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了解清远 > 今日风采 > 清远气候

2011年清远市气候影响评价

时间:2012-10-26 03:08:13 来源:市气象局 访问量: -
【字体:

一、基本气候特点

2011年清远市主要气候特点是温度起伏大,开汛偏晚、降水偏少、时空分布不均。2011年全市平均气温19.9℃,与历年相比偏低0.6℃;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501.0毫米,比历史平均偏少18%,是1962年以来第6个少雨年。年内气温变化起伏大:1月全市平均温度6.3℃,为1962年以来同期最低,而11月则为1962年以来同期最高,月平均气温达19.6℃;年高温日数全市平均为25.4天,与常年比正常。年内各月降水量分布异常,4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962年以来最少,10月、11月则异常偏多;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末出现严重秋冬春连旱;5月3日全市开汛,较常年晚了34天;“龙舟水”雨量为1962年来第2少。

二、基本气候概况

(一)温度偏低
  2011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9.9℃,与历年相比偏低0.6℃,各地年平均温度分布在18.4(连山)~21.3℃(清远)之间(见图1),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偏低0.3~0.9℃(见图2);年内温度变化起伏大(见图3),1月和3月平均气温异常偏低,11月则异常偏高。1月天气持续寒冷,全市平均温度6.3℃,与历年同期相比偏低偏低4.4℃,是1962年有史以来最低,全市除阳山为有史以来次低值,其余均破同期最低记录; 11月全市平均温度19.6℃,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2.3℃,是1962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全市除连州为有史以来次高值,其余均破有史以来最高记录。

 

 

图1

 

 

图2

 

 

图3

 

全市年极端最低气温在-2.5℃(连山)~3.0℃ (市区) 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分布为36.8℃(市区)~38.6℃(阳山)。
  (二)降水偏少、分布不均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501.0毫米,比常年相比偏少18%,是1962年以来第6个少雨年;年降水中心在英德,最少在连山,各地年降水量在1395~1751.6毫米之间(见图4),清城区年降水量为1957年以来最少;各地年雨量与历年相比英德偏少5%,其余偏少13%~32%(见图5);年降水分布不均(见图6),10月、11月异常偏多,其中10月雨量155.2毫米,与历年同期比偏多1.6倍;4月全市月平均降水量37.8毫米,与历年同期比偏少8成,为1962年以来最少,各地雨量也为同期最少,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60.8毫米,仅次于1990年的最小值,英德、佛冈为同期最少,清城区为次少年。

 

 

图4

 

 

图5

 

 

图6
  

(三)日照偏多
  2011年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625.7小时,与历年同期比偏多4%;各地年日照时数在1230.8~1963.7小时之间(见图7),与历年同期比连山偏少9%,连南偏少1%,其余偏多2%~13%(见图8);月日照时数与历年同期比有1、3、7、9、10偏少,其余各月偏多(见图9),其中4月偏多排在历史第三位,清远市区、佛冈、英德4月日照时数偏多破记录。

 

 

图7

 

 

图8

 

 

图9

 

三、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一)年初寒害重
  1月至2月初各地气温偏低持续偏低,据统计2011年1月1日到2011年2月3日全市平均温度只有6.6℃,与历年同期比偏低4.1℃,为1962年以来的次低值,期间各地平均温度之低清城区破记录,其余仅次于1977年;期间平均温度10℃以下的天数三连地区持续了34天,阳山32天,英德18天,佛冈、市区12天,最低温度三连地区在零度以下,南部在3.0℃以下,北部多次出现冰(霜)冻灾害。这次过程造成农作物受灾、交通受阻,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据市三防办统计,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我市共有6个县(市、区)40个乡镇受低温冰冻灾害影响,交通因冰冻中断3条18公里,供水设施损坏14处0.27公里。全市开放避寒场所15处,发放防寒物资共9144件(套),救助群众4195人,投入抢险设备30台(套),投入抢险救灾人员427人,抢通道路3条18公里,恢复供水设施14处0.27公里,共投入防寒资金117万元。
  (二)秋冬春连旱历史罕见
  2011年我市遭遇了严重的始于上年的秋冬春连旱过程。据统计,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我市平均降水量为288.1毫米,比常年同期的706.4毫米偏少52%,为历史同期最少,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冬春连旱。旱情从2011年3月开始加剧,尤其4月全市平均降水仅37.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成,是1962年以来同期最少,旱情迅猛发展,至4月28日达到顶峰,全市气象干旱为重旱到特旱。4月末至5月上旬全市出现持续性降水过程,旱情才得到缓解。这次严重干旱造成农作物受旱、水库水位下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林火频发。
    据市三防办统计,截止4月30日,全市作物受旱面积共8.3918千公顷,其中轻旱5.9093千公顷,重旱2.5725千公顷;缺水缺墒面积8.7303千公顷,其中水田缺水6.0205公顷、旱地缺墒2.7098千公顷;水库干涸20座。
  (三)前汛期开汛偏晚、降水集中、龙舟水偏轻
  2011年5月3日开汛,开汛期较常年平均 (3月30日)偏晚34天,前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5月平均降雨量437.7毫米,较常年平均偏多44%,占前汛期平均降雨量的(750毫米)58%,而“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全市平均降雨量(170.8毫米)较常年平均偏少51%,为1962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少年。前汛期全市性大到暴雨以上量级的强降水过程共出现了5次:
  (1)4月30日~5月3日,据全市自动气象站点资料统计,有7站次日雨量达100毫米,49个站次日雨量达50毫米,其中英德青塘日雨量最大达116.6毫米。过程雨量(4月30日20时~5月3日20时)全市累计平均为73.3毫米,其中有84个站点累计雨量≥5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65%),29个站点累计雨量≥10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22%),2个站点累计雨量≥200毫米,最大累计雨量为210.3毫米,出现在连州大东山管区,这次降水过程有效缓解了我市的旱情。

(2)5月7日20时~10日20时,据全市自动气象站点资料统计,有40站次日雨量达100毫米,98个站次日雨量达50毫米,其中连南南岗日雨量最大达253.9毫米。过程雨量(5月7日20时~5月10日20时)全市累计平均为124.9毫米,其中有106个站点累计雨量≥5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83%),78个站点累计雨量≥10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60%),23个站点累计雨量≥200毫米,最大累计雨量为313.2毫米,出现在连南南岗。据市三防办统计,受强降雨影响,全市共有连州市、连南县、阳山县、连山县20个乡镇出现灾情,其中灾情较为严重的有连州九陂镇、西江镇、连州镇、龙坪镇,连南涡水镇、三排镇、大坪镇,阳山县岭背镇,连山县永和镇。全市受灾人口4.2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86万亩,转移人口2122人,房屋倒塌79间,损坏堤防2230米,损坏水陂51座。连南县县城至涡水镇公路出现两处滑坡,涡水镇对外交通、通讯中断。连南县寨岗镇失踪1人。全市直接经济损失5383万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损失2398万元。

 

 

2011年5月8日连州九陂农作物受淹

 

 

2011年5月8日连州九陂街道内涝

 

(3)5月13日20时~17日20时,据全市自动气象站点资料统计,有3站次日雨量达100毫米,86站次日雨量达50毫米,其中清新飞来区日雨量最大达100.1毫米。过程雨量(5月13日20时~5月17日20时)全市累计平均为146.4毫米,其中有124个站点累计雨量≥5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97%)、110个站点累计雨量≥10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86%)、15个站点累计雨量≥200毫米,最大累计雨量为230.3毫米,出现在英德白沙。
  (4)6月10日20时~13日20时,根据全市自动气象站点雨量统计,据全市自动气象站点资料统计,有1站次日雨量达100毫米,18站次日雨量达50毫米,最大降雨日出现在清新浸潭镇为102.4毫米。过程雨量(6月10日20时~6月13日20时)全市累计平均为51.1毫米,其中有42个站点累计雨量≥5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42%)、16个站点累计雨量≥10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12%),最大累计雨量为160.4毫米,出现在连南大龙山。
  (5)6月28日20时~30日20时,根据全市自动气象站点雨量统计,全市平均降雨量54.3毫米,其中日降雨量≥50毫米的暴雨站点有35个(占统计站点数27%),最大降雨量日出现在连南站为95.8毫米。
  (四)秋季强降水多
  进入秋季(9-11月)在热带气旋环流、热带扰动、冷空气和高空槽的影响下出现了4次强降水过程,其中一次非台风强降水过程历史少见。
  (1)8月31日20时~9月3日20时,据全市自动气象站点资料统计,有25站次日雨量达50毫米,最大降雨日出现在佛冈站为92.4毫米。过程雨量全市累计平均为60.5毫米,其中有90个站点累计雨量≥5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69%)、15个站点累计雨量≥10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12%),最大累计雨量为152.1毫米,出现在佛冈城东。
  (2)9月30日20时~10月2日20时,据全市自动气象站点资料统计,有24站次日雨量达50毫米,有1站次日雨量达100毫米,最大降雨日出现在阳山沙坎水库为136.2毫米。过程雨量全市累计平均为51.7毫米,其中有65个站点累计雨量≥5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50%)、5个站点累计雨量≥10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4%),最大累计雨量为166.1毫米,出现在阳山沙坎水库。
  (3)10月11日20时~13日20时,据全市自动气象站点资料统计,有71站次日雨量达50毫米,有9站次日雨量达100毫米,最大降雨日出现在清新飞来峡为188.9毫米。过程雨量全市累计平均为96.9毫米,其中有103个站点累计雨量≥5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79%)、63个站点累计雨量≥100毫米(占统计站数的48%),最大累计雨量为250.7毫米,出现在清新飞来峡。这次强降水过程是由非台风造成,并具有持续时间长,局地雨量大、出现季节晚的特点。

(4)2011年11月7日20时~9日20时,据全市自动气象站点雨量资料统计,全市累积平均降雨量43.3毫米,其中累积雨量≥50毫米的站点有99个(占统计站点数77%);日雨量≥25毫米有83个站次(占65%),日雨量≥50毫米有23站次(占18%),日最大雨量出现在佛冈迳头,雨量为74.2毫米。
  (五)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2011年7月18日在季风低槽影响下,13时30分左右清新县出现的强雷雨天气,清新县太平镇天塘村村民曾贵生在自家平房天面作业时雷击倒地,经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无效身亡。
  (六)寒露风天气严重
  2011年9月中旬末到10中旬期间,在冷空气的影响下,我市出现了3次寒露风天气过程,其中9月下旬英德以南出现了2~3天、阳山以北5~8天,10月上旬英德以南出现了5天、阳山以北8~9天、10月下旬清城区出现了2天、其余各地为5~8天。

 

 

受寒露风影响抽穗不完全的稻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