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村村貌(许明辉 摄)
三所村,位于阳山县七拱镇北部,距镇政府5千米。该村形成于明朝,“三所”原是平瑶军队的编号。三所军人平瑶结束后“化兵为民”,选择在新圩地域建村居住,取名三所村。叶元青率领的“10旗10姓”军人有叶、沈、张、冯、邓、黎、罗、苏、陈、孔10姓,是立村时的所有姓氏,均来自福建上杭县。孔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部外迁他乡,只留下孔屋墩。村民之间使用三所军话。
村落布局和古建筑设计仍然保留着军队守备时的独特风格:“旧城”三所村中有南门、北门、接龙门3个大门,有仆射第、沈屋炮楼、元记楼3座古楼,有8条古巷、16口古井、1条军圳,水圳(俗称军圳)贯通全村,1条大街通各巷。“新城”古围,围墙用三合土墙基,上砌青砖,墙高4米。南、北门均有吊桥,南门宽约20米,上层有关公像。围墙东有小门,墙中有小炮台,墙外深挖壕沟并布满荆棘。传统民居一部分是沙土夯墙泥砖瓦屋,一部分是青砖瓦屋。
叶氏大宗祠(许明辉 摄)
现存宗祠7座,分别是叶、沈、张、冯、黎、罗、邓7姓的宗祠。叶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为纪念开基祖、百户长叶元青而修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建,是“旧城”村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坐北向南,三开间,三进四廊二天井布局,宽12.7 米,深28.5米,占地面积 361.95平方米,砖木结构, 屋顶盖瓦。屋檐有木质浮雕 图案,大理石门框,门前两 侧各置石狮石鼓,前檐左右各用一根花岗岩石条支撑,硕呈花篮状,门额为“叶氏大宗祠”大理石石刻,字大盈尺。大门前有两尊狮子石鼓,石鼓两面刻有云鹤、花草图案,石门槛刻卷云纹,门框顶正中刻有双鱼太极图,门楣外侧刻双凤朝阳人物图。2012年,叶氏大宗祠被阳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沈氏宗祠(许明辉 摄)
特色建筑有南门牌坊、炳亭书室、兀记大门楼、和兴堂大门楼、叶屋“仆射第”大门楼、沈屋炮楼、元记炮楼。南门牌坊,始建于明朝,1947年重建,为西洋式牌楼,三开间,内侧为二层楼房,面阔17米,进深5.8米,大门高2.5米,门前有五级台阶,南、北、西各有一大门,“三所重建本乡南门碑记”镶嵌于大门左墙内。
南门牌坊(许明辉 摄)
仆射第门楼是叶氏宗族门楼,始建于明朝,民国时期重建,砖木瓦结构,拱门楣额“仆射第”正楷字约盈尺。门楣上端砖砌圆圈,两边各一小窗。门拱深1米多,门内砖砌依托用于堆物,还可行人。楼顶盖瓦,四周砌墙,犹如四方楼。相传叶姓先祖曾是“仆射”官职,其子孙建“仆射第”以光宗耀祖。
仆射第门楼(许明辉 摄)
沈屋炮楼始建于民国时期,楼高四层,一至三层为三合土夯墙,第四层为青砖砌筑,每层设置枪眼炮口。
沈屋炮楼(许明辉 摄)
元记炮楼始建于民国时期,楼高三层,天面盖瓦,第一、二层为三合土夯墙,第三层为青砖砌筑,每层设置枪眼窗户(炮口),现已被拆除。元记大门楼建于清乾隆年间,檐下山水花鸟彩图历经200多年,至今仍栩栩如生。
农历正月初六和五月二十七是三所村独有的节日。原来,明成化年间的某年正月初六,叶元青率领的“10旗10姓”军人接到命令后,离开家乡,奉命远征。于是,家家户户宰杀鸡、鸭、猪、羊,祭祀祖先,祈求军队一路平安,征战胜利。定居三所之后,每年正月初六,大家都到祠庙祭祀,缅怀祖先功德,寄托家乡情思。叶元青率部平定阳山瑶乱后,于当年农历五月二十七奉命屯驻三所村。此后农历五月二十七成为了建所立村的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