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了解清远 > 历史文化 > 清远史志

【清远历史文化村】大路边村

时间:2023-11-21 17:36:00 来源:清远市史志办公室 访问量: -
【字体:


图片

大路边村村貌(大路边镇政府供图)

  大路边村,位于连州市大路边镇中部,为镇政府驻地。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成姓先祖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迁到现址定居,发展成村落。曾用名策玉村。连州东翼古驿道从湖南宜章穿越南岭而来,进入广东境内,策玉村是古驿道边第一个较大的村落,故后来改称大路边村。2019年6月,大路边村被评定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大路边村的古建筑既吸收了古代荆楚建筑艺术风格,又兼有南越之地的特色。现存湘南风格民居建筑约130座。成氏老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200平方米,青砖瓦顶,现仍有人居住。

  大路边村的东、南、西、北面各有1座门楼,加上各个家族门楼,全村有大小门楼共9座。明远楼,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该村的南门楼,亦为该村的正门。楼前有半圆形坪地,前面有溪水流过,石拱桥连接两岸。门楼宽10.4米,进深5.5米;城门式建筑,楼高三层,重檐歇山屋顶,拱形门洞,两侧各有一间房,地面用石板铺砌。当有盗匪进犯村庄时,该楼是村民防卫作战的指挥部。抗战期间,中共星子农村支部以明远楼作为秘密活动地点,浦上乡(今星子、大路边地区一带)青年抗日学习会也以此为会址。该村有多名中共地下党员成为连州早期革命的重要领导人。

图片

明远楼(石振明 摄)

  村围高3〜5米,以红色砖块砌筑,总长度超过1600米。村西面的戍楼,始建于清代,砖石砌建,镬耳形。楼高四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圆拱形山墙,每层开拱形窗。明远楼和戍楼均为整村城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村围(石振明 摄)

图片

戌楼(卢俊峰 摄)

  村中坑仔口古桥横跨护城河,为元大德年间该村开基时所建,是该村古代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桥长8.6米,单拱,由红砂岩石块砌成。

  成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门前有一对石鼓,形制颇有特色。祠内三厅,享殿供奉祖先牌位。

图片

成氏宗祠石鼓(张仁敏 摄)

图片

巷道(石振明 摄)

  1949年11月5日,南下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一部在连江支队和民兵的支持配合下,与国民党交警第十七总队在该村展开激战,经过一天两夜艰苦战斗,取得完全胜利。这场战斗是解放连县的关键一役,对解放连阳具有决定性意义。村中烈士墓掩埋着42名当时牺牲的解放军英烈。山冈松林中,烈士墓前的纪念碑昂然耸立,已被列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6年被公布为连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大路边村革命烈士纪念碑(黄晓超 摄)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路边村一带的农村家庭都要请回出嫁女,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除接回出嫁女外,还将其姑祖婆刻成像,举行隆重的仪式将姑祖像接回娘家供奉,称为“六月六,接姑姑”。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