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开展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索获得肯定。2016年1月24日,由《民主与法制》社、中国新闻社事业发展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共同组织的“第二届城市民生建设与民生保障论坛暨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我市开展的“分类治理三级自治多元共治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获得主办方肯定,清远亦因此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
根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近年来,清远市高度重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工作。2014年10月,我市出台《关于开展城市社区治理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引(试行)》,在全市各县(市、区)启动试点工作。按《指引》要求,2015年我市8个县市区要分别开展2个以上改革试点。
其中,清城区选取了6个社区(小区)作为试点,部署推进社区党组织体系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社区服务供给体系现代化等“三个体系现代化”建设;英德市积极构建“社区—小区(片区、街巷)—楼栋”三级自治体系,4个试点镇(街)依法成立的业主委员会有10个,小区理事会有9个,居民自治小组有36个,自治组织初步发挥自治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改革创新和“三社联动”,2016年,我市在全市重点打造10个“社区治理改革试点社区”,推动社区治理改革取得新突破。这10个试点单位分别为清城区启明社区、清城区阳光嘉园小区、清新区向群社区、英德市凤凰城小区、英德市上街村、连州市燕喜社区、阳山县城南东社区、佛冈县振兴社区、连南县三江社区、连山县成吉社区。
■“分类治理 三级自治 多元共治”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如何做?
近年来,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创新日益备受关注。那么,我市推进的“分类治理三级自治多元共治”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是什么样的呢?市社工委专职副主任易华辉表示,根据《关于开展城市社区治理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引(试行)》,我市通过创新社区党建模式、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社区服务供给模式,不断完善社区组织架构、治理体系、运作机制、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具体做法上,采取了创新社区党建模式,强化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强化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推动合力;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强化“三社联动”在社区服务中的积极作用等做法,切实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治理模式方面,我市构建纵向的“社区-小区(片区、街巷)-楼栋”三级自治体系,建立横向的“一核多元”治理架构。在社区层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监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多元协同共治的架构;在小区(片区、街巷)层面,建立以小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居民理事会或业委会、监事会及社会组织等多元协同共治的架构;在楼栋层面,成立由楼栋长、宣传员、卫生员、调解员、安全员等“一长多员”组成的自治小组。
同时,我市围绕居民需求开发设计服务项目,推行“居民点菜,政府配餐”,以社区服务项目为抓手,向社会购买服务,实现公共财政向社区倾斜。购买服务内容涵盖家庭服务、长者服务、残障康复、青少年服务、妇女和留守儿童关爱、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社区矫正等方面。并实行“社工+义工+居民”服务模式,夯实社区服务队伍长效机制,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根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近年来,清远市高度重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工作。2014年10月,我市出台《关于开展城市社区治理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引(试行)》,在全市各县(市、区)启动试点工作。按《指引》要求,2015年我市8个县市区要分别开展2个以上改革试点。
其中,清城区选取了6个社区(小区)作为试点,部署推进社区党组织体系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社区服务供给体系现代化等“三个体系现代化”建设;英德市积极构建“社区—小区(片区、街巷)—楼栋”三级自治体系,4个试点镇(街)依法成立的业主委员会有10个,小区理事会有9个,居民自治小组有36个,自治组织初步发挥自治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改革创新和“三社联动”,2016年,我市在全市重点打造10个“社区治理改革试点社区”,推动社区治理改革取得新突破。这10个试点单位分别为清城区启明社区、清城区阳光嘉园小区、清新区向群社区、英德市凤凰城小区、英德市上街村、连州市燕喜社区、阳山县城南东社区、佛冈县振兴社区、连南县三江社区、连山县成吉社区。
■“分类治理 三级自治 多元共治”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如何做?
近年来,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创新日益备受关注。那么,我市推进的“分类治理三级自治多元共治”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是什么样的呢?市社工委专职副主任易华辉表示,根据《关于开展城市社区治理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引(试行)》,我市通过创新社区党建模式、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社区服务供给模式,不断完善社区组织架构、治理体系、运作机制、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具体做法上,采取了创新社区党建模式,强化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强化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推动合力;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强化“三社联动”在社区服务中的积极作用等做法,切实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治理模式方面,我市构建纵向的“社区-小区(片区、街巷)-楼栋”三级自治体系,建立横向的“一核多元”治理架构。在社区层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监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多元协同共治的架构;在小区(片区、街巷)层面,建立以小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居民理事会或业委会、监事会及社会组织等多元协同共治的架构;在楼栋层面,成立由楼栋长、宣传员、卫生员、调解员、安全员等“一长多员”组成的自治小组。
同时,我市围绕居民需求开发设计服务项目,推行“居民点菜,政府配餐”,以社区服务项目为抓手,向社会购买服务,实现公共财政向社区倾斜。购买服务内容涵盖家庭服务、长者服务、残障康复、青少年服务、妇女和留守儿童关爱、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社区矫正等方面。并实行“社工+义工+居民”服务模式,夯实社区服务队伍长效机制,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