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银不是纯银,而是一种包含银、铜、锑、铝在内的合金,过去它是瑶胞经济地位的象征,现在则是神秘、古朴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过去,给儿女留下的财产就是瑶银,就如同现在攒下几套房子一样。家家都有一些自己打制的瑶银饰品,儿女迎娶出嫁又会添置一些。旧社会,瑶银是辨别家境是否殷实的重要标准。
瑶银不是纯银,而是一种包含银、铜、锑、铝在内的合金。连南并不产银,饰品的原料来源五花八门。只可惜,如今瑶银纯度越来越高,手艺人却越来越少。
与过去手拉风箱烧火不同的是,现在的瑶银制作工具已有了很大的改善。用一种叫“钉”的模具,钉头处雕刻有各色花纹小样,如同活字印刷中的铅字模,选用需要雕刻的花纹,均匀敲打模具即可,省了时间。如同淳朴、彪悍的瑶族民风一般,瑶族饰品一样充满野性美。
瑶族喜爱佩戴银首饰,且男女皆宜。银牌、银镯、银项链、项圈、耳环、银鼓等,品类繁多。在创作主题上,瑶王像、瑶王印随处可见。特别是圆形、弧形、长形胸牌具有日月崇拜的含义,瑶王身处中心化身照耀臣民的太阳,周边的圆点视为瑶民,寓意众星捧月、生生不息的朴素自然道理。
从粗犷到精美,瑶银变化的是制作环境,不变的是匠人们娴熟的手工技巧。
银鼓,以鼓为原型,造型精美。因为工艺繁杂,被许多手艺人将其视为体现手工水平的标准。银鼓约莫手掌大小,鼓面雕刻有盘王印等瑶族标识,同时在鼓面以及裙边敲出圆点,寓意瑶王的万千臣民。银鼓可直接佩戴于胸前,亦可作为头饰悬挂于女帽之上,造型美观得体,男女皆宜,深受瑶民喜爱。在佩戴数量上,由于瑶族居住的地方较为分散,有关瑶银佩戴讲究的地区差别与支系差别较大。据统计,南岗瑶族佩戴一道为银布30个,银鼓5个;而油岭则是银布15个,银鼓3个,数量有所差异。此外,银鼓一侧悬挂若干银铃,银铃经过焊接工艺,并经过手工打磨,小巧精致的银铃不仅散发银白色光芒,而且内置银珠,摆动起来叮当作响。银鼓下悬挂银铃实为手艺人的创新,是为了配合耍歌堂之时,铃铛声配合鼓声,更具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