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小窗读《易经》,不知春去已多时。”说起《易经》,很自然地想到八卦。连州星子黄村,闻名于乡里乡外的历史文化名村,被省旅游局称为“广东省旅游特色村”,位于星子镇近郊,村里2500多人可谓黄姓一大望族。走进村里巷道,曾经辉煌的古城堡式建筑似乎一半难觅踪迹,一半已是风雨飘摇。深陷其中为村庄“八卦”格局的建造赞叹,为那一尾尾“太极阴阳鱼”沉思良久。
凝望北门,南国粤北的冬天依旧高处不胜寒,耳畔依然被那如诗如歌般的《十样锦》萦绕着,有鼓的雷动,锣的洪亮,木鱼的深沉,钹的高亢和唢呐的穿越,它们在空气中的碰撞,丝丝缕缕显得那么地平平仄仄,那么地从从容容……
三门楼与“三兄弟”
据黄村中华民国十八年的《黄氏族谱》记:“我族之住此,始自元初时代……”黄村古城堡始建于元代,东、西、南、北四向都有城楼,幢幢青砖黑瓦的民居有着城楼之间高达8米多的城墙相连。《星子志》载:星子南郊1公里的黄村古城堡,始建于元朝末年。现存围城、门楼、水井、巷道格局为原物。全村城堡东西宽300米,南北长200米,面积6万平方米……原城楼上备12座炮台,配以12门土销大炮(猪仔炮)、100多支台铳(矛瑟枪)。
村中老人会说,村里东、南、西三座门楼,代表着村里三大黄氏族人。东门肇基为“秀实公”,据查《黄氏族谱》记:“一世祖秀实公,中淳祐壬子科进士,特授韶州府尹。生于大宋嘉定十一年戊寅三月二十一日午时,殁于元朝大德三年己亥年五月二十五日午时,享寿八十有二岁。”南门始祖为“元桂公”,门楼嵌石匾“南熏解愠”,典出《孔子家语》卷八《辩乐解》,《南风》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温和的南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一世祖元桂公,生于大宋景定四年癸亥岁九月十三日午时大吉,殁于大元致和元年戊辰岁二月十一日吉时西去,享寿六十有六岁。”西门始祖为“元登公”,《三修西门楼记》载:“黄村城堡西门楼乃我始祖元登公于初卜居时所建……”“一世祖元登公,字大有,号丰年,官至按察副使老大人,生于大宋景定辛酉年十二月初九日午时大吉,殁于大元至正壬午年六月初十日吉时西去,享寿八十有二岁。”门楼镶石额“奕气西来”,意为西面祥瑞之气叫人精神焕发。
据村里退休老教师黄明新叙述,村里最早定居于此的要算元桂公,相距不远就是元登公,他们为“德裕公”的儿子,同胞兄弟,而秀实为“德盛公”的儿子,跟元桂、元登是“堂兄弟”,起初居住在“黄家坪”,因匪患的侵扰,兄弟三人商量,何不将家族亲眷聚住在一起呢?于是,黄秀实和黄元登将家搬到了黄元桂的居住地,也就是现在的黄村城堡里。因黄元桂原先有门楼“南门”,哥哥黄元登将家安居在西面,建门楼为“西门”,另兄弟黄秀实则选东面落户,建门楼为“东门”。
“正是兄弟三人的‘抱团聚居’,数百年来,黄村古城堡经受了考验,围墙有十二凸垛处布置十二门炮把守,村里更有舞狮团和武馆,即使有匪徒侵扰,都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危机,使得村民安居乐业。”黄明新说。
“灵龟听水”与“太极八卦”
之所以选中黄元桂居住地作为“三兄弟的聚居地”,一来如《黄氏宗谱序》记“经星江览山水之秀丽,因肇基落业始卜居于斯”,前临星江河,良田万顷;二来居住地酷似一只神龟,乃“灵龟听水”的风水宝地,一条由指挥塘水蜿蜒旖旎地绕村而过。于是,该如何建造村居布局呢?渐渐地,黄氏家族口头代代相传,为衬托灵龟背上的花纹,不破坏村庄风水,惟有修建“八卦”图居住巷道,当为最合理的建筑风格。
“村里建筑经历元、明、清历代的黄村后裔扩建居所,均按八卦布局隐形成象,于清代基本定型。”黄齐章撰文叙述,“围墙城垣青砖垒砌高5至6米,蜿蜒全堡成环一圈,似乾坤悬挂运转之系坐北朝南……居所巷道分为东西主巷,南北以五条主巷道设五行相连各长、短胡同小巷,似八卦成象图中方向阴阳“- -”“—”等标示符号。”学者认为,用“- -”、“—”两种“爻”的符号代表阴阳,组成八卦,因“卦”是古人通过观测日、月影象,来判断占卜吉凶,因而阴阳的代表也仍以日月为标记。图案符号就是“日月”两个文字的简化:用日字中的“-”横表示为阳;用月字中的“=”横表示为阴。
而处于村中央的那口水井,又是怎么回事呢?
村民反映,这是为了抵御匪患,紧闭城门的时候,供全村人解决饮水的工程。然而就在开挖后的当年,村里人吃了这水井的水,就肚痛了,后来分析,因水井正对着南门主巷,水对着“南门”,“南”即为水方位,风水忌讳所以不得不将水井填埋了,后上以清白石凿圆洞表示为阳,下以暗黄石凿凸圆镶嵌表示为阴,寓意太极中的阴阳鱼,令人称奇的是,村民在盖房时都将门星雕刻成太极阴阳鱼状,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
黄村古城堡的历代建筑如一幅幅淡淡的民俗风情画,令人赏心悦目,隐含太极八卦的结构布局,形成了黄村古村群落的显著特色。走进黄村古城堡,仿佛走进了一座“太极八卦”里的日月乾坤内,巷道或“—”(阳)爻或“- -”(阴)爻的龟兆日月星象学说,代表
道教中的太极“阴阳鱼”,做工精细的木雕、石雕、砖雕,青砖加厚的城墙,布满沧桑且适合墙内人向外瞭望射击的枪眼,一扇扇厚裹铁皮坚实的柏木板门……置身其中,你不得不感叹古村先祖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好堪舆太极生八卦,八卦归太极的宇宙世界里充满物质化、生命化、阴阳化、辩证化的太极八卦图村庄布局,威慑镇邪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令人不解的是,黄村有着大多的“歪门邪道”,村中族老反映结合了诸葛亮的八卦阵垒建,巷路、村道没有一条是笔直到边的,建造者有意为之,巷道时宽时窄,院角有圆有方,形成回环往复、参差跌宕的格局。许多小巷纵横相连,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般。外人进入小巷,往往好进难出,甚至迷失方向,其布局之奇妙独特,令人赞叹不已。据说,曾有瑶安七里塝盗贼侵入,因小巷似通却闭,似连却断,虚虚实实,犹如一张蜘蛛网,吓得仓皇逃离。
北楼无门与“下马致敬”
黄村东、南、西三座门楼都开设门方便群众出入,且有村民闲憩的门楼坪,唯独北楼无门,这是为什么呢?
“我村之地图,本属坐北向南,黄氏祠又名北楼。”《星子志》记:“黄村祠堂,元初始建,至乾隆年间将宗祠扩建为‘北楼’。”北楼位于村子的正北面,为村庄制高点,在外面张望,典型得只能看到楼而无门,成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力保村民一方平安。北楼是整个村庄的主楼,又是黄氏宗祠,神龛上供奉着黄村的祖先牌位和辈分源流,从神龛上供奉的祖先牌位看,开基祖元登、元桂、秀实乃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长孙黄仲式的三个曾孙。一井两厅的建筑,前厅由前檐、大门、中门组成,两旁迥廊和天井就是北楼的正厅。正厅有三对高大的柱子支撑起抬梁,加上宽大的天井,显得宽敞和巍然。
“望北楼下马致敬”的故事:传说明清时代,黄村旁边的湘粤古道上,一位大官由连州北上,雄纠纠气昂昂地高骑大马,在到达今星子东头村的鸡头岭时,他被北方的一座村落的北门楼惊呆了:屋瓴上一对高翘的鳌鱼头,正中竖着一个精致的葫芦宝瓶,雄伟无比。那不是一顶官宦贵人的“乌纱帽”吗?他立刻下马,定定神凝望着,仔细询问下属前方村庄的名字。为了表达对黄村出类拔萃的“官衔”致敬,然后步行前行,当行至星子近郊镇头坪时,却发现黄村古城堡的“龙脉”不长,只得无奈叹息:“看来这顶显耀‘官帽’,早已成为了过去!”随后,上马策鞭,扬长而去。
《十样锦》与《诗漾锦》
《星子志》载:“十样锦为星子语系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吹打乐。以黄村、四方、星子广商会为最,后传至保安圩。‘十样锦’名称来由,是用10种乐器演奏:高边鼓、扁鼓、芒冬鼓(“和尚头”)、高边锣、小锣、硬锣、中钹、小钹、木鱼和唢呐。演奏中有‘十样锦’这一曲牌名。十样锦多在婚嫁、丧葬等红白喜事和祭祀时演奏。星子十样锦久负盛名,早在1953年,四方乡十样锦乐队参加广东省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荣获二等奖。”
对于黄村代代流传的这种久远古老的音乐,村中老人却表达了略显不同的看法:其实这首吹打乐原名叫《诗漾锦》,并非叫《十样锦》,也并非由十样乐器命名而来,没有固定的多少样乐器打击,六种、八种,甚至十种都可以,1953年参演的时候就是八样乐器。因为在打击的过程中,如朗诵古诗一般抑扬顿挫,故名。古乐主要曲牌由赣南采茶戏和湘南祁剧中的曲调组成,全套乐谱共有十一个章节:一为火爆头(击乐);二为“三五七”;三为“十样锦”;四为“七五三”;五为进东风;六为行山调;七为走马店;八为五方仔;九为洗马;十为坐殿;十一为闹严府。这些曲牌是从赣、湘南的山歌、灯调、茶曲、民间音乐衍变而来,曲调高亢、爽朗、甜美、抒情,富有浓郁的田园山野味道和鲜明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