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抗“疫”手记 | 谭林:一个特殊的记者节

时间:2022-12-15 10:18:29 来源:清远高新区管委会 访问量: -
【字体:

  今年的11月8日是第19个记者节。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行业以来过的最为特殊的一个记者节,是我入职清远高新区以来的第一个记者节,也是我大学毕业以来唯一一个不是以记者身份过的记者节。这个记者节,我有了另一个特殊的身份——下沉志愿者。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根据工作安排,区领导胡春龙原计划于11月8日主持召开记者节座谈会,主题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旗帜宣明、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渠道畅通’的大宣传格局,助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计划赶不上变化。

  突如其来暴发的疫情,让融媒体中心的部分同事被圈定在排查区内,紧接着,区里的下沉安排出炉,我和融媒体中心的几位同事被安排下沉。鉴于疫情的紧张局面,记者节座谈会也被取消了。

  “下沉”对于高新区的干部职工来说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因为从2019年疫情暴发以来,高新区机关干部都多次“下沉”了,但对我来说,还是相对“新鲜热辣”的,因为从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以来,我一直是以记者的身份参与在一些重大事件中,直白地说,一直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寻求事实真相。

  2019年疫情暴发时,时任清远日报全媒体新闻中心的主任的我,更多的是以一个幕后新闻策划者的身份来统筹安排记者进行报道,这同样是一个“旁观者”。今年7月18日入职高新区以后,我参加过区组织的一次下沉,但属于浅尝辄止,谈不上多少感悟。

  这次下沉,是区党工委、管委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配合清城区统一开展的。

  我们的身份是支援的下沉志愿者。这种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特别能够体现一个政府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能够从以前的“雾里看花”转向现在的“近距离触摸”,说实话,兴奋大于忐忑。

  按照计划,我们这批次的下沉人员一共有30人。时间是11月8日下午4点到12点。

  实际上,我们下午2点半就开始集合了,一个小时后便开始陆陆续续走向各自的点位开始值守。我们这批下沉志愿者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一些群众“出圈”,给疫情防控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这个工作看上去有点单调,但确实是整个防止疫情扩散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1.8第二班下沉工作群

  从走向点位开始,我们这个批次的下沉人员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专属群——“11.8第二班下沉工作群”。

  交接也是需要有仪式感。

  区科技信息局的副局长冯建伟笑着建议:可以向上一批的志愿者说一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来进行交接。我不知道其他点位交接的情况,但是我所在的周边这几个点位,这句仿照香港回归时、军队交接仪式上的话,确实让交接人员会心一笑,疲惫的脸上多了几分笑容。

  不实际参与下沉工作的人,是不能深刻了解下沉人员状态的。

  相对那些真正面对阳性病人的医护人员来说,我们这种下沉志愿者大都值守在风险相对较低的区域,再加上近3年来的疫情防控宣传,大部分群众都很理解,服从并配合防控人员的管理,因此真正冲卡的人极少。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又不得不在一些边界上布置人手。

  一张红凳,一个下沉志愿者,这是下沉基本的配置。

  枯燥是大多数下沉志愿者要面对的状态。

  8小时乃至12小时一人或两人固守在一个点位上,事情不算很多,偶尔面对的是群众或幽怨或哀求的情绪,但通过劝说或进行政策解释,群众但大都能够理解并遵守。

  某种程度上,时间才是下沉志愿者面临的最大的考验。

  我们这批次的下沉人员大多是中年干部职工,在一个没有靠背、没有扶手的红凳子上坐几个小时,对身体是一个不小的负荷,几个小时下来,腰酸背痛那是常事。我很钦佩区里一些有点年纪的干部,在群里、在实际的沟通中,我没有听到类似的吐槽。

  与下沉志愿相伴的是蚊虫叮咬和天气的飘忽莫测。

  在接受任务指派的时候,负责点位派工的横荷街道派出所的干警就叮嘱说要注意防范蚊虫叮咬,尤其要注意防范草地上红火蚁的叮咬。实际上,在8个小时的值守中,蚊虫叮咬确实成为了困扰志愿者们的一个难题,每人脸上、手上、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几个被叮咬的包,颜值上的瑕疵,虽然有碍观瞻,但成为了下沉志愿者的一道勋章。

  因为疫情防控要求点位上是不能缺人的,所以“11.8第二班下沉工作群”就成为了一个交流、舒压、吐槽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尤其在晚上十点半后,天空突然飘起了绵绵细雨,下降的温度和带着冷意的细雨,给街面带来了些许冷清,却在群里带来了无数的流量。

  迎雨吟诗,放狂高歌,那是文人墨客追求的意境,而我们这批志愿者,大都在寻求着保温、防雨这种现实的问题。

  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副主任益湛磊是我们这批下沉人员的总统筹,他要面对的是解决群里人员提出的各种问题,还要沟通解决30人的后勤保障问题。

  抗疫就像是一场战役,后勤保障是战役决胜的基础,但是因为涉及市直多个机关和高新区,协调也是需要头疼的事,毕竟后勤问题不是高新区下沉团队可以自我掌控的。吃饭、喝水、雨衣甚至点位的凳子问题都需要不停地沟通,直到解决。

  每个人都是情绪的综合体,难免有一些情绪,不过,至少在我参与的下沉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缺岗,没有任何一个不按要求进行工作。

  忠于职守,不是言语上的表态,更多的是行动上的忠诚,在这点上,高新区下沉团队无可诟病。

  这个特殊的记者节在绵绵细雨中过去了,接续的下沉志愿者依然在区统筹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轮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绝大部分的下沉志愿者们没有赫赫战功,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但是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彰显了属于下沉志愿者的担当,这已经弥足珍贵。是为记。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