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下午的人大代表约见区长活动座谈会上,黄荣新等15名区人大代表纷纷询问2015年区政府承诺落实的民生实事进展,现场针对三大项目提出的13个问题,均得到清城区区长余国平及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
“代表约见‘一府两院’及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是法律赋予代表的一项权力,可以监督政府有序开展工作,区人大代表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会上,余国平感谢代表们对清城区各项工作的关注和关心,他表示,此次代表们提出的问题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有针对性,也有水平、有质量,有助于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使之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沟通了解才能有理解和支持。”余国平说,希望各位人大代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更好地为政府工作把脉和把关。接下来会针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细化措施,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将一如继往以更积极的态度,接受区人大常委会和代表的监督,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工作。”
约见活动由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灿坚主持,他说:“约见的目的还是推动政府解决问题,请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将代表提出的问题梳理好,落实措施解决好,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工委负责跟踪落实。”
热点一:清理出来的固废拆解场地 将打造乡村游或其他民生工程
约见活动上,代表们首先关注的是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中关于“开展龙塘、石角、源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保护和改善周边环境”的项目。
区人大代表冯天桂问:“我区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龙塘、石角、源潭三个镇的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固废拆解场专项整治已近尾声,对清理出来的旧场所,如何防止其死灰复燃?”
“环境综合整治是清城作为中心城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张名片,一定要擦亮。”余国平表示,2015年以来,清城区始终把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排除一切困难,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整治工作。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截止9月30日,龙塘、石角两镇的园外非法经营拆解散户已得到全面取缔,非法拆解散户遗留地得到有效清理,非法拆解等污染环境行为基本杜绝,当地环境卫生“肮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扭转,综合整治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
就拆解散户遗留地处置问题,清城区副区长袁志武表示,接下来,整治工作将全面开展“回头看”,巩固和扩大综合整治成果。其中,将完善遗留场地的长效监管机制,对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防止园外非法散户死灰复燃。此外,加强与环保部华南所的合作,充分发挥农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土壤综合治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及资源,深入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及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科学规范地加快把户外电子废弃拆解残渣全部处置完毕,彻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面貌。与此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选取一些自然村,将其打造成乡村游或其他民生工程和公益事业示范点。
热点二:飞来湖中学2015年12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 整个工程基本可如期完工
在清城区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中,飞来湖中学项目进展情况备受市民关注。“目前工程进度情况如何?能否按承诺的时间如期竣工?”区人大代表梁其栋问。
“教育工作一直是清城区非常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清城区的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注重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政府责无旁贷。”余国平回应说,飞来湖中学2013年底开始筹备,建设工程包括10幢楼房的主体工程建设、配套附属工程建设及设备设置的购置安装。截至9月底,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其中,男女生宿舍楼、师生饭堂、图书行政楼和九年级教学楼等5幢楼房主体建筑已平顶,预计11月下旬能全面完成上述5幢楼房的建设。剩余的七年级和八年级教学楼、电教楼、实验楼、体艺楼等5幢楼房,由于基础涉及地下车库建设,工程量相对较大,预计10月底全部平顶,12月中旬全面完成建设;配套附属工程建设预计12月下旬完成;设备设施的购置安装,预计12月底前完成。“总体而言,整个工程基本可以按承诺的时间如期完工。”
飞来湖中学建成后可提供60个班、3000个优质初中学位。余国平表示,投入使用后可大大缓解旧城区学位紧缺的压力,满足飞来湖片区未来发展的需要,促进北江河南北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热点三:清北电排站排涝应急方案启动 2016年底前有望基本完成其扩容工程
会上,区人大代表练桂华就东城街清北围内涝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向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提出:“2015年3月,区人大常委会将《关于要求解决东城街清北围内涝安全隐患问题的议案》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交由区政府办理,请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根据《关于要求解决东城街清北围内涝安全隐患问题的议案》,清远市水利枢纽建成后,北江水位蓄水致10.50米(清北电排站水位),导致清北围清北水闸无法自流排水,内涝排水常年由电排站担负。而清北电排站建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机组残旧老化,设备磨损严重,每次维修都难以找到合适的配件更换。每当遇暴雨便无法满足需求,常现内涝险情,周边耕地、鱼塘、养殖场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常常受浸,直接影响了清城区东扩发展和多个市重点项目建设。
“清北围存在的内涝安全隐患,暴露出城市规划建设的滞后。”余国平表示,该议案已交由主要承办单位区水务局进行调研处理,2015年初,区政府常务会议也专门研究过,同意启动清北电排站排涝应急方案,拟利用原清北自排闸的闸孔进行电排机组扩容,电排站的装机规模拟定为900千瓦,工程投资约700万元。由于扩容工程的装机规模已超区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权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9月底通过市水务局的技术审查及市发改局立项审批,正进行初步设计阶段的招投标工作。预计前期准备工作可在2016年春节前完成,春节后项目可正式动工建设,“力争2016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2017年汛前投入运行。”
就区人大代表黄荣新提出的“工程完成后能将清北围内涝安全隐患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清城区水务局局长梁达泉表示,工程完成后,清北电排站的总装机规模能达到“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三天排干”的农田排涝标准,可大大缓解清北电排站的排涝压力。届时,当地如果出现十年一遇的暴雨,不必再担心因排涝能力不足围内大面积出现内涝等隐患情况。
“代表约见‘一府两院’及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是法律赋予代表的一项权力,可以监督政府有序开展工作,区人大代表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会上,余国平感谢代表们对清城区各项工作的关注和关心,他表示,此次代表们提出的问题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有针对性,也有水平、有质量,有助于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使之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沟通了解才能有理解和支持。”余国平说,希望各位人大代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更好地为政府工作把脉和把关。接下来会针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细化措施,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将一如继往以更积极的态度,接受区人大常委会和代表的监督,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工作。”
约见活动由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灿坚主持,他说:“约见的目的还是推动政府解决问题,请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将代表提出的问题梳理好,落实措施解决好,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工委负责跟踪落实。”
热点一:清理出来的固废拆解场地 将打造乡村游或其他民生工程
约见活动上,代表们首先关注的是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中关于“开展龙塘、石角、源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保护和改善周边环境”的项目。
区人大代表冯天桂问:“我区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龙塘、石角、源潭三个镇的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固废拆解场专项整治已近尾声,对清理出来的旧场所,如何防止其死灰复燃?”
“环境综合整治是清城作为中心城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张名片,一定要擦亮。”余国平表示,2015年以来,清城区始终把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排除一切困难,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整治工作。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截止9月30日,龙塘、石角两镇的园外非法经营拆解散户已得到全面取缔,非法拆解散户遗留地得到有效清理,非法拆解等污染环境行为基本杜绝,当地环境卫生“肮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扭转,综合整治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
就拆解散户遗留地处置问题,清城区副区长袁志武表示,接下来,整治工作将全面开展“回头看”,巩固和扩大综合整治成果。其中,将完善遗留场地的长效监管机制,对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防止园外非法散户死灰复燃。此外,加强与环保部华南所的合作,充分发挥农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土壤综合治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及资源,深入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及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科学规范地加快把户外电子废弃拆解残渣全部处置完毕,彻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面貌。与此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选取一些自然村,将其打造成乡村游或其他民生工程和公益事业示范点。
热点二:飞来湖中学2015年12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 整个工程基本可如期完工
在清城区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中,飞来湖中学项目进展情况备受市民关注。“目前工程进度情况如何?能否按承诺的时间如期竣工?”区人大代表梁其栋问。
“教育工作一直是清城区非常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清城区的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注重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政府责无旁贷。”余国平回应说,飞来湖中学2013年底开始筹备,建设工程包括10幢楼房的主体工程建设、配套附属工程建设及设备设置的购置安装。截至9月底,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其中,男女生宿舍楼、师生饭堂、图书行政楼和九年级教学楼等5幢楼房主体建筑已平顶,预计11月下旬能全面完成上述5幢楼房的建设。剩余的七年级和八年级教学楼、电教楼、实验楼、体艺楼等5幢楼房,由于基础涉及地下车库建设,工程量相对较大,预计10月底全部平顶,12月中旬全面完成建设;配套附属工程建设预计12月下旬完成;设备设施的购置安装,预计12月底前完成。“总体而言,整个工程基本可以按承诺的时间如期完工。”
飞来湖中学建成后可提供60个班、3000个优质初中学位。余国平表示,投入使用后可大大缓解旧城区学位紧缺的压力,满足飞来湖片区未来发展的需要,促进北江河南北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热点三:清北电排站排涝应急方案启动 2016年底前有望基本完成其扩容工程
会上,区人大代表练桂华就东城街清北围内涝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向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提出:“2015年3月,区人大常委会将《关于要求解决东城街清北围内涝安全隐患问题的议案》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交由区政府办理,请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根据《关于要求解决东城街清北围内涝安全隐患问题的议案》,清远市水利枢纽建成后,北江水位蓄水致10.50米(清北电排站水位),导致清北围清北水闸无法自流排水,内涝排水常年由电排站担负。而清北电排站建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机组残旧老化,设备磨损严重,每次维修都难以找到合适的配件更换。每当遇暴雨便无法满足需求,常现内涝险情,周边耕地、鱼塘、养殖场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常常受浸,直接影响了清城区东扩发展和多个市重点项目建设。
“清北围存在的内涝安全隐患,暴露出城市规划建设的滞后。”余国平表示,该议案已交由主要承办单位区水务局进行调研处理,2015年初,区政府常务会议也专门研究过,同意启动清北电排站排涝应急方案,拟利用原清北自排闸的闸孔进行电排机组扩容,电排站的装机规模拟定为900千瓦,工程投资约700万元。由于扩容工程的装机规模已超区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权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9月底通过市水务局的技术审查及市发改局立项审批,正进行初步设计阶段的招投标工作。预计前期准备工作可在2016年春节前完成,春节后项目可正式动工建设,“力争2016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2017年汛前投入运行。”
就区人大代表黄荣新提出的“工程完成后能将清北围内涝安全隐患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清城区水务局局长梁达泉表示,工程完成后,清北电排站的总装机规模能达到“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三天排干”的农田排涝标准,可大大缓解清北电排站的排涝压力。届时,当地如果出现十年一遇的暴雨,不必再担心因排涝能力不足围内大面积出现内涝等隐患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