、岸坡整治等。其中截污、清淤是根本措施。按照计划,到2020年底,清远市区四条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制久清”,90%以上黑臭水体消除。目前,黄坑河、海仔大排坑城市建成区段已基本完工。
二、整治进展情况
(一)黄坑河:工程建安费3011万元,已完成工程建安费投资2800万元,其中截污管道完成96%,清淤完成90%,田龙支渠完成70%,中水回用公园完成99% ,已完成截污管2000米,新增玄真南路箱涵完成62%。工程形象进度约93.9%。
(二)海仔大排坑:工程总投资估算约16629.43万元,目前完成投资11400万元,其中城市建成区段已基本完成。主要工程措施是截污纳管3.66km、清淤疏浚18.11km、岸坡整治6.3km。目前工程进度:城市建成区段截污纳管2.95公里、河道清淤疏浚已全部完成;完成市政府段截污工程清淤2880米、7个末端截污点;新建敢鱼咀截污管完成743米、新建步塘村段截污管完成1714米;铁塔路至新城医院泵站段河道工程已完成;步塘村至沙步桥段河道工程基本完成;沙步桥下游至沙塘电排站大约完成57%;桥梁工程中1号桥、2号桥、10号桥已完成,5号桥、6号桥正在施工(桥桩完成),3号桥(钢板桩已完成)、8号桥准备施工。工程总形象进度约68.5%。
(三)澜水河:工程总投资24931.53万元,目前凯旋涌段进行河道清淤及边坡修整作业;学府路段浇捣生态砖底板水泥垫层;建设学院段污水管共完成200米,雨水管185米;九龙湾中转淤泥至弃渣场。完成投资约8220万元,工程总形象进度32.9%。
(四)龙沥大排坑:工程总投资估算约16087.36万元,初步设计已批复,海龙涌清淤及永安路箱涵已于9月11日开工。目前完成海龙涌A段河道清淤约700m,海龙涌B、C段清淤约850米,人民医院段暗渠已完成清淤约1000米;人民东路与清晖路交接处截污管管沟开挖10米,完成DN600截污管56米。完成投资约1458.5万元,工程形象进度约9.06%。
三、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工作情况
一是2018年,我市申报了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经省住建厅牵头组成的专家组答辩后成为广东推荐参加全国评审的两个城市之一,但最终未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19年,我市吸取经验教训,成立了“申报2019年中央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提前启动申报工作,目前申报工作处于资料收集阶段。二是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土地开发储备局、市自然资源局等职能部门继续分别按照各自职能做好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配合做好申报工作。三是积极对接省级主管部门,争取获得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4月初李希书记在清远调研的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从大民生视野出发,切实抓好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不断增强清远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加快工作进度。坚决按照原拟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时间节点等,坚持系统治理、因河施策,进一步强化控源截污,提升整治成效,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二是加快推进“不黑不臭、初见成效”评估工作。确保2019年4月底前完成黄坑河、海仔大排坑建成区段的“不黑不臭、初见成效”评估工作,其余水体在主体工程完成半年内完成验收工作。三是构建长效机制。防止黑臭水体反弹,关键还是要在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上做文章,逐步消除监管漏洞。切实提高管理水平,重点落实河长制,将“河长治水”的理念和制度在黑臭水体整治中全面推开,执行好认河、巡河、治河、护河各项制度,确保每条河道归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老百姓找得到人。运用法治思维和手段,坚持依法治水、铁腕治水。有效发挥市场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黑臭水体整治和后期管护中来。
五、意见建议
为提升我市黑臭水体整治的科学性,系统性,恳请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在申报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以解决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的资金缺口,改善我市水环境质量。
专此函达。
清远市人民政府
2019年4月25日
(联系人:王奎,联系电话:0763-336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