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专栏 > 创建平安清远

“若不取消,到期会自动扣费”,是善意提醒还是陷阱?

时间:2025-04-22 16:23:39 来源:清远市公安局 访问量: -
【字体:

  近日,清远市公安局三坑派出所接到清新区反诈中心预警指令称,辖区一群众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迅速前往处置。

  此时,事主已在诈骗分子诱导下扫码转账5000元。当事主准备按诈骗分子指示继续转账时,民警及时赶到并成功阻止其转账操作。

  据了解,事主接到自称某软件客服的电话,对方以退还保险费为由,谎称若不及时取消业务将每月自动扣费2000元。随后,事主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通过屏幕共享功能扫码支付5000元,还准备继续转账万余元。在民警的劝阻下,事主终于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避免了进一步的财产损失。

图片

我们对于“关闭自动扣款”这样的“善意提醒”

以及担心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等原因

容易放松警惕

听信骗子的谎言

那么究竟要如何区分

是“善意”还是“恶意”呢?

  是否冒充“官方工作人员”?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在各类平台的相关信息后,冒充微信、抖音、快手、淘宝、保险公司、航空公司等相关服务平台客服,以自动续费、物品损坏、机票退改签、退保、退课等借口诱导受害人。

  注意!接到自称“官方工作人员”的来电,一定要到官方网站核实清楚信息,切勿轻信对方三言两语的“善意”。

  是否试图获取信任,让你放松警惕?

  诈骗分子会诱导受害人放松警惕,如在“退保”型诈骗中,诈骗分子会提供盖有虚假电子公章的虚假保单,或者会提供一些看似是正规、官方网站的虚假网址链接,其实这些都是诈骗分子为取得受害人信任的手段。

  是否要求屏幕共享?

  得到受害人信任后,诈骗分子便会提供虚假网址链接,让受害人登录虚假网站或下载指定的App。在这一过程中,骗子会以各种理由,借机窃取受害人包括身份证、银行卡及密码、验证码等在内的个人信息,或是让受害人按照要求进行刷单、购买基金、购买虚假物品等,输入支付密码进行付款。

图片

警方提醒

  1.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时,无论对方“听起来”有多么正规,都应当到官方平台进行核实。正常的退款理赔都是按照原支付路径返还,凡是私下沟通扫描二维码转账,或是下载远程操作软件的一律都是诈骗。

  2.验证码和各类密码应当妥善保管,不要透露给任何人,凡是需要另外下载软件或进行连线指导、屏幕共享操作的一律都是诈骗。

  3.如果发现自己被骗,要立即保存好相关证据(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转账记录等),拨打110或96110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