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鼻村,位于阳山县太平镇南部,距镇政府12千米。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毛姓族人迁此而形成村落。因村旁有一岩洞,岩口似牛鼻,且洞内有一石块亦像牛的鼻子而取名牛鼻村。
旧民居(李学森 摄)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砖木结构瓦屋,有“三檐齐”,亦有三间四门朝厅式,小部分为青砖镬耳墙,大部分为三合土夯墙脚上砌泥砖,青砖墙身为清末民初所建。
古门楼(梁文讯 摄)
毛公祠,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2009年重修。宗祠坐东向西,三间二进带两廊布局,通面阔11.4米,通进深19.2米,占地面积218.9平方米。青砖墙体,硬山顶,正脊灰塑博古,镬耳封火山墙。头门面阔三间,进深6.3米。重修时新筑石前檐柱及虾公梁。门前砌五级花岗岩石台阶,边饰垂带石。花岗岩石门框,石门枕,石门槛,门额悬挂“毛公祠”木匾。次间设花岗岩石砌筑的包台,台基高0.64米。封檐板雕刻卷书“积善余庆”及花鸟图案。上堂面阔三间,进深8.05米,内设神龛。堂前带两廊一井。阳山县的毛姓族人已从牛鼻村分散到了各地,该祠堂是研究阳山县毛姓族人宗族文化的实物资料。2012年,该祠被阳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该村有一仙岩,名为牛鼻仙岩;有石刻诗文3幅,共28首诗,为清代文人到此游览所作。
木饭冲是明代冶铁所遗址,距牛鼻岩1千米。1984年,阳山县文物普查队在牛鼻岩附近发现水渠残迹,渠长6.4米,宽1.14米;发现炉渣堆积7处、炉渣堆积遗址18处,遗址附近还可见大量铁矿石。据清道光《阳山县志》记载,“宋开宝五年,阳山同官开银铅场,牛鼻开铁务”,明代《太祖洪武实录》记载,“洪武七年,全国置铁冶所一十三所,广东则唯阳山一所而已,广州府阳山冶岁七十万斤”。牛鼻岩冶铁始于宋、盛于明,清代以后渐趋衰落。牛鼻岩冶铁所是明代广东唯一的冶铁所。2012年,牛鼻岩冶铁遗址被阳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该村有一座更楼,始建时间不详,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长5.57米,宽4.65米,高3米。更楼基础为清乾隆年间重修时保存下来的,内存2块重修更楼的碑记,其中一块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更楼碑”碑记。2012年,更楼被阳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