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关注三农 > 三农资讯

清远农业农村信息〔第41期〕

时间:2021-03-23 17:52:12 来源:本网 访问量: 553
【字体:

41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1317


抓“四个关键” 促“四个理清”

——英德市高质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英德市强化组织统筹,高位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至2021年2月底,全市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资产量化、登记赋码换等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2018年、2019年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核实农村集体资产22.96亿元;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6278个,完成率98.68%,确认户数约20万户、1008385人;完成资产量化集体经济组织5964个、完成率95%,量化资产总额11.3亿元;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6362个,完成率100%;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在全市健立和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拓宽平台服务功能。

一、抓“四个关键”,坚持问题导向有序推动改革

    (一)抓政策创设。英德市着眼于早部署、早启动,率先制定印发《英德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关于推进英德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及时部署推动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工作的通知》,扎实推进集体资产量化环节工作,并率先出台《英德市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管理办法(试行)》。

    (二)抓政策宣传。通过广泛宣传消除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顾虑,争取农民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支持,使改革深入人心。据统计,2019年8月以来,县级组织开展专题业务培训班2批次,镇(街)开展业务培训会24期次,村级召开各类会议600多场次。印制发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宣传漫画小册子》《“一图看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150问》《致农民一封信》等相关政策宣传资料23万余份,累计播放改革宣传视频3000多频次,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600多幅,进村入户上门宣讲2000多人次。

    (三)抓分类推进。针对全市镇(街)和经济组织差别大、情况复杂等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工作实效衡量工作质量。针对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涉及农村集体经济利益较多的地区,在制定成员身份确认意见和资产量化的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注重做好社会维稳工作,稳慎开展成员身份确认和经营性资产量化工作。针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利益纠纷较少的地区,坚持依法依程序加快推进成员身份确认工作。

    (四)抓指导督导。一是在线答疑解惑。建立专门工作群,依托指导性文件,特别是“问题解答150问”,在线统一解答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避免出现“双标”和“异声”,做到政策口径一致、工作步调统一;针对个性问题,及时请示上级“把脉会诊、对症下药”,及时回应成员身份认定过程中出现的“外嫁女”、“入赘男”以及政策性移民等特殊成员身份认定等问题。二是加强督导检查。对全市24个镇(街)集中开展三轮督导检查,重点督导工作推进进展、程序规范性以及会议纪要资料是否齐全等问题,面对面交流沟通解决问题;针对个别进度不够理想的镇街,发出《提醒函》并进行挂牌督导,要求及时整改,确保不拖后腿。三是抓好整改落实。针对镇(街)和村组在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暴露出来的适用、执行过程中的规定、程序不够准确,出现侵害“外嫁女”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村民代签字或程序不规范等现象和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要求及时做好整改。

     二、“四个理清”,明确目标高质量推动改革

       (一)理清农村集体家底。成立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清产核资实施方案。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回头看”,及时组织各镇、村针对发现资产评估不准、数据和账目不齐以及权属不清等问题进行核实整改。在2017年清产核资工作的数据基础上,全面开展20182019年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并将清查核实数据准确上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系统摸清全市农村集体资产家底,为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理清农村集体成员身份。指导各村、组根据《英德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标准、办法、指引,明晰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成员身份确认的有关标准界限,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依规确认其成员身份,充分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贡献等多种因素,将工作方案、确认办法、具体程序、确认标准等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自行议定。在成员确认过程中,对“户(户口)在人不在或人在户不在”以及农村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成员身份认定等情况,坚持不得“两头靠、两头空”原则,明确规定一个村民只能享有一方集体的成员身份。针对此类人员,村民可按照自身意愿选取成员身份归属,但必须开据在异地未享受成员权益的证明。严格执行成员身份确认程序,要求成员身份确认必须经过入户摸排、户籍校对、村民代表大会审议、三榜公示、建立成员清册等相关程序,逐户逐人确认成员资格工作,确保不漏人。

    (三)理清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配置。针对英德地处粤北山区,各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不多、占比不大实际,对资产量化工作不做股份量化硬性要求,鼓励各镇街、各经济组织根据自身实际和成员意愿决定资产量化具体方式。在股份量化上,提倡“出生不增、死亡不减、迁入不增、迁出不减”固化管理模式,将集体资产、资源以份额形式量化到户到人,并通过修改完善经济组织章程健全集体经济股权分配办法,同时对一贯延续动态调整管理的各集体经济组织给予充分尊重,倡导适当调减调整频率。农民变股东后,更加注重村集体资产的维护,更关心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此外,着力打造农村集体资产“三资”交易平台,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机制。据平台统计,全市完成各类“三资”交易238宗,金额2.09亿元;受理申请“政银保”贷款项目247个,落实贷款1215544万元。

    (四)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出台《英德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励指导意见(试行)》,坚持因村施策,通过实体经营、产业带动、土地营运等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模式。如九龙镇河头村通过村集体统筹盘活农村土地等资产、资源,以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经营乡村旅游行业,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旅游从业者”的新“三变”改革模式;黎溪镇依托广清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优势,在大围村和福龙围村探索“一村四社”(“一村”是指行政村(自然村)及集体经济组织,“四社”是指其内部的资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屋合作社、消费合作社)试验体系,探索农村新双层经营体制和集体经济实现模式,将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汇集起来、产权交易起来,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激活内生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英德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

您即将访问非政府网站链接,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