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红古村村貌(连南瑶族自治县史志办供图)
联红古村,是寨脚村和香花村的统称,始建于宋末,位于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东北部的石泉山脚下,距县政府约1千米。2017年,该村被评为清远市美丽乡村特色村。
该村现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有门楼3 座:城上村门楼、中和里门楼、桂林坊门楼。其中,城上村门楼始建于明朝,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 门楼分上、下两层,左右与高4米多的村墙相连,坐南向北,面阔4.5米,进深6.1米,建筑面积27.5平方米,硬山顶,正脊为板瓦叠置,人字封火山墙,拱门上方刻有“城上村”。门楼有两个出口,分别设在门楼前后,是进村的入口。旧时楼内悬挂一口大钟,村民利用它传递防御、反击等信号。门楼内刻有清道光年间的碑文。
城上村门楼与中和里门楼(三江镇政府供图)
桂林坊门楼,清道光年间该村禤士元进士及第,故取“蟾宫折桂”之意建此门楼。门楼坐南向北,长6米,宽4米,高约5米,为青砖瓦悬山顶结构。门洞里侧至今仍有两扇高2.9米、宽1米、厚7厘米的大木门。
修缮后的桂林坊门楼(三江镇政府供图)
联红古村古民居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青砖黛瓦,古朴厚重。村内尚有罗屋巷、东鼎巷遗址。村中主干道用青石板铺设,与青砖古民居浑然一体。
明清民居通常为一进三开间,正面 为平立面,4个檐角略微翘起。大门框下方有直径为35厘米左右的石墩支撑。门框上方的挡板嵌有两个木柱,木柱穿过挡板楔进门后的大门轴凹槽木方。大门框上方有梁架,梁架上方是门楣。屋内靠近大门一侧是30多厘米深的“天井”,“天井”后方就是大厅,大厅前约2米处各立一根木柱。大厅两侧是厨房或卧室,卧室近3米高处用木条、木板分隔为上、下两层。
清代建筑民居(三江镇政府供图)
村中有石泉山遗址。石泉山因远看似一只大猫,也称猫公山(又称伏兔山),“伏兔春荫”为连南著名八景之一。山上的地面遗物非常丰富,遗址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已采集的石器有石斧、有肩石锛、石镞、石凿、石磨轮、石环、砺石,陶器有斗、瓮、罐、碗、陶纺轮,属新石器晚期的文物。印纹硬陶饰纹有回字纹、方格纹、 夔纹、菱形纹、云雷纹等。2006年5月,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将石泉山遗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伏兔春荫”(三江镇政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