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关注三农 > 三农资讯

清新石潭:“带园共建” 精心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2023-04-03 18:55:22 来源: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石潭镇农办 访问量: -
【字体: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清新区石潭镇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立足“生态农业研学小镇”发展定位,明确“生态立镇,农业强镇,研学兴镇”发展方向,根据市、区关于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工作部署和《清新区石潭镇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方案》,结合现有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自然资源禀赋,坚持“提质、培优、引项目”的工作思路,形成了镇域产业园和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带园共建”新模式,有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图片

大岩稻浪  高峰 摄


一、强指导,推动“红色”党建引领

  思想引领。坚持以思想引领铸魂补钙,力推“带园共建”新模式顺利开展。石潭镇积极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开展敲门行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深入各村(居)加大对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非粮化”整治、“三块地”改革、股份制改革、村庄清洁等工作的宣传力度。促使全镇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5000多亩、蕉农同意清退蕉树2000多亩、推动格水新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45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制改革、267个自然村创建美丽乡村整洁村和示范村,为石潭镇“带园共建”促乡村振兴夯实群众基础。

    组织引领。坚持以组织引领固本强基,积极履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积极发挥以镇委书记为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定期组织村支部书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召开乡村振兴专题工作会议,研讨解决招商引资、民事、用地、资金等问题。通过网格化分工压实工作职责,带领镇村党员干部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决心和信心,全镇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推进乡村振兴“带园共建”。根据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一期示范带11个建设项目分别由11名责任领导主抓,相关镇村干部负责跟踪落实,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先锋引领。坚持以先锋引领凝心聚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亮身份、树典型。聚焦乡村振兴“带园共建”发展短板,在公共服务、基层治理、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中,引导党员“亮身份、作承诺、献力量”。在便民服务窗口、重点工作岗位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服务队;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探索推行“清单制、积分制”,形成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体系;完善石潭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大力实施“雁归计划”,成功举办8期“星空大讲堂”培训班;与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10个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城市人才资源下沉。


二、抓落实,打造“绿色”富农产业

石潭镇是位于清新最北部的边远山区,交通和生产条件相比南部地区要落后,同时存在土地细碎化、劳动力弱质化、农业低效化、耕地非粮化等突出问题。为破解农业“谁来经营”、农村“谁来种地”、生产“谁来服务”的难题,石潭镇依托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利好政策,不断创新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模式做好做实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章。

    做好特色农产品品牌文章。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和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联合带动作用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石潭镇稻、茶、果(坚果)三大核心产品品牌价值,增强了品牌号召力。一是“美林新地”优质丝苗米。由市农投公司和农昌公司合作建设的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不但促使联滘和南楼两个行政村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革整村推进,还被推荐入选省级跨县集群产业园,形成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土地入股持续增收的富民兴村良好局面,助推我市“五大百亿”丝苗米产业发展。二是“一村一品”蒲坑茶。推动石湖、联合、格水、蒲坑等村委会完成“一村一品”蒲坑茶项目建设,石潭蒲坑茶被定为清新“八大山茶”。通过“政、行、研、校、企”五方联动擦亮蒲坑茶品牌,引入石潭镇(蒲坑)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注册“蒲坑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是夏威夷坚果产业。石潭夏威夷坚果种植面积已超过1500亩,同时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村经联社”的模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清远市清新区日强坚果种植合作社2022年被评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其品牌“远夏”坚果产品在多个电商、实体平台上架销售。

图片

图片

图片

    做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章。石潭镇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清远市第一批镇域产业园试点,根据《石潭镇镇域稻茶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围绕“稻、茶、果”三大产业核心,推进建设和打造与产业相对应的“种植生产基地、加工仓储基地、电商交易基地、产学研旅基地、人才培育基地、绿色智慧运用基地”六大实体基地。随着“美林新地”、大智农业、蒲坑茶地标打造、夏威夷坚果规模种植、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创新中心、5G交易物流园创建、大围阅马场等乡村振兴项目落实落地,石潭镇域“稻茶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集种植、加工、分拣、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农文旅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效推动石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图片

    产业园已全面启动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中心占地10亩,总投资1200万元。建成后每批次可培育至少3000亩秧苗,每年可育秧12000亩,实现播种、催芽、育秧从传统人工到机械化、智能化的转变。目前育秧中心大棚基础建设已完成,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加工和仓储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一期建设完成后粮食日烘干量可达到150吨,二期300吨,可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园及全镇的稻谷因天气原因无法及时晒干问题。位于蒲坑村的坚果加工烘干中心生产线每天可去坚果青皮30吨,每七天可完成由生果到烘干成品30吨,2022年生产总量200吨,2023年生产总量预计达300吨。同时,产业园通过提供免费稻种、技术指导、社会化农机服务,提高了当地农户种植积极性,带动就业增收,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联农带农效果明显。


三、探新路,实施“蓝色”建设宏图

    重点规划,打造优化核心片区。坚持“做示范、补短板”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规划和优化联滘片区、白湾片区。联滘片区四个行政村是“美林新地”项目和谷原五色水稻项目的核心片区,通过积极落实土地连片整合、小农水设施建设、金融贴息扶持,推动广东省跨县集群产业园子项目建设和联滘片区研学观光旅游综合体打造。白湾片区是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以白湾片自然条件和生态保护政策为基础,积极申报省市两级教育基地,制定白湾片整体和局部并进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以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串联白湾、北安、南安、中和、中所、大围等6个村委会及白湾居委会,重点打造阅马场农文旅项目、白湾研学教育基地。

图片

联滘稻浪  叶青摄


    因地制宜,点线串联提升乡村建设成效。围绕改善镇村面貌、加强村民治理、促进产村融合,石潭镇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以点带线、以线串面努力推动以“十里稻浪 茶果飘乡”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目前正在开展示范带第一期建设,以清远广英水泥有限公司为起点、向西北以蒲坑村大井村小组为终点,长约15公里。串联大洛村、西安村、格水村、蒲坑村和联滘村5个行政村,石潭圩1个圩镇(石潭街道社区),通过沿线市政升级改造、沿线建筑提升、沿线景观改造、沿线精品特色村创建、美丽圩镇改造,融合镇域稻、茶、果三大核心产业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乡村建设成果。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前进方向。石潭镇党委、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组团成员单位以及派驻工作队将会全力以赴,勇于担当,扎扎实实抓好石潭乡村振兴工作,以“带园共建”为抓手,精心描绘一幅“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