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了解清远 > 历史文化 > 清远史志

【清远历史文化村】水东村

时间:2023-08-22 17:11:52 来源:史志清远 访问量: -
【字体:


  图片

  水东村村貌(罗炜彬 摄)


  水东村,位于龙颈镇东部,距区政府约29千米。村落始建于明初,因位于滨江东岸而取名水东村。

  水东村历史悠久,部分民居已逾百年,传统民居为三间两廊广府民居,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现存116座,其中代表性民居有赞府第古民居和东阳里古民居。两座民居均建于清光绪年间,坐东向西,青砖墙,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梁架驼峰、斗拱等雕有各式人物及纹饰。

  赞府第古民居,面阔11.24米,总进深31.33米,占地面积352平方米;左右并排各三栋,中间是青云巷,巷口门楼镶嵌“赞府第”麻石匾额。

  东阳里古民居,面阔11.73米,总进深46.43米,占地面积545平方米;左右并排各六栋,中间是青云巷,巷口门楼镶嵌“东阳里”麻石匾额。


  图片

  赞府第 (钟洁华 摄)


  村中现存宗祠2座,分别是万龄白公祠和剑泉黄公祠。万龄白公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2002年重修。该宗祠坐东向西,三间二进,面阔11.56米,通进深24.15米,占地面积279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正脊饰琉璃双龙戏珠。头门面阔三间,两根石前檐柱,木檐枋,次间设包台。石门框,石门枕,门额石阴刻“万龄白公祠”,落款为“嘉庆丙子孟秋立,八世孙候补州同殿芳敬刊”。墙楣彩绘壁画,内设屏风。上堂面阔三间,抬梁式架构;内设供桌,供奉祖宗牌位。堂前带两廊一井。祠堂两侧为青云巷,与民居相隔。剑泉黄公祠,始建于清代,1985年重修,占地面积130平方米。


  图片

  万龄白公祠(钟洁华 摄)


  村内其他传统建筑也较多,代表性的有南阳居门楼和水东围炮楼。南阳居门楼,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坐南向北,面阔5.54米,进深6.5米,占地面积36平方米,墙壁厚0.4米,屋脊高6米,硬山顶,青砖墙,左右两边有围墙,大门门槛以麻石构件镶嵌,上方刻有“南阳居”三个大字,落款为“道光辛丑茂园书”,原配有趟栊和实木大门。门楼墙体宽厚,坚实牢固。

  水东围炮楼始建于清代中后期,坐西南向东北,面阔4米,进深3.9米,首层建筑面积16平方米,墙壁厚0.4米,炮楼高9米,共三层,每层阁楼用杉木条和木板铺设,第二层以上四面各有2个以上射击角度为45°的瞭望孔。大门门槛以麻石构件镶嵌,原配以趟栊和实木大门。墙体用河砂、石灰、黄泥和少量植物纤维混合,经堆沤后舂墙,墙体宽厚,坚实牢固。


  图片

  南阳居门楼 (钟洁华 摄)


  赞府第民居、东阳里民居、万龄白公祠、南阳居门楼和水东围炮楼均于2011年被列入清新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水东村人才辈出,历史上有明世袭锦衣卫百户、清远卫指挥使白廷用,明太平府教授兼训导白璿,明诰赠武节将军、清远卫镇抚白荣等乡贤。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