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了解清远 > 历史文化 > 清远史志

清远史志

时间:2009-10-08 16:00:00 来源:市报社 档案 史志 访问量: -
【字体:

1949年佛冈挂牌战斗后,接着解放新丰。北一支副司令黄桐华、政治部副主任刘少中,在佛冈迳头建立军管会并合影留念。

当年烽火龙溪山,如今成了佛冈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

 

      国民党驻韶关、曲江、翁源各地的部队,为什么处处弃守南逃?而在佛冈却部署设防,作负隅顽抗?皆因佛冈地处广东中部,距广州近100公里,是南北交通咽喉要道,地势多山险峻,利于作战防守。当年国民党临时总统府设在广州,在佛冈设立防线,作为保卫广州的外围屏障,阻挡我进军广州可望赢得苟延残喘、败退逃亡的时间。解放佛冈县城的战斗,是解放军进入广东后,战斗时间长,作战的规模大和取得巨大战斗成果的一仗,故称解放广州第一仗。

      三面围敌,“关门打狗”

      佛冈氐形国民党39军103师307团,全团近2000人,均美械装备,号称“钢铁团”。在蒋介石“誓死保卫广州”的军令下,他们在佛冈加紧构筑防御工事,决心死守,为“保住广州、护卫蒋家王朝效犬马之劳”。敌团部在龙溪村以北大山上,主要兵力部署在石角河畔、龙西村以东、张田坑以南、莲花岗以西、柯木径西北一带之佛冈河以北诸高地;其二营在佛冈县城西小坑以北168高地上,距县城5公里左右,为败退逃亡作增援准备。敌据守的各高地,均筑有地堡、外壕、交通壕及鹿磐等野战工事。
      1949年10月8日解放军127师接受奔袭佛冈的任务后,踏着崎岖泥泞的山路,昼夜兼程80公里向佛冈挺进,于10日下午到达佛冈境内石龙一带。在佛冈县城市场买菜的敌方士兵见状说“不好,共军来了!”,于是撒腿就往敌团指挥所阵地跑。在地方游击队和革命群众的配合下,127师根据地形部署各团展开对敌分割包围:命379团由王坑以北穿插到佛冈县城西,以一营迂回至城西南,切断敌人向西南方面退路与敌二营和其主力之联系;命381团以二营经古塘插至佛冈县城以南,与379团一营取得联系后,迅速占领佛冈县城,该团主力即直通龙西山下;命380团由饮水塘、张田坑一叽诱面向敌人压缩。各团按时到达预定位置,敌307团完全被我分割包围,实行“关门打狗”。

      捷报频传我师指挥所

      11日早上7时,380团攻下了莲花岗东南面的小高地(现自来水塔的山头),歼敌1个排,379团二营也攻下了柯木径一座山头,歼敌1个连。敌人东西两侧的前哨据点被解放军攻下。此时,人民解放军向敌主要阵地发起政治攻势,规劝敌人要认清形势,放下武器。经过了一番政治攻势后,敌团指挥所阵地,果然打出了白旗,要求解放军写下谈判的书信,派代表带上山去。同时又不允许送信的代表带武器。人民解放军为了表达诚意,遂派出战士和地下党干部两人,只身带信上山。谁料敌人公开枪杀了我方代表,很明显敌人已表明决心死守、绝不投降的心态。
      师指挥部见此情景,立即发出命令:“打!”380团从东面、381团从南面以猛烈的火力射向敌阵。整个上午,我方多次发起进攻,但都给敌人密集的火力压了下来。敌方还从广州派出飞机数架次前来助阵,给敌阵投放弹药物资以及宣传品;并对我方进行了扫射,以示空中增援。敌人得到空中的增援后,更是负隅顽抗,至使我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仍屡攻不下。我军因长途跋涉,战士过度疲劳,且炮兵部队尚未赶到,只好暂且围而不攻,就地休整,做好充分的攻击准备,待炮兵赶到再发起总攻。
      当天午后,师炮兵营赶到,部署好炮阵后,于下午17时许,师部发布总攻命令,猛烈的炮火向敌阵轰击,炮弹在敌阵开了花。经过20多分钟的炮击,敌阵山头浓烟弥漫,陈尸阵前,此时,冲锋号声响起,经过间隙休息的指战员,精神抖擞,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阵,一时间,炮声、枪声、冲锋号声、喊杀声震耳欲聋,撼动山谷。不到30分钟,各团胜利的捷报纷纷送到127师指挥所:379团攻下柯木径敌117高地,歼敌70余人;380团二营攻下龙溪山以北阵地,俘虏了敌一部;突击连队又攻下敌另一个主阵地;在炮火猛烈轰击掩护下,战士在龙溪村以西的田段中,俘获了在逃的敌团长王家权以下官兵80余人。战斗至19时许,人民解放军已将盘踞在佛冈县城以北之敌全部歼灭。
      虽然县城的敌军被歼灭了,但驻守在小坑各高地之敌仍然顽固地盘踞着。解放军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在歼敌307团主力后,我方379团一营、二营于当日下午6时左右神速挺进小坑,将盘踞在小坑以北45高地、50高地、70高地之敌重重围。到12日拂晓发起进攻,不到一小时,也将二营全部歼灭了。至上午止,127师取得了解放佛冈战斗的全面胜利,为解放广州扫清了障碍。
      1949年10月14日,中共佛冈县委员会和佛冈县人民政府成立,周辉任县委书记兼县长。(佛冈县史志办提供资料)


      老战士说“当年”

      李适全,今年85岁,先后参加粤赣先遣支队(后为北江一支)、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佛冈义勇大队任大队长、中共佛冈县委委员、佛冈军管委副主任、北江一支独立第五大队政委。
      问:为什么要成立迎军支前委员会?
      答:1949年5月下旬,游击队击毙当地反动头子范烈光,接着又取得挂牌大捷,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快将进入广东,对敌形势空前有利;佛冈二区是南下解放军解放佛冈县城并直下广州所经之地,根据翁江地委指示和英、佛县委会议精神,8月中旬佛冈二区成立了迎军支前动员委员会,接着各乡开始迎接南下解放军支援前线的宣传和准备工作。
      问:迎军支前工作主要做些裁矗
      答:主要是筹备粮食、柴草、组织民工队,捐献慰劳品,准备供应站及住地、用具等工作。当时三江河原有的小桥要加固,群众拿来门板铺桥,民工组把桥铺好后,大家都高兴地说:“修好路,筑好桥,让大军大步向前跑。”
      问:当年群众对迎军支前工作态度如何?
      答:广大农民群众听说南下解放大军即将到来,翻身的日子就要来了,无不欢欣鼓舞,热情高涨,一批批粮食、马草,还有油、盐、猪肉、蔬菜等分别向大军准备经过的沿途供应站集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