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休闲旅游 > 赏美景

佛冈县:汤塘

时间:2014-01-16 08:01:20 来源:清远日报 访问量: -
【字体:

 

  温泉

  与想象中藏匿于深山老林的养生疗养地不同,寻找汤塘温泉的过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沿佛冈县城往南驰行十来公里,向导一声“到了”,抬头一看,传说中的汤塘泉眼竟侧身于公路旁。

  汤塘温泉几时形成,已无从可考,但民间传说对泉水由来却颇有些神奇。相传四海龙王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大醉而归,驾云途经岭南时,俯瞰一处山峦起伏、景色奇秀,便按下云头在此酣睡。熟睡时,龙王的口中淌出龙涎水并渗透至地底,日久天长,龙涎水变成了近100℃的热汤涌出地面,形成一塘,溢而不尽。当地村民便将此地命名为汤塘,汤塘村也因此得名。这么说来,汤塘温泉竟是龙王的“口水”。

  汤塘温泉属极热矿泉,泉眼出涌时温度达到80多摄氏度,由于水温常年保持高热,老百姓历来有在泉眼处屠宰牲畜、煮熟禽蛋、吸泉洗衣的传统。傍晚时分,正是取水高峰期,泉眼上空弥漫一片白雾,袅袅绕绕,别具韵味,推小车、骑单车、骑摩托车的村民,带上两三个塑料桶,品字形的泉眼处一时人声鼎沸。一位大哥则索性把腌酸菜的“作坊”搬到此,用温泉水泡制出的酸菜也许会更入味?不过仔细询问才发现,来挑水的多非汤塘本村人,近年来,汤塘围村民用热水管直接将温泉引入家中,汤塘人在家即可用温泉水冲凉洗浴,省去一段脚力。

 

 

  如今,温泉不仅是汤塘人的日常生活一部分,更是他们的致富之源。上世纪70年代佛冈县政府筹资建温泉疗养院,汤塘温泉开始为外界所熟知并扬名省内外。近年来不少温泉酒店项目纷纷落户汤塘。佛冈县长梁金鉴表示,目前进驻汤塘的旅游地产已有七八家,还有五六家在洽谈中。  

  汤塘温泉是我国珍稀的“氡”温泉。

  汤塘温泉最早被记载于宋代《太平环宇记》,文上称其“泉流不绝、气蒸如雾、可热食物,疮患洗之即愈”。温泉的功效也于上世纪60年代得到专业部门的认定。

  1960年,广东医学科学院矿泉研究室、中山医科大学化学教研组对温泉水质进行了科学鉴定,并出具了《佛冈温泉水检查报告书》,证实汤塘温泉为珍稀的“氡”泉,其水质晶莹,无色无味,矿化低、温度高,是极热矿泉。主要成份含有二氧化碳、氡、钙、钾、钠、镁、铁、氯等20多种化学成份。其中含有的“氡”对早期高血压病、早期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痛、神经炎、神经官能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慢性风湿病、类风湿病、肌劳损等运动系统疾病,糖尿病、痛风、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代谢和内分泌疾病都具明显疗效.

 

 

  围屋

  从泉眼处步行800多米,即是汤塘村的入口。村中老人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来汤塘除了泡泡温泉,围屋也是不应错过的景致。

 

  汤塘围屋主要集中在上闸和中闸两条村,后靠大山,村前还有两个大池塘,相互依托、相互生辉,正可谓是“前有照,后有靠”。“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村子里每条村都有自己的门楼,门楼的大门是两扇耳门,均设有应急木栅栏(俗称“趟栊”),门楼外墙又厚又结实,一旦有外敌入侵,关上耳门,拉进木栅栏,就相当安全。步行入村内,则更感受到别有洞天。围村规划严谨有序,300余座清代民居,坐北向南,虽经几百年风雨侵蚀显得陈旧,却宁静、素雅,古韵犹存。村内明渠暗道条理相连,幽幽古井、斑驳青墙,最难得的是周、冯两大家族距今已400年的宗祠仍被保留。

 

 

  古老的围村已留不住年轻的一辈。如今,村中有不少旧宅被拆盖起小楼房,但也有老人家仍固执地居住在老屋里。冬日暖阳下的围村,老人们多聚集在村口的大榕树下,捉棋听曲,其乐融融。其中有株据说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榕树,当年还挨过日军飞机的轰炸,但至今仍枝繁叶茂。随着古树开枝散叶,分枝越来越贴近地面,为防止遇狂风暴雨随时折断,村民们还特意浇灌了坚固的水泥墩用来支撑古树,成为村内一奇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