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了解清远 > 历史文化 > 清远史志

【清远历史文化村】黄村

时间:2023-12-12 17:33:54 来源:清远市史志办公室 访问量: -
【字体:


图片

黄村村貌(星子镇政府供图)

  黄村,位于连州市星子镇西南部,距镇政府约2千米。始建于宋朝,黄姓先祖由江西到连州为官,退休后定居此地,繁衍后代,形成村落。世居村民为黄姓。2016年10月,黄村被评定为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2019年6月,被评定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图片

  宗祠及城墙(石振明 摄)

  黄村是秦汉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星子志》(1998年版)载,黄村古城堡始建于元末,坐北向南。现存围城、门楼、水井,巷道格局未变。城堡东西宽300米,南北长200米,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村内巷道纵横有序,呈八卦阵布局,易守难攻。村中心月台营大水井的井水,战时可供全村人饮用。村四周筑有10米高的城墙,开东、南、西3门,建东、南、西、北4 座门楼,4座门楼均有双层门洞,每层厚3米。门洞中间是两扇厚厚的柏木板门扇,门扇上还包着铁皮。北楼为主楼,宏伟壮观。原城楼上设12座炮台,配以12门猪仔炮、100多支台铳(毛瑟枪)。

图片

门楼及城墙(石振明 摄)

  村中的黄氏宗祠始建于宋初,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宗祠为二进一天井带两廊四合院式布局。青砖砌筑,硬山顶,四角飞檐。头门两根木檐柱,有鼓形石柱础;虾公梁,门前置一对须弥座镇门石鼓,须弥座雕瑞兽、花卉图案,内置屏门。屏门后是天井,两侧是走廊。中央设神龛,供奉石刻班辈图牌位。后屏门木楼梯上阁楼,阁楼设神龛,供奉黄姓先祖及观音、土地公等。墙上设枪眼、瞭望窗。屋脊塑鳌鱼、宝瓶。祠堂内存有清嘉庆十五年(1810)立的“丛山岭种松树”碑、清道光二十年(1840)立的“重修上街大路”碑、1927年立的“修路记”碑、 1997年立的“维修北楼记”碑。门楼集祠堂、戍楼于一体。

图片

古巷(石振明 摄)

  黄村传统民居为湘南民居,代表性民居有桂香居。桂香居,始建于清末,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正面门楣上嵌“桂馥兰芳”匾;水磨青砖对缝,飞檐高高翘起,承接飞檐的木梁上雕刻有鳌鱼图案,屋檐下精雕细刻有装饰彩画和雕塑。门栋、 窗檐、大门上也雕刻有各种图案以及避邪镇宅的“八卦图”。现保存完好,已无人居住。

图片

“桂馥兰芳”匾(石振明 摄)

  村中遗留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公社社员的集体劳动记忆——星子公社黄村大队礼话队社员劳动工分公布表。

图片

工分榜(石振明 摄)

  特色民俗有十样锦古乐,形成于宋代,流行于元、明、清。“十样锦”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打击乐,其名字的由来,一是演奏时需用十种乐器:高边鼓、扁鼓、芒冬鼓(俗称“和尚头”)、高边锣、小锣、硬锣、中钹、小钹、木鱼和唢呐;二是演奏的曲牌中有“十样锦”这一曲牌名。十样锦的鼓点和曲调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风格,现存的曲牌有十样锦、前三思、 后三思、五方仔、拜五方、坐车、闹严府、五吹五庆、行山调。

  演奏十样锦锣鼓时可坐,也可在行进中演奏。为了助兴,演员还可以做一些表演动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耍钹花”,演员把手中的铜钹顶于右手食指上,以左手转动钹,然后进行表演。表演的花式有单手转钹、双手转钹、高空飞钹、 黄龙缠身等,其中高空飞钹和黄龙缠身难度较高。

图片

乐师演奏十样锦(邵桂生 摄)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