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良谢氏大宗祠正门
祠堂里的对联记载着历史
宗祠精美的雕刻
在2009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佛冈县龙山镇浮良村发现了一座数百年的谢氏大宗祠,建于乾隆25年,是佛冈建造年代较早的祠堂之一。
宗祠能称之为大者,其先祖必有大功名或与历史大事件联系,而浮良谢氏极有可能为东晋名相谢安的后裔。
公元383年,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80多万大军,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这就是淝水之战。运筹帷幄,夺取这场胜仗的指挥家便是东晋宰相谢安。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据史料记载,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日前,记者一行前往谢氏大宗祠探访。在谢氏宗祠和古村墙之间的广场两侧有十来个旗杆石,在古代,凡是考取功名都必须在祠堂门口竖两对石柱,用以光宗耀祖,彰显名声,祠堂门口旗杆石越多,越显示家族的声望。从谢氏宗祠前的旗杆石可以看出,古代谢氏一族有考取举人的,有考取贡生的,还有考取会元的。古代科举制度分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古人说的三元及第或连中三元就是指解元、会元和状元。
祠堂保存较好,石柱、木雕、梁架、斗拱都保留着清代的风格。大门梁架上的原木漏雕很是精美,刻着一些经典的古代故事,门口上方的金柱分别用三只鱼龙相连,每条鱼龙的嘴里还含有一颗珠,门的两侧有近一米多高的平台。据村里的人说,是炮台,是用来安放铁炮的。祠堂的墙用的是厚重的青砖,墙头有同样精美的砖雕,墙面上还有更精美的壁画。祠堂大门上有对联“淝水家声,东山世胄”,衬祠两个侧门上,右边写着“芝兰书室”,左边写着“乌衣巷”。刘禹锡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由此证明,浮良谢氏有可能真是谢玄谢安的后裔。
进入祠堂,祠堂是一个常见的三进两廊的结构,堂上一木匾“宝树堂”,“宝树堂”三字也大有来历,传说当年皇帝来到谢家,表彰谢氏的功勋,谢家院内一棵大树正绿叶葱翠,花繁似锦,皇帝一见龙心大悦,随口说道:此乃宝树也。从此,“宝树堂”变了谢氏宗祠的堂号。
据村民介绍说,谢氏祖先最初并不定居浮良村,而是选择了浮良河上游一处地方,谢氏祖先来到时较晚,好的屋场都让其他姓氏占据了,谢氏祖先只得选了一处低洼的地方准备建屋,屋的顶梁已经备好,谢氏祖先请术士给梁开了光,只等上梁的好日子到来,虽知人算不如天算,一场大雨引发山洪,备好的梁竟让大水冲走,水退后谢氏先人在下游找到了这根顶梁,心想既然上天将梁冲到了这里,肯定是祖宗显灵替他们重新选择屋场,于是他们就在找到顶梁的地方开建屋场,地名就叫浮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