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了解清远 > 历史文化 > 清远史志

韩愈与阳山

时间:2022-12-20 09:57:39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字体:


韩愈画像(来源:清远市史志办公室)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故常自称“韩昌黎”。一生四次被贬,三次入粤,生活坎坷,刻苦自励。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因上书《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为民请命,激怒唐德宗,由监察御史贬为阳山县令,系阳山县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位贤令。北宋《新唐书》中记载,因他“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阳山人民在韩愈离任后,更将其读书讲学的牧民山改为贤令山,以纪念韩愈的功绩。


 

纪念韩愈的阳山贤令山(谭宜伟  摄)

  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大赦天下,韩愈得以赦免。韩愈在阳山县令任上一年零两个月,重文兴教,发展经济,移风易俗,对阳山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但把中原文化带到阳山,教民以诗书礼仪,留下诗文约30篇(首),促进当地社会的文明开化,而且还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阳山,改变当地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广东学使徐琪在《题阳山淇潭志树文社》中写道:“阳邑天下之穷处,开化较迟,自韩文公来宰斯土,一洗鸟言夷面之俗,申之以孝悌,泽之以诗书,陶椒渐摩,浸濡鼓舞,而篁竹荒茅之域,骎骎乎变为衣冠文物之邦矣。”高度评价韩愈令阳治阳的业绩。清人简朝亮《登贤令山》诗,道出阳山人对韩愈的心声:“阳山终不穷,天下知韩公。至今贤令山,何人继高风。”

阳山县贤令山的韩愈雕像(来源:清远市史志办公室)

  韩愈给阳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一千多年来,为纪念韩愈,阳山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景韩文化景观,主要有贤令山摩崖石刻、韩文公读书台、韩文公钓鱼台等,目前全国仅存的4个韩愈石刻碑文,阳山独占其三。

阳山韩愈遗迹碑刻“鸢飞鱼跃”(梁文讯  摄)

燕喜亭,亭内立韩愈《燕喜亭记》碑刻 (丘贵星  摄)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