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清远市2025年‘粤聚英才、粤见未来’暨南粤春暖大型招聘活动”在清城区保利广场举行。
近日,在清城区保利广场人头攒动的招聘会现场,应届毕业生小郑与企业负责人热烈交流的场景,是清远市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生动缩影。
政府筑巢引凤,奋斗者破茧成蝶。今年以来,清远市坚持“统”的大局,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全力服务“百千万工程”,助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通过精准服务、创业扶持、技能提升、人才引育等措施,夯实经济发展“稳定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就业成绩单: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7528人,超额完成省目标任务17%,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1%,就业形势平稳向好。
精准对接打通就业“快车道”
“我学的是汽修专业,想找一份有五险一金,月休4天以上的工作。”春节一过,今年刚毕业的小郑就早早来到清新区清新公园招聘会现场求职。同样,陈女士也在众多岗位中寻觅到了文员工作的机会。招聘会现场,粤美口腔等80家企业提供了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等多元领域的岗位,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穿梭其间,围绕岗位详情与企业招聘人员深入交流。现场还贴心设置了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摊位,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新春伊始,清远市紧抓招工黄金期,构建“线下+云端”立体化招聘网络。大年初六,英德人社部门在户外招聘广场组织开展大型招聘会,吸引了120多家企业踊跃参与。随后,各地人社部门在清城区保利广场、万达广场、清新区美林广场、佛冈人民公园等热门商圈持续发力,接连举办大型招聘会,并充分借助粤就业小程序、线上直播带岗等线上平台,以多种形式搭建起高效的就业供需桥梁。截至2月15日,我市已成功组织开展南粤春暖招聘会70多场,累计服务企业2500多家(次),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众多的就业选择,开启了就业的新征程。
根据统计,2024年,清远市坚守就业优先战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7528人,超额完成省目标任务17%,就业形势持续向好。为提升就业质量,全市开展“南粤春暖”等各类主题招聘会512场,促成1.87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针对省职教城高校毕业生开展“定制式”专项招聘25场。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上,部省推送的6649名清远户籍毕业生,就业率达91.17%,服务率100%。此外,清远求职招聘小程序注册企业1200多家,发布岗位1.9万个(次),27个就业驿站为9000余人次提供了服务。
扶持创业培育经济新动能
在清远国家高新区,李志兵带领的冰恒物联网络科技公司正加速布局终端产品生产线。2020年入驻省市共建创业孵化基地后,该公司在交流活动与专业培训中不断成长,还通过企业对接活动拓展业务合作。公司负责人李志兵表示,“进入基地后,减轻了我们租金的压力,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并在基地组织的各类企业对接活动中认识了许多业内人士,为日后的业务来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他表示,公司计划在清远本地投建终端产品生产线,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00公里外的连州,黄雪梅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她发现电商平台有非常好的前景,萌生了为家乡土特产“带货”的想法。她成立农业公司,借助电商直播,日均订单超百单,通过联农带农助力乡村振兴,先后共带动150户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各项政策的支持。清远市大力扶持创新创业,扩大就业容量。数据显示,清远已建成17个创业孵化基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85万元,全市发放就业创业补贴9508.6万元,惠及2.82万人(次)。共为4.26万家企业减负失业保险费11662.68万元。
技能锻造推动产业人才升级
“现在既能接送孩子又有稳定收入,这样的‘妈妈岗’太适合我了!”在清城区北部万科小区居住的陈雪明原是全职宝妈,去年8月参加了“一针一线”纺织服装技能人才送教下乡培训班的学习后,到了万悦服装卫星工厂上班,不仅工作时间灵活,还能实现家门口就业。
清远市紧扣产业需求,实施精准技能培训,推动产业人才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打造“一针一线缝纫巧手”特色劳务品牌,累计开展纺织服装技能培训5000余人次,培训合格学员全部推荐至园区企业或周边卫星工厂就业,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有力促进劳务增收。
同时,我市全面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工程。在“粤菜师傅”项目中,创新成立清远“星厨之家”,开展星厨下乡行,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820人次;聚焦“制造业当家”,实施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支撑工程,组织一、二、三产业技能培训13266人次;推进“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4家企业入选链主培育单位,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扩面提质,开展技能等级认定21809人次,为产业升级赋能;在满足“一老一小”需求方面,着力培养专业化家政人才队伍,开展“南粤家政”培训8785人次,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和招聘会,持续擦亮我市“北江家政”等“南粤家政”品牌。
政策护航织密就业服务网
“清远最吸引我的,是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广东萨菲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博士汤依伟,道出了这座城市的引才密码。2017年,他带领团队在清远高新区创立企业,攻克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难关。汤依伟说,清远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提供人才公寓和科研经费支持等,极大激发了公司创新活力。如今,公司已成为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行业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预计未来3年产值可达5亿元。
这样的创新故事,正在清远58个博士工作站、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里不断上演。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引进博士超300人,发放省级财政补助2500多万元,30余名在站博士后成为科技攻关的中坚力量。
不仅是高层次人才,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和基层工作者,清远同样构建起成长通道。
毕业于河海大学的邓艺超,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扎根清新区山塘镇,推动的喜宴师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已获市级百万资金扶持。在清城区人才驿站,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马舒欣借助“雁归计划”实现职场“抢跑”:先后在省职教城产教融合研究院、团市委等单位实习,提前锁定职业方向。这些鲜活案例背后,是清远人社部门织就的立体服务网络:全年举办人才对接活动570场,精准匹配1200余名高层次人才;创新设立20个“百千万工程”专项派遣岗,推动306名“三支一扶”人员扎根乡村;开展“雁归计划”活动414场次,服务1.69万人次青年;179名乡村工匠通过职称评审实现职业跃升……从尖端科研到田间地头,清远以制度创新激活人才“一池春水”铺就人才就业创业“暖心路”。
来源:清远人社、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