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清远阳山:深耕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 夯实基层法治根基

时间:2025-04-21 16:24:23 来源:阳山县司法局 访问量: -
【字体:

  在阳城镇田间地头的法治长廊里,年过七旬的成大爷正用新学的法律知识调解邻里土地纠纷;村(社区)法律顾问覃律师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成了村民随身的“法律百宝箱”;司法所干部带着“学习资料”穿梭乡间小道,把民法典搬进老乡小院......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正是阳山县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改革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阳山县司法局以“法治乡村建设”为引擎,聚焦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创新“三个融合”工作模式,推动村居法律顾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服务”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织密服务网络:“村村有顾问”激活治理末梢

  阳山县司法局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服务网络,统筹55名律师与全县167个村(社区)签订法律顾问协议,实现“月月有服务、事事有回应”。通过“定期驻村+线上响应+网格联动”三维机制,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法治门诊”,法律顾问“出诊”信息提前公示,村民可“按需点单”。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现场法律咨询3620人次,线上解答法律问题2560件,出具法律意见68件,实现“小事不出村、法律随时问”。

  “以前觉得法律远在天边,现在顾问律师就在身边!”畔水村村民成某在法治讲座中学到维权知识后,成功通过协商解决劳务欠薪问题。这种从“被动听”到“主动问”的转变,折射出群众法治意识的显著提升。

1745222988383.png  

  精准滴灌服务:“法治门诊”开到百姓家门口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阳山创新推出“法治服务三清单”:针对村规民约修订、土地流转等高频需求,制定自治管理规范清单;围绕涉农合同审查、项目建设等风险环节,建立经济风险防范清单;瞄准民生工程推进难题,定制民生项目保障清单。法律顾问通过“阳禺夜话”“板凳会”“院落谈”等接地气形式,用方言土话解析法律条文,实现“调解在田间、普法在村头、服务在家门”。  

  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阳山县推出“上门服务清单”,联合村居干部开展“送法入户”行动,2024年以来,累计解决特殊群体诉求12件。   

  针对乡村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出“法治体检”专项服务。法律顾问团队深入乡镇企业、农业合作社,围绕合同管理、用工风险、知识产权保护等高频问题,开展“一对一”法律风险排查。2024年以来,通过“查漏洞、析隐患、提建议”,累计协助审查修订合同268份,助力企业规范经营。

  司法所干部坦言:“现在村民签合同前会主动咨询,依法办事成了新习惯。”

图片1.png

  服务触角延伸:“云端司法”破壁垒

  面对山区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阳山搭建“智慧司法”四级联动平台,打通市、县、镇、村数据壁垒,实现远程视频调解、在线法律咨询等功能。自系统开通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案件5800多宗,其中律师线上参与调解的疑难复杂案件620多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5600件,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线上法治教育4100人次,镇村法律服务全覆盖。

  在纠纷化解一线,法律顾问化身“法治调解员”,2024年以来,成功调处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纠纷158宗,成功率100%;在政策制定中,他们作为“法治参谋”审查村规民约、经济合同225份;在普法阵地上,通过“以案释法”讲座、培养“法律明白人”670名,构建起“事前预防-事中介入-事后跟踪”的全周期法治生态。

1edb2561572422f13fcd76143b5b5ce0_origin(1).jpg  

  双向考核提效:“匠心机制”护航服务品质

  为确保服务质量,阳山建立“群众评价+组织考核”双轨制,每季度开展督查并将结果与补贴、评优挂钩,对不合格者实施动态约谈。同时,通过定期培训、案例研讨提升队伍专业水平,形成“以评促优、以训提能”的良性循环。推动全县村规民约合法性审查率达100%。  

  “法治乡村建设不是生硬的法条堆砌,而是融入生活的治理温度。”阳山县司法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法律顾问+网格化”治理模式,让法律顾问成为乡村振兴的“法治路由器”,为“百千万工程”筑牢法治根基。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