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清远市农业局和农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契机,借助省“扬帆计划”的东风,围绕清远大力推进的“农综改”,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引育人才为重点,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开展技术服务与人才培育,初步构建了以专家团为引领、以专家服务站为抓手、以“土专家”为基础的新型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大专家”带动“土专家”的人才开发格局,探索出一条以农学会为主要推动力量,集聚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服务“三农”的创新之路,促进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得到省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一、主要做法
培育农业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启动之初,面临村级农技人才匮乏、村级农技服务与人才培育模式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整合资源难、发挥作用难、服务功能弱、经费不足、专职人员少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难题,第三届农学会自2013年6月换届以来,在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支持下,从引育机制、平台载体、作用发挥、宣传激励等方面入手,突出精准性、实效性、系统性,较好地实现了人才资源的整合、人才力量的联合、人才作用的聚合。
(一)“筑巢引凤”,集聚高端技术人才
一是组建农业专家团,打造粤东西北地区人才战略高地。农业要发展,人才要先行。清远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培育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是关键。而在农业农村实用人才中,高端技术人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发挥人才的作用,就要从高端技术人才团队进行把握,抢占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三农”的战略制高点。
在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的指导下,农学会依托省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扬帆计划”——清远市特色茶叶产业人才工程,将“引进外地人才”和“凝聚本土人才”有机结合,通过多种传播途径进行宣传发动,积极整合“政校行企”各方优质资源,对专家成员进行甄选与引进。
2015年1月20日,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市农学会和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一起组建了清远市农业专家团。专家团成员主要从市内有一技之长的农业实用技术能手中甄选,并通过柔性方式引进市外专家。目前,专家团成员约200人,涵盖了茶叶、果树、蔬菜、畜牧兽医、水产、食品科技等领域,有教授、研究员27人,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水产高级工程师等副高级人员60人,其中博士30人、硕士29人。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农学会起草了《清远市农业专家团管理试行办法》,使制度机制进一步强化,根据每阶段任务,制定计划,逐项推进,发挥专家团作用,提高实施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搭建平台,培育农业农村实用人才
清远虽然建立了一个包括教授、博士在内的农业高端人才团队,但一线“蓝领”还很紧缺,尤其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广大农民请不起技术员,并且村官的素质也亟待提高。
为加强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学会着手搭建培训平台,创新培育方式,为人才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一是建立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在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和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下,农学会先后建立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茶叶发展研究交流中心及农业专家联络站、茶叶专家工作站等19个平台,对实用人才进行培育。
二是提升全产业链人才技能。茶叶产业是清远正在培育的农业支柱产业,为解决茶叶实用人才紧缺这一瓶颈问题,学会先后举办了茶园工、茶艺师、评茶员、茶总裁、营销、种植与加工技术培训班11期,组织35名专家到各类培训班、培训与示范基地授课,培训从业人员1123人次,培训中除理论学习外,还安排学员到茶园进行现场教学、实训考核,有85名茶园工、123名茶艺师、47名评茶员共255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全产业链人才的整体素质。
三是结成帮带对子培养“土专家”。为将村技术助理培养成优秀“土专家”,学会依托农业专家联络站等平台,把“大专家”引到农村、农民合作社,通过甄选并组织村技术助理与农业专家结成帮带对子,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电话咨询、微信请教等形式进行培育。目前已建9个专家联络站,开展了32场技术培训、指导与咨询服务,平均每村培养3名技术助理,强化了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初步探索了村级农技服务的新模式。
四是实施“村官大学生”计划。为提升基层干部的技术、管理与执行能力,市农业局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二级学院农业学院,市农业局派出总农艺师(农学会会长、高级农艺师)郑会龙兼任副院长,积极配合清职院实施“村官大学生”计划,开展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大专学历教育,现54名第一届学员已毕业。
2013年以来,农学会围绕市“农综改”等中心工作,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社工委、党校、农业局、团委、妇联、科协等单位,承协办近60场技术培训班,培训实用人才6000多名、村官2321名,各类实用人才和基层干部在培训中增长了科技知识与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开拓视野中提升了素质。
(三)加强激励宣传,营造人才发展浓厚氛围
一是树立行业标杆和典型。举办“清远市引进茶行业高端人才暨茶叶产业优秀人才表彰激励活动”,表彰激励茶叶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团队1个(14人)和茶行业优秀人才60名,其中突出贡献专家2名、优秀茶叶专家10名、优秀引才育才企业家4名、优秀制茶能手10名、优秀茶园工8名、优秀茶艺师16名及优秀评茶师(评茶员)10名,树立了行业人才标杆和典型,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二是拓宽宣传展示阵地。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报道农业科技人才引育实施情况;编印展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精美画册,制作产业人才与发展专题片;正在编纂《清远市茶业志》,搜集、抢救清远茶叶历史和文化信息,记录茶叶发展历程,用志书展现产业发展与人才风采;通过人物专访,喷印宣传材料,设立茶叶产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展示区、专家风采展示区,总结人才工作经验,大力宣传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弘扬人才的奉献、创新精神,扩大优秀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
二、取得成效
一是队伍建设内涵逐步深化。高端人才集聚优势逐渐明显,人才技能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以茶叶产业为例,全市持有与茶叶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从2013年的135人发展至1058人,增长7.8倍,农业技术人才以市场化、实用化为导向的引进培养机制更加科学有效。
二是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会深入实施省、市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扬帆计划”和“起航计划”,举办论坛、座谈会、研讨会17场,组织60多名专家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建言献策;组织75名专家团成员到市委党校、各培训与示范基地授课;邀请25名专家到清城、英德等地开展近10场农业科技项目调研;组织52名专家到培训与示范基地和专家联络站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与咨询服务69场;组织12名专家赴安徽祁门、云南临沧学习考察,借鉴茶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的先进经验,撰写了一份高质量考察调研报告并提交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办清远茶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推动了茶业博物馆、茶业公园的建设,为弘扬茶文化提供了载体,目前茶业博物馆正在建设中;一批“田秀才”、“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茶园果园,把服务领域拓展到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的一二三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领头羊”,笔架山茶农张新才自参加“扬帆计划”茶园工培训后,不断改良工艺技术,创建笔架山茶公司,扩展基地1000亩,合作社从6户增到100多户。
三是经济效益和品牌优势不断增强。以茶叶产业为例,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以及茶产业项目带动下,2016年,清远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2.5万亩,同比增加2万亩,产量达5300吨,同比增长了400吨,产值18.3亿;全市现有茶企、茶厂100多家,近4年新增40多家,有3家省级、1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改变了茶叶生产缺乏龙头带动的被动局面。现有十多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成为茶叶生产经营主力军,400多家茶叶专营店得到发展。清远茶叶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英德红茶品牌价值2017年被评估为17.66亿元,比2012年增加9.15亿元,2017年5月英德红茶入围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公布的“中国茶叶区域优秀品牌”名单。省“扬帆计划”清远市特色茶叶产业人才工程也为茶叶产业效益和品牌提升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是农学会影响力大幅提升。在培育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实践中,农学会在组织建设、平台建设、组建团队、培训实用人才、科研项目等方面工作得到中国农学会、广东省农学会、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举办的系列活动被人民网、中国共产党网等十多家全国知名网站、报刊报道,学会的影响力、公信力大幅提升。
三、经验启示
通过实施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工程,不仅为清远向农业强市迈进注入了科技能量和智慧基因,我们在实践中也得到一些启示。
一是发挥学会优势,整合人才资源是培育实用人才的动力。农学会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专业性、灵活性,发挥其在集聚人才中的资源优势,架起了政府与高校院所、企业合作的桥梁,为实用人才搭建了培育技能、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培育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形成有效推动力。
二是创建并用活各类平台,提升人才素质是培育实用人才的基础。农学会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茶叶发展研究交流中心及农业专家联络站等平台建立以来,作为联系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开展技术和智力服务的载体,不断进行着“智慧传承”和“智慧服务”,在引导和鼓励专家深入一线,开展技术交流指导、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推广、促成优秀人才“传、帮、带”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强化作用发挥,引导人才服务是培育实用人才的目标。随着对人才服务的引导和不断实践,以及政策对人才的激励,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破解产业技术难题,共商产业发展规划,打通农业技术“最后一公里”,已成为“三农”技术指导服务团、人才培养导师团、产业品牌宣传团、助民增收的帮扶团,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服务“三农”不言苦,造福群众勇争先。做农民服务的指导员,做农业提升的科技员,做农民致富的贴心人。如今,随着清远市不断深入推进人才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的组织指导下,农学会已初步培育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团队,有力地推进清远“三农”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