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迳村村貌(谢云龙 摄)
下迳村,位于浸潭镇东部,距区政府约60千米。村落始建于明末清初,邹姓族人从英德洽洸义家圹迁至黄寨,后迁至此地居住。因村庄建在下山的小径前而取名下迳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村内现存客家民居30座。村中有福清邹公祠,始建于清乾隆初期,分别于1982 年和2015年重修。宗祠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是典型的客家祠堂,三进二横,上、中、下三堂均为抬梁式梁架结构,保存古代中原典型的府第式格局,前后檐拱角。祠堂立圆柱,每对柱础形态各异,上托木质金字杠,承桁桶瓦,画栋飞檐,保留着清代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祠堂墙壁悬挂进士牌匾,匾长223厘米,宽63厘米,中间阳刻“恩进士”三字,落款为“钦命广东承宣布政司布政使加三级记录十次姚成题;清乾隆四十三年承蒙圣恩国子监太学生邹文鸿立”。
福清邹公祠(成财合 摄)
下迳村曾有进士、举人各1人,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先祖,在祠堂前的地坪中央竖立两对旗杆夹。旗杆夹底部安设石墩底座,底座正面分别刻有“进士”和“举人”,其中“进士”旗杆夹为清乾隆四十三年 ( 1778 )国学生邹文鸿所立,“举人”旗杆夹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邹龙所立。因年代久远,旗杆夹石碑上的字迹已风化难辨。
“进士”、“举人”旗杆夹(冯慧倩 摄)
村东面有一座关爷厅,始建于清代,2001年重修,供奉关公。起初,关爷厅是为了纪念邹氏大官人而建,故名“官爷 厅”,兼做私塾学堂。到清咸丰年间,广东天地会起义波及清远、英德、阳山、怀集等地,为自保,村中先贤在官爷厅设立团练,组织乡丁保卫家园,并设立“关帝爷”牌位。久而久之,村民便将“官爷厅”叫为“关爷厅”。现厅中还存放有当时团练使用的枪炮。
关爷厅(成财合 摄)
团练使用的枪炮(冯慧倩 摄)
村庄后背山半山腰有一座炮楼,旧时社会动荡,村民为防匪患而建筑该炮楼。由于多年未修葺,炮楼较残旧,楼体大部分已坍塌。
2016年,村民利用丰富的地下硫铁矿自涌泉,建设汤泉景区。村内还建有一个小型乡村记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