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和成熟,它更具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在内容、形式、审美趣味、审美评价、审美理想等方面,都与成人文学都有了日益明显的不同特点。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强调人道主义精神、幻想成分、快乐原则。此外,还要求作品具有幽默意识和智巧之美,动作性强,简洁明朗等。20世纪以来,不仅各种传统体裁形式的作品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即使古老民间口头文学中的童话、故事、传说,也仍然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来源。另一方面,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广播、电影、电视大幅度普及,儿童文学通过这些现代化和大众化的传播媒介,不仅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而且增添了风采,受到更多的少年儿童甚至是成人的喜爱和欢迎。在20世纪,儿童文学题材甚为广阔:首先,作家把眼光投向了学校,产生了描写学校生活的“学校题材小说”和“学校剧”;作家的撷取也由社会而至广袤的大自然,尤其动物题材文学,更是生机勃勃;同时,题材也由现实而扩展至历史的人物、事件;此外,科学知识、科学幻想、探险活动、异国风情,以及战争中儿童的生活、战事给年幼一代带来的影响等等也都大量出现于作家的笔下。20世纪儿童文学的体裁、样式和表现形式也更多样化。中篇童话、中篇小说又有了进展,出现了多部头童话、系列童话剧和长篇小说;儿童诗不仅大量创作出版,且派生出了“儿童散文诗”形式;儿童剧本在本世纪开始成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由于幼儿文学的兴旺发达,深为幼儿喜爱的图画故事在许多国家受到重视,发展迅速。影视文学剧本也开始列入儿童文学的样式之中。20世纪儿童文学的表现风格也是异彩纷呈。就童话而言,东方民族劝喻色彩浓重的传统作法和以安徒生为代表的优美、蕴藉深远、富于抒情性的风格也都各有其承继者,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儿童小说创作方面,作家又向成人文学借鉴,汲取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使儿童小说园圃的色彩更加绚丽。
建国(1949年10月)后至清远建市(1988年2月)前的清远儿童文学,成就不大,作者少,没有出版过一本儿童文学专集。主要作者有潘公才、曹鉴彪、丘志清、谢丹雅、唐德亮、梁同、袁启生等,他们在报刊发表了一批儿童诗歌、小说、散文、童话、寓言与故事,有的曾获省市儿童文学奖。
建市后的清远儿童文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清远建市给清远的文艺创作带来良好的氛围,一群有志于文学艺术创作的清远人成为了文艺战线上的弄潮儿。儿童文学的作者们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把握时代的脉搏,把他们对儿童的爱对下一代的责任承担起来,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少儿文艺作品,给清远市的儿童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这一群作者当中,最为活跃、作品较多的是曹鉴彪,他出版了三本儿童诗专集,一本儿童诗选集,创作了四百多首儿童诗歌。其次,是清远最早从事儿童诗创作的潘公才,和从事儿童小说、散文、童话、寓言创作的谢丹雅。此外,如唐德亮、袁启生、梁同也创作发表了一批儿童诗歌、小说、童话、寓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戏剧创作为主的剧作家郭鸣创作了两部儿童剧,丰富了比较单调的清远儿童文学领域。
第二节 潘公才的儿童诗
潘公才(1936-),出生于广东省新丰县一个农民的家庭。曾长期任小学教师、镇教办主任,1959年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1996年加入广东作协,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创作了二百多首儿童诗歌。1992年出版了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和广东儿童文学奖的儿童诗歌集《小青蛙上月亮》,不久又出版儿童诗集《小太阳》。
《小青蛙上月亮》书共收集了作者61首儿歌、儿童诗。岑桑在给这本书所作的序中写道:“这些儿歌和儿童诗是花儿,是因为它们美丽,有色彩,有芳香。这些歌是来自大地的,散发着田园的气息,教孩子们热爱生活,认识自然,从小学会塑造自己的品格和心灵。”“集子中以大自然为背景、以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和各种田园景色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它们都是那样的清新,那么淳朴和那么的富于想象力”。在《小蘑菇》中,作者把林子中的小蘑菇比作在日晒雨淋中“打着伞,站在路旁不回家”小生灵,它们牵肠挂肚地惦记着在骄阳之下因捉虫而辛劳的青蛙,在风雨之中因采蜜而奔波的蜜蜂。青蛙“没回家”,蜜蜂也“没回家”,小蘑菇也因焦虑而“不回家”。在《小蜗牛》中,作者把“怕这怕那”的蜗牛作为讽刺对象:太阳出来了,它连忙躲进阴暗角落,为的是“太阳红红多可怕,别把皮肤晒焦了”;雨点飘落了,它吓得心慌意乱,为的是“雨点飘飘多可怕,别把身子淋坏了”;风儿刚吹起,它立即慌作一团,为的是“地上刮风多可怕,别把家当吹散了”……胆小怕事的蜗牛,于是成了无所作为的庸碌之辈。在《知了啥也没学到》中,蜜蜂叫知了采蜜,知了却说“还早”;蜘蛛叫知了学织网,它却摇头说“还早”;螳螂叫知了学捉虫,它又说“等明早”。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知了什么都没学会,最后只能趴在树梢头,一个劲地叹息“迟了,迟了……”。
潘公才于1995年出版儿童诗集《小太阳》,共收诗117首。在这本诗集里,作者以满腔热情的笔触描绘了当代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纯真美丽的童心,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的理想、抱负和个性;既充满着时代气息,又散发着浓厚童真、童趣。我们从作者的诗中能看到身边最熟悉的小朋友的身影,也能看到最为真实的小朋友的经历,他们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过程当中犯下的小错误、小毛病,
第三节 曹鉴彪的儿童诗
曹鉴彪(1955—),出生于广东省清远市一个农民的家庭。大专毕业,当过农民、教师、机关干部,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到目前为止已有上百首诗歌发表在全国各种报刊上,部分诗歌还入选了《中国诗萃》等二十种选本,1996年出版了第一本儿童诗专集《童真集》,1999年出版第二本儿童诗专集《彩鸟集》,2000年出版第三本儿童诗专集《飞霞集》,200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曹鉴彪儿童诗选》。系广东作协会员。
《童真集》收集了曹鉴彪前期创作的88首儿童诗。在这些里我们读到了诗歌所散发出的童真、童趣。《小静》写大白鸭肚子里有了鸭蛋还“拍打翅膀跑得忙”,“我”“心儿慌”,于是一句“不敢追赶只是嚷”把此时此地小静的心理活动,刻划得惟妙惟肖,想追,又怕它跑得更慌,弄不好打破肚里的蛋蛋,于是就有了“让我抱你下池塘”的可笑之举。举止稚气可掬,却情趣盎然。《小雨点和小鱼儿》写小雨点落到池塘,鱼儿以为投来饲料“拼命在抢”,以为可以“大吃大喝一场”,紧接着的四句的描写更是活灵活现:有张开小嘴巴的,有跃出水面的,有在水里四处找寻的,更有鼓起劲四处碰撞的。如此可爱有趣得意的画面,令人忍俊不禁。《萤火虫回家》中,谁会担心“萤火虫的灯笼熄了”回不了家呢?当然只有小孩了。《白母鸡》中作者把“乐呵呵”“唱着歌儿围着我”的“白母鸡”赶回窝,让它“先下蛋蛋再唱歌”,为的是“送给军属老阿婆”。《一把花伞下》写“放学路上,下起雨啦”“走在一把花伞下”,有“三双小脚丫”。花伞的主人先送小芳,再送小华,自己最后才回家。同时,在《童真集》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浓郁的时代的气息。《小丽》写的捐助灾区,扶持贫困;《小花》写树立新风,文明经商;《小韦》保护环境,爱护益鸟,这些都是可以让小读者们从中受到爱与美的熏陶的作品,它们教给孩子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彩鸟集》和《飞霞集》两本都收集了作者创作的73首儿童诗。作者在《彩鸟集》的后记中这样写道:“这本诗集顿时变成一群彩色的鸟儿,在少年儿童的天空中自由歌唱、自由飞翔!”“我之所以热爱和关心少年儿童,因为他们是人民的后代,祖国的未来。”而在《飞霞集》中作者这样写道:“集子里的七十三首儿童诗,都是我近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其中有的是寓言作品。寓言这种文学形式,可以把我对社会、对人生、对事物的思考和感悟,以及我对社会这一切的爱或者恨,歌颂或者唾弃予以充分展示,从而达到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去爱或者去恨的目的。”于是我们从这些立意新奇,表达准确的诗歌里,走进了一个个潇洒自如,流畅自然,琅琅上口,富有童趣的童真世界。“萤火虫/飞呀飞/一闪一闪在空中/弟弟喊/快下来/借只灯笼用一用”(《借灯笼》),孩子们在这美丽的金秋之夜,尽情地欢乐,尽情地玩耍,尽情的追逐光明。“这匹马/四条腿/没有头来没有尾/不吃草/不喝水/我们天天爱骑它”(《小板凳》),如此可爱的东西有谁会不喜欢呢!此外,还有贪吃贪玩猴儿,本性难移的老虎,惹人喜爱的燕子,乐于助人的喜鹊,都在作者的诗中出现,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意境盎然,妙趣横生。
《曹鉴彪儿童诗选》是从曹鉴彪的三本诗集中上百首诗中选取出来的其中72首。这些儿童诗,正如为其作序的作者饶远说的那样,作者在长期在学校工作,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熟悉孩子们的生活和喜好,而且,作者文学功底不错,所以写出了不少被少年儿童喜爱的诗歌。这些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简洁,形象生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得到文学的滋润,更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四节 谢丹雅的儿童文学
谢丹雅(1956—),女,祖籍辽宁,1982年发表第一篇童话后,主要写童话、小说、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等作品。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清远市作协理事,英德电台台长、文联副主席、文学协会会长。
2000年以她的童话《纸小丑》为专集名称的《纸小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收童话24篇,儿童小说10篇,儿童纪实文学9篇。童话《纸小丑》创作后为作者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广东省第五届儿童文学评比一等奖,并入选《中国当代优秀童话选》。在她的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 ……。她的作品中写出儿童独有的感受,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而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又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她能把观察到的各种社会现象变魔法似的变成儿童文学作品,而且幻想奇特,情节简单,构思不落俗套,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一个牛眼、马嘴,还有一个长颈鹿脖子的纸小丑”不幸从墙上飘了下来,他在“戴着假面具的城市”经历了人间的冷漠,他发誓他要报复,于是他诅咒“谁要是见我一面,马上就会变得和我一样丑”,“整个城市糟糕透了”,“纸小丑在哪儿出现,那里的人就要遭殃”。然而,当纸小丑最害怕的大雨来的时候,还是人世间温暖了他,“孩子,你一定吃了不少苦吧”,仅仅是这样的一句话,使得“纸小丑顿觉格外温暖”。于是,他决定“牺牲自己,让城里的受害者恢复原形”,“彤红的火焰把纸小丑化为灰烬。从此,城里的市民们再也不需要戴面具了,莉莉比以前更漂亮了,而闯祸的那几位同学从此多了一份爱心。《纸小丑》除了生动有趣、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等童话应具备的特点外,还有一些具有作者个性的特点,即创作思想和内容上温暖的人道主义,表现上特别富于诗情和幽默。人道主义的“温暖”,是作者特殊的个性,反映在她选择了温和善良的纸小丑作为童话的主人公。她对她笔下被损害、被凌辱的人物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温暖与同情,并努力在自己的童话世界中建造一个“天国花园”。《纸小丑》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外貌并不是衡量美的标准,用自己美的语言,美的行动,最终就能赢得自我,赢得美丽,赢得幸福。因为是金子就会发光的。
第五节 其他作家的儿童文学
唐德亮,除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评论之外,还创作并发表了大量的儿童诗、童话诗、童话、寓言、儿童小说。2003年,唐德亮创作的儿童诗《自由的鱼》在《诗歌月刊》上发表,《采露珠》在《儿童文学》上发表;2006年他创作的童话长诗《羊,或者狼》在《儿童文学》上发表,《天堂动物后悔座谈会》在《读写指南》上发表;他的《鸟和树和蚂蚁》等在《诗刊》上发表。唐德亮还被《儿童文学》评为“全国十大魅力诗人”,其长诗《羊,或者狼》《儿童文学》评为“十首魅力诗歌”。 他创作的寓言《狐狸的新花招》入选《岭南寓言精品》。
唐德亮是一个思索生命哲理型的诗人,他的诗里有着沧海桑田般的史诗意念和原始的潜动力,他既注重从广泛的社会现象中摄取深沉的人生哲学,又赋予诗作以普遍性的哲理象征意蕴,同时把艺术的触角伸向更为复杂深远的文化历史现象,力图透视文化历史的流变和兴衰更替的轨迹,以及难以言说的规律和复杂多重的因果关系,从而使他的诗作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即便是儿童诗也不例外,都是充满哲理的佳作。这些作品格调积极而昂扬,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人生的道理,直观明了,易于了解。他的诗歌和在诗歌中体现的人性力量,每每引领读者从繁杂的现实世界,回到内心深处,和他一起去思考生命中的凝重真诚,去和他一起靠近灵魂的圣洁高地。“这是一只羊的传奇/也是一只狼的传奇/我说不清它是羊/还是一只狼/因为,它是羊与狼的混血/是羊性与狼性的交织/既有狼性的沉沦/也有羊性的瞬间觉醒。”(《羊,或者狼》)“盲目地随波逐流/不断被潮水冲上沙滩/被人当成美味佳肴/后悔呀后悔/没有主见,没有头脑/曾经过无数风浪/却常在瞬间晕了头。”(《海贝》)
郭鸣(1936—),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一个农民的家庭,是在众多的儿童文学创作作者中唯一一个涉及儿童话剧的作家。在他的创作专集《文山采花集》中收集了他创作的儿童话剧《绿色邮筒》和儿童剧《送花猫》(其创作特色见本书第八章戏剧中的有关论述)。
较有成绩的儿童文学作者还有连山的杨年武,在省级报刊发表过一些儿童散文,富有山乡儿童情味,显出一定的文学功力。阳山的梁同(1941—},他创作发表了儿童小说《怪物》等。此外,在国家课题科研成果“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丛书《燕喜寻梦》”(广东省连州中学卷、欧阳在衷主编)中,我们看到该校师生创作的大量儿童文学作品。他们用小说、散文、诗歌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时代的感想和关注,对家乡的热爱。他们的创作虽然在技巧上略显稚嫩,但绝对不会影响他们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