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坊村村貌(陈伟星 摄)
沙坊村,位于连州市连州镇西北部,距镇政府约15千米。始建于唐末五代时期,五代楚水部员外郎石文德后裔居住于此立村。该村坐西南向东北,发源于大龙山腹地的大龙河绕村而过。2014年11月,沙坊村被评定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中有4座古门楼:儒林锡里、儒林毓秀、儒林坊(上和里)、儒林盛里。代表性建筑除古门楼外,还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石挺静故居、石万谦故居,元至治二年(1322)石德叟修筑的水利工程官陂。
传统民居(石振明 摄)
传统民居有110栋,多为明清时期砖瓦建筑,面阔三间,硬山顶,中间为堂屋,两侧为二进卧房,大门正对堂屋或开在卧房一侧,形成过厅。门上嵌木制月梁,浮雕精美,门额饰一对雕花木门簪。石万谦故居是一幢封闭式四合大院,青砖木结构,两层半高。楼上楼下设4座13间房,上下房间均设环形走廊连通。院内通道有天井采光,设12条砖柱承重。村中建有炮楼,建筑造型庄重又不失优美。
儒林锡里门楼坐西向东,为砖墙搁檩式单向二层楼建筑,悬山顶,上为阴阳板瓦面,以板瓦叠砌正脊。青砖筑卷拱门,素面石门枕,门额镶“儒林锡里”石匾。门楼前是由青石板铺设的半圆形地坪和一口半圆形水塘。儒林坊(上和里)为门楼、凉亭合二为一的建筑,木雕、彩绘图案精美,建筑风格奇特。凉亭有藻井,彩绘八仙法器、飞龙戏珠、蝙蝠及祥云图案;封檐板有祥云、花卉彩绘,山墙绘八仙彩图。
儒林坊(上和里)门楼(石振明 摄)
沙坊村文化底蕴深厚,清同治九年(1870)版《连州志》坊表载:“儒林”在沙坊,为水部员外郎石文德立。公元938年,沙坊村始祖石文德以挽联“月沉湘甫冷,花谢汉宫秋” 获得楚王马希范赏识,赐水部员外郎,并改村居“平合乡”为“儒林乡”。“儒林锡里”门楼匾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典故而设立。
该村传承“耕读传家”祖训,好学之风兴盛,千年来,共有20位先贤在地方志书《广东通志》《连州志》《连山县志》等留下名字。元至治二年石德叟筑官陂,灌溉良田1顷,这一故事在《广东通志》《连山县志》中均有详细介绍。沙坊村洗佛节和沙坊切粉制作技艺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月初六洗佛节(刘志成 摄)
沙坊粉是沙坊村的特产,据说已有数百年历史。沙坊粉制作工艺精细,首先精选沙坊产晚造大米,装入箩筐后置于大龙河浸泡,让流动的河水冲走杂质,直至捞起来手感顺滑,再用大石磨磨成米浆,从石磨流入木盆的米浆平滑如镜。用木勺将米浆舀入铁盘,置于土灶大锅内蒸熟成粉皮,靠太阳和自然通风晒干,然后切丝、包扎。制作好的沙坊粉具有久煮不烂、口感爽滑的特点。
晒沙坊粉(潘贤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