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了解清远 > 历史文化 > 民族民俗

【传统技艺】连山壮族“舂白糍”

时间:2013-09-25 09:11:06 来源:电子政务中心 访问量: -
【字体:

    壮族,大部分是元末明初从广西迁来【元至正二十八(1368)】,只有少数是后来因婚姻关系而被同化的。壮族古称僮人,近称壮族。舂白糍在壮家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年最为隆重的春节,按壮家习俗,每家每户都会请邻里亲友帮忙舂白糍, 谐趣丛生,各显能耐,充满节日欢乐气氛。白糍是壮家人的馈赠之佳品,通常用作出嫁的妇女回娘家的礼物,象征亲人团园,爱情纯洁,五谷丰登,而娘家的叔伯兄嫂也以此物回赠。因携带方便常用作出远途劳动的干粮。从而在壮族人里至今还流传着舂白糍。

    舂白糍是壮家人过年的习俗,都会请上邻居亲友帮忙,谐趣丛生,各显能耐,充满节日欢乐气氛。白糍的制作,先把糯米放在水中浸泡一个晚上,翌晨淘洗后放在箩筐中滤干水,放入木甑中蒸煮,待蒸得用手指可把糯米捏烂时为度,适时地将蒸熟的糯米饭掏出放到石舂里舂。每次舂多少视石舂大小而定, 四五斤米不等。舂的时候,三四个年青力壮的人手持木舂杵不停地轮流往下舂,直舂得糯米饭不见饭粒,变成胶状糊为止。

    此时持舂杵人要趁热用舂杵把胶状糊拖将出来,放在早已准备好的用蜜腊混茶油涂抹过的竹簸箕上,由一个熟练的妇女趁热把糯米团分成一个个铅球大小的糍团,再由其他姑娘少女将糍团拍成扁圆体,摊放在大簸箕上晾干。因为糯米粘性大,杵舂很费力,手脚要灵巧,大家就在制做过程中比试各自的功夫, 白糍做好后,视天气干湿程度而定,一般晾上五六天即可, 以糍粑表面微有裂缝为适度。太硬会爆拆碎裂;太软,不耐泡浸。最后将晾干的糍粑放在清水中浸贮,每隔七八天换一次新鲜水,可以保存三四个月之久。

    食用的办法有多种多样:可以即舂即食,甜食蘸以蜜糖、或黄糖浆, 咸食可蘸以豉汁辣椒。浸贮之后可煎、可炙、可煮。煎,用油加料煎软;炙,把糍穿于竹枝上用火炙,再加调味,咸甜自便,如夹上煮好的腊肉,其味更胜一筹,煮,可以配各种佐料,也可以加甜酒蕃薯各具风味。这种食物,既是馈赠之佳品,又能让馈赠者以糍粑白净的程度显示自己制作手艺的精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