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2年6月17日
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第一时间开展农业
防灾抗灾减灾工作
5月以来,清远部分地区出现极端暴雨天气,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第一时间紧急应对洪涝灾害,妥善处置各种灾害险情,全力做好防灾抗灾减灾工作,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加强灾前预警研判,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一是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先后印发《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清远市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清远市蔬菜产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等指导性文件,加强全市农业生产安全应急救援能力,指导落实好防灾减灾措施,科学应对主要灾害性天气。二是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加强为农气象观测网络建设,联合开展农村农业专业化气象服务,推进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加强科研及科普。如,实施清远市智慧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深化基于气象阈值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赔付机制。第一期建设项目财政资金预计投入258万,建设项目包括安装5个示范点气象灾害和要素监测设施,构建茶叶、砂糖桔寒冻害等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理赔模型,农作物生长期及气象灾害靶向预报预警,建设清远市智慧农业气象平台展示系统等。三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前落实防御措施,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虫害、农作物种子、农资投入品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储备冲锋舟、柴油、救生衣、编织袋、铁锹等常用设施工具和农业防疫消毒药品,为抢险队人员配备雨衣、雨鞋、照明、救生衣等必要的抢险救援装备,做好各项救灾物资调剂调运,确保抗灾救灾需要。四是成立三防应急突击队。为有效应对汛期突发事件,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三防应急突击队,所有队员在接到预先号令后,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保持全天候通讯畅通,接到指挥部指令后,以最快速度赶到指定地点,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五是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力度,持续完善财政支持、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多层分散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大灾分散机制,做实“保防救赔”,聚焦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种养环节,实现水稻种植保险全覆盖,探索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提高保险赔付效率,争取早稻保险赔付在8月底前落实到位。联合气象部门、相关保险公司组成专项工作组,以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茶叶、砂糖桔、蔬菜气象指数保险为突破方向,因地制宜探索解决农业保险现场难定损问题。截至6月20日,全市共投保主要粮食作物89.15万亩、经济作物和其它农作物7.73万亩、牲畜250.51万头、家禽321.85万羽、水产951.65亩。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达30.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0%。
二、第一时间部署,第一时间落实。一是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无,抢先、抢早、抢小,把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做在前头。每逢有强降雨预警,均第一时间召开预防强降雨工作会议,分析研判全市农业农村领域防汛工作形势,第一时间部署落实。市农业农村局及时印发《关于做好强降雨天气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针对强降雨情况,加强与当地三防、气象、水文等部门会商,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对农业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成灾风险,提前做好强降雨天气应对防范工作,确保应急指挥调度工作精准开展。严密防范强降雨及雷雨大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重点做好河边、湖边、山边、库边设施农业、畜禽圈舍、农机设备库房、涉农人群密集场所等巡查排险,必要时果断转移人员确保安全。各涉渔县(市、区)加强对渔船、渔船停泊点的监控,确保渔业船舶安全。二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按照预案规定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严阵以待全力做好强降雨防御各项工作。做好种(养)植(殖)场工人临时居住点的巡查排险,做好水稻育秧盖膜保温工作。对在山边、水边、渔船居住的农业人员和渔民建立健全联系机制,收到气象、水文、自然资源预警信号后,立即将预警信号通过“网格化管理”层层传递,第一时间直达农户。三防应急突击队立即进入待命状态,市农业农村局班子成员分片区联系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指导做好防汛备汛、应急管理等有关工作,确保防汛备汛工作有效落实。三是立即奔赴一线指导。市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到各县(市、区)督导强降雨天气防御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查了解灾情,研究救灾措施。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参照市局做法,加强对各镇村强降雨天气防御工作的督导。四是加强应急值守。根据应急工作要求,及时调整防洪防汛值班安排,全市农业农村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灾情、险情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掌握、研判、汇总农业受灾情况,确保各种紧急突发情况快速稳妥处置。
三、加强灾后生产技术指导,强化生产恢复支持。一是强化实地督导。派出工作组对各地进行实地督导,加强指导各地做好早稻等粮食作物中后期管理和农作物汛期防灾减灾工作,促进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作物有效生产。二是精准开展技术指导。印发《关于加强汛期农作物洪涝灾后救灾复产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近期强降雨天气农作物防汛防御和灾后复产复种工作的通知》,针对水稻、蔬菜、旱地作物种管等给出指导意见,派出技术服务专家组和小分队,分赴受灾地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根据作物受灾程度和生长状况,科学制定落实救灾措施,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二是积极争取落实各项政策。及时调度受灾情况,积极争取防灾减灾政策,争取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农民及时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及时落实农业保险保障。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应对自然灾害中“减压器”作用,全部农作物受灾报案24小时内到达受灾现场,广泛运用无人机、航拍助手等技术手段,精准高效查勘定损农作物达1.28万亩,支付因高水位浸泡受灾种养投保农户(企业)理赔款共89.18万元。(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