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关注三农 > 农业科技

关于赴安徽祁门、云南临沧考察调研茶叶产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报告

时间:2017-06-26 11:42:15 来源:清远市农学会 访问量: -
【字体:

考察组参观滇红博物馆_副本
   

    祁门红茶、滇红工夫茶及英德红茶是我国红茶类知名品牌,而祁红、滇红品牌价值的排名一直在英红之前。为主动学习借鉴茶产业优势地区的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市茶叶产业特别是英德红茶产业发展,扎实推进省“扬帆计划”——清远市特色茶叶产业人才工程项目,2017年4月19日至25日,中共清远市委组织部、清远市农业局、清远市科技局、清远市农学会、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中共英德市委组织部、英德市农业局有关领导、专家以及有关企业负责人等12人赴安徽祁门县、云南临沧市考察学习。考察组先后深入临沧市凤庆县和临翔区、安徽祁门县,重点考察了凤庆县峡山有机茶公司、滇红生态产业园区、滇红集团及茶史馆、临翔区云南白药天颐茶源茶庄、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祥源茶)、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天之红)、祁红博物馆等地,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介绍和收集资料等形式进行考察,与当地县委组织部、科技局、农委、茶叶办等部门领导和部分茶企、茶商就茶产业发展理念、经营管理、品牌打造、市场营销以及人才培育等方面进行了座谈交流。 

    一、两地茶叶产业的基本情况 

    (一)安徽祁门红茶的基本情况

    目前,安徽祁门县茶园总面积17.9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6.1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34.1%。2016年,全县从事茶叶加工的企业近330家,加工红茶4390吨,产值8.35亿元,省著名商标15个,安徽名牌产品7个,安徽老字号2个;2016年,祁门红茶品牌价值被评估为26.55亿元,连续8年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2017年红茶类第一,并被评为“最具品牌带动力的三大品牌”(第二名)(由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选);祁门县连续四年入选“全国重点产茶县”,荣获“2014年度中国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2016年度中国十大最美茶乡”荣誉称号。

    (二)云南滇红的基本情况 

    云南临沧全市茶园种植面积141.9万亩,其中凤庆县茶园种植面积达30.6万亩,占全市的21.6%,种茶农户80716户,占全县农户的88%;茶叶精制加工企业50户,初制所272户,茶叶精深加工能力达5万吨以上。2016年,精制茶总产量达2.82万吨,产值13.9696亿元;茶叶品牌共有33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华老字号1个,省著名商标7个,省名牌产品4个;凤庆县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优质茶叶基地县、全国出口商品茶叶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十大产茶县”称号,现“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滇红茶”产业发展提升了软实力。 

    (三)祁红、滇红和英德红茶的对比分析

祁红、滇红和英德红茶的对比分析
 

    二、值得借鉴的主要做法

    (一)将茶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 

    1.认识统一,重视茶产业。安徽祁门县、云南临沧市及凤庆县在茶叶产业发展战略中,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始终坚持将茶产业定位为主导、支柱产业,从政府到涉茶企业、从领导到茶农都将其作为当地重点工程紧抓落实,积极在茶上做文章。如安徽祁门县委、县政府提出“振兴祁红”战略,紧紧围绕建设“更具盛名的中国红茶之乡和全省生态经济强县”总目标,从茶园建设、龙头培育、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方面,全力推进“祁红产业发展‘2111’计划”,祁红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云南凤庆县立足“以茶富民、以茶兴县、以茶扬县”的定位,坚持把凤庆打造成为茶叶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和中国红茶之都。

祁红产业发展局牌子_副本

    2.设立管理机构,加强产业管理。安徽祁门县人民政府专门设立县直部门——祁红产业发展局,负责全县茶叶产业管理工作。云南凤庆县人民政府也设立了茶叶办公室,负责全县茶园建设和茶叶产品的加工、研制、开发、协调、服务等工作。 

    3.投入专项资金,促进产业发展。黄山市祁门县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通过补贴、贴息、奖励等方式,实施品牌、基地、质量安全监管、龙头企业培育、企业和文化旅游等战略,推动茶业转型升级,形成合力推进、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局面。4.实施龙头企业培育,构建产业发展平台。两地都通过招商引资、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力度,培育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如安徽祁门县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入祥源茶叶股份公司,建立了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已成为该县两大龙头茶企之一。祁门现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亿元规模企业3家,全国茶业百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而凤庆县推进与云南白药集团的战略合作,企业落地凤庆县,推出了“红瑞徕”品牌,建成了天颐茶源茶庄(该茶庄成为全国茶叶庄园建设的标杆);目前,凤庆县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9家,规模以上茶企13家。

DSC02898_副本

    (二)强化人才与科技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茶企大力引育茶行业方面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特别是茶行业方面权威、顶尖的专家学者,如安徽省祁红茶业有限公司集合了以原安徽省祁门茶厂的9位非遗传承人为代表、制茶经验数十年的核心专家技师团队,致力传承正宗非遗制茶技艺。

微信图片_20170511105948_副本

    2.实施学历教育提升素质。如临沧市除职业高中、中专院校、高级技工学校开展茶学大、中专教育外,新增了茶学本科教育,茶叶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茶叶领域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强,2010-2015年期间,通过茶园工、茶叶加工工、茶艺师、评茶员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1500人,茶叶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 

    3.高度注重科研与创新。安徽祁门县、云南临沧市、凤庆县上至政府、主管部门,下至茶企,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产学研为依托,建立健全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围绕茶树新品种选繁、栽培种植、工夫红茶清洁化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前沿课题研究,为促进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如祁门县已争取到12个国家、省、市科技计划茶产业发展项目,全县茶叶企业共授权发明实用新型技术45项,祥源、天之红相继成功研发了祁门红茶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2条,申请专利近40项,并加以推广应用,基本实现了由一家一户单机制茶向全程清洁化、自动化、连续化和智能化生产流水线的转变,茶叶清洁化生产加工已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4.深度推进“产学研”校企合作模式。如安徽省祁红茶业有限公司建立了祁红研究与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与安徽农业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立“安徽农业大学祁红研究中心”和“安徽农业大学祁门红茶博士后科研基地”;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先后组建了“安徽省祁门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茶叶产业技术祁门综合试验站”。凤庆县滇红集团成立了凤庆县茶叶科学研究所(滇红茶科所)。

滇红集团建立茶叶科学研究院 (2)_副本

    (三)鼓励认证,加强监管,保障质量安全 

    1.强力推进茶叶认证工作。目前,祁门县持续开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茶园认证及配套技术应用,该县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认证茶园面积11.9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66.48%。凤庆县通过认证茶园面积占全县茶园总面积81.33%,其中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7100亩、有机茶园认证24585.9亩、雨林联盟认证17200亩,无公害认证的茶园199995亩。茶农和企业逐步形成了通过认证,强化基地管理,保证茶叶品质的共识,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2.大力推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构建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质量可追溯管理。如祁门县大力开展绿色茶园示范基地建设,对全县公路沿线170片连片茶园实行插牌备案管理;临沧市挂牌成立了云南省滇红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升了临沧茶叶风险预警及质量安全应急检验能力,为茶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努力实施茶叶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流水线改造。如祁门县实施清洁化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茶叶初制加工环境,全县优化改造茶叶初、精制厂151座,购置机械设备1456台(套),有力地保障茶叶生产加工质量安全。 

    4.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凤山镇(云南凤庆县茶业的示范龙头)认真采取“一优化、二清洁、三推广”茶叶管护措施,建立基层监管机制,实现农户相互监督,引领全县茶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四)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并举

    1.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有序引导区域品牌整合优化,如滇红集团重点打造“凤”牌,临沧市重点打造“天下茶尊”、“红茶之都”、“天下茶仓”三件公用品牌,香竹箐茶王等区域名山茶家喻户晓。祁县重点打造“祥源祁门红”、“天之红”两大企业知名品牌。 

    2.注重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安徽祁门、云南临沧、凤庆县均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业保护和司法保护相结合的保护体系,理顺了茶产业生产环节的各种关系,关闭了不达标企业,取缔了不合格产品,并逐步取缔了家庭小作坊,全面、快速、有力地规范了茶产业市场。 

    3.茶叶宣传力度大,手段广。党委政府引导,文化媒体支持,茶农、茶企踊跃参与,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博览会、产品展销(推荐)会,茶王赛,举办茶文化旅游节、“斗茶”大赛、春茶评比等茶事活动,发挥电视、网络媒体作用,全方位整体推介茶产品,同时积极组团参加全国茶叶主销区的展示和营销。 

    (五)重视渠道建设,拓展产品市场 

    1.重视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如凤庆正在建设集茶叶交易、来料加工、健全商贸、仓储、商务网络交易等功能齐全的大型茶叶交易中心——中国凤庆红茶城。

    2.打造茶叶产业园,发挥聚集效应。祁红绿色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已有天之红公司、祥源公司、祁门香公司、阊江源公司、牯牛降祁红庄园公司、谢裕大红茶公司等9家企业入驻,产业生产日渐集中,2016年茶叶总产值为8.35亿元。凤庆县建设了集商业、物流、加工、仓储、孵化等生产要素为一体,功能配套、产业链长的滇红生态产业园区(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3.国内外开馆设店。鼓励和引导广大茶农、茶商、茶叶加工企业到全国各大中城市和国外开设茶艺馆、专卖店、连锁店等,祁门县启动“祁红产业‘百城千店’”申报认定工作,扩大市场影响力,全力打造有力的茶叶营销团队。 

    4.创新销售模式。大力推进电商交易,充分用好线下、线上营销平台,同步发力。祁门县已构建完成茶叶交易市场网络,祁门红茶挂牌上市标志着该市大宗农产品茶叶开始入市交易。

    (六)发挥文化引领,推进茶旅融合 

    1.茶旅深度融合。如祁门县将茶的历史、典故和传说纳入旅游景点导游词,让国内外游客在游览名胜风景的同时,领略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底蕴,该县有2条“祁红精品茶旅路线”入选“2015中国十佳茶旅路线”。 

    2.建立与茶有关的展馆。鼓励引导企业将茶文化和企业文化及品牌文化有机结合,明确实施文化创造价值战略,推动茶叶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目前,凤庆县滇红集团相继建立了博物馆、茶史馆,临翔区的和成集团建立古道留痕博物馆,祁门县分别建立祁红博物馆(公办)、祥源祁门红茶博物馆(民办),这些博物馆、茶史馆从不同角度展示滇红、祁红的起源、发展,茶的知识、历史、人物、文化和品牌,茶的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历史荣耀、茶道表演、品茶器具、珍贵历史照片和企业文化、产品、企业品牌标准、销售网络等,进一步提升了地方和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两地茶品牌推广的一条特色路径。 

    3.深入挖掘创作以茶为主题的作品。注重广泛开展茶文化理论研究,鼓励创作、编撰、出版与茶叶有关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和茶道作品;挖掘整理茶文化历史、典故或传说,收集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歌、茶诗、茶联,编排具有本地特色的茶文化节目等,不断丰富茶文化,展示茶文化。如祁门县出版了《祁红史话》;临沧市创办出版了《天下茶仓》期刊,还策划开设了《天下茶仓》电视栏目,滇红集团出版了杂志《滇红》,有力地宣传了滇红茶和滇红茶文化。

微信图片_20170511094743_副本_副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