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红色革命遗址】中共北江特委文洞党训班遗址和文洞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清远高田文洞,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南连笔架山而临附城江埗通清城,北靠滨江山地出鱼坝而通英德,东出高田、横石面临北江,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回旋余地大,是一个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理想之地。1940年初,中共党员练铁在清远县建立军民合作站文洞分站后,深入发动群众,并发展了一批党员,成立了文洞党支部。
由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清远县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全面抗战开始后,党组织发展壮大急需大量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党员干部,鉴于当时的党员文化水平较低,党的理论知识较为缺乏的情况,中共北江特委和清远县委把举办党员训练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1941年6月,北江特委在文洞张社扬家举办党训班,此处远离居民区,且单门独户,非常适合进行革命活动。第一期党训班参加人员是北特管辖的各县新党员43 人(其中女同志10多人),还有清远的新党员朱志明等人参加了学习,主要学习马列和毛泽东著作,时间一个月。该班由金阳主持,协助办班的还有李福海、梁庄仪、蔡莹等。张社扬在这期办班中为学员们的生活所需做了大量工作,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接着,清远县委又在此地举办了一期15人参加、为期15天和二期10人参加、为期10天的培训班。通过党训班的训练,提高了干部素质,扩大了政治干部队伍。
1945年5月,东江纵队西北支队和清远抗日同盟军大队(又名广东西北区抗日同盟军大队)进驻文洞,支持当地党组织成立乡农会和以张耀伦为队长的文洞游击队,建立文洞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团结抗日。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支队派钟文清到文洞,与坚持在文洞的张耀伦等18人组成武装小分队,恢复武装斗争。1947年1月,中共粤桂湘边区工委派中共清远县委副特派员方君直到文洞,与文洞游击队一起巩固和加强文洞革命根据地建设。同年秋,广四清边区负责人马奔按照中共粤桂湘边区工委的战略部署,派副大队长冯开平率一支近50人的英清边挺进队,配备机枪两挺,进入清远文洞,与张耀伦分队合编,动员原东纵西北支队在文洞、黎洞复员的战士归队,成立英清边独立中队,武装人员发展到100多人。1947—1949年,文洞革命根据地多次打败国民党军队的“扫荡”,在斗争中巩固、发展和壮大。1949年10月13 日,解放大军经横石、高田向清城进军,文洞独立中队一小部分由张耀伦、张焕率领做好修路、带路和后勤供应工作,代管大军沿途缴获的军用物资;大部分则由张祥、陈川带领下在横石圩与南下大军会合,从水路进发参与解放清城的战斗。
中共北江特委文洞党训班遗址位于清城区飞来峡镇西坑行政村下赤坭村东面约700米一处名叫三妹坑(又名三贝坑)的山坡上。原为一座三间两廊民居,始建于清末民初,石头夯土墙,悬山顶。“大跃进”时期,张社扬一家迁往下赤坭村建房定居,旧居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拆除,原址已变为耕地,目前用作种植桉树。张社扬父子是抗日战争时期文洞山区的革命堡垒户。从1940年起,他家就成为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到文洞工作的联络点。1944年春夏间,国民党军队进山搜捕共产党员,有一人来不及撤出,仍藏在他家阁楼上,张社扬的父亲张四机智地骗走了敌人,使该同志安全脱险。1945年7月27日,国民党军队对文洞进行大“扫荡”,张四因埋藏地下党存放在家里的数百本马列书籍和印刷材料走避不及,被敌人当场杀害。1957年,下赤坭村被评划为抗日游击区村庄。
中共北江特委文洞党训班遗址
文洞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位于清城区飞来峡镇文洞村委会办公楼旁,始建于2000年,其时为方锥形、碑首灰塑红色火炬的钢筋混凝土建筑,2018年11月和2020年10月修缮。纪念碑背靠山体,坐东向西,屹立于凭吊场正中位置,占地面积720平方米。碑体呈大致三棱柱、尖顶,通高9.9米,钢筋混凝土捣筑,碑的正面为阴刻白底黑字“文洞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基座呈梯形,两侧设六级台阶,碑座呈三棱柱形,表面贴黑大理石。碑体漆成浅灰色,每面宽1.4米,碑座正中镶嵌“文洞革命根据地纪念碑记”一方石板。纪念碑平台下为宽阔的广场,纪念碑于2011年11月被清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文洞革命根据地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