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晚稻生长已经陆续进入到幼穗分化、抽穗期,由营养生长进入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田间管理关键时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气象条件总体偏差,“寒露风”可能会较早来临,对晚稻安全齐穗和成熟较为不利。为切实抓好我市晚稻生产,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现就我市晚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提出以上几点指导意见:
一、科学管水,浅灌勤灌。水稻中期为水稻孕穗的生育时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此时稻田需水量最多,所以在稻穗发育期,必须采用薄水层灌溉养穗,促幼穗分化,孕育大穗、壮穗。后期的水分管理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要求在抽穗始期,田中灌回浅水,使抽穗快而整齐;齐穗后,田间保持干湿交替状态,促进根吸收功能,利于开花授粉、籽粒灌浆;若开花期遇上“寒露风”天气,田间要灌回深水,御寒保温;灌浆充实期田间保持干干湿湿,直至黄熟。晚稻后期不宜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收获前一周可以排水落干,以促进成熟,并便于收获。
二、科学施肥促穗粒。一要巧施穗肥,在植株倒2叶抽出、倒1叶露尖时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5公斤,促进壮秆大穗。补施粒肥,对群体较小的田块,齐穗期亩施尿素2~3公斤,或施尿素1.5~2公斤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200克,促进籽粒灌浆成熟。二要适时、适量巧施“壮尾肥”,特别是对后期长势较差的稻田,适当追施肥料可提高稻体生理机能,调节稻体养分平衡,增强叶片光合效能,增强根吸收能力,减少稻株“包颈”,防止早衰,增产效果明显。对地力好,残肥足,叶色浓绿的田块少施或不施;对叶色偏淡、偏黄且地力供给不力的稻田,可在剑叶抽出后,亩施尿素2~3公斤、钾肥4~5公斤或复合肥5~6公斤,叶色黄化,品种抗性较强的高产型品种宜适当早施和重施。
三、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病虫防控。实施水稻“一喷二防”统防统治技术,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等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稻飞虱要“压前控后”,选用适当药剂在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要以保护功能叶片为重点,在水稻中后期防治主害代。稻瘟病、稻曲病重点在破口抽穗期做好预防,纹枯病重点抓好分蘖盛期和拔节期防治,尽量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防治效率。
四、防范秋寒保产量。针对今年“寒露风”发生几率较大的情况,要尽早制定防范预案。对“寒露风”到来时尚未抽穗田块,采取灌深水保“胎”;对“寒露风”来临前始穗的田块,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提早抽穗;对“寒露风”来临时处于抽穗扬花的田块,应灌深水保温御寒,有条件的喷施增温剂,增强抗寒能力,减轻低温危害,确保安全齐穗。
五、其他注意事项。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重视交替轮换用药,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避免同一种药剂在不同稻区间或同一稻区内循环、连续使用,有效延缓和治理抗药性。要特别重视优质稻,尤其是香稻(丝苗米)品种的跗线蹒防治,用足药量和水量、粗水喷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