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休闲旅游 > 赏美景

阳山县:青莲古镇

时间:2013-12-25 06:57:19 来源:清远日报 访问量: -
【字体:

  从阳山县城出发,驾车开上蜿蜒曲折的县道X386,还没走完山道,在迷蒙烟雾中远远望见刚经小雨冲刷的青莲,安静地停留在连江、秤架河两河交汇处。

  《阳山志》载,战国时期境内有阳禺国,治所在今青莲镇峡头一带,因该镇地处低洼,盛产莲藕,因名青莲。镇上民居宅屋傍河而筑,清末民初风格的双层砖木结构骑楼式建筑上,青砖墙黑色瓦的身影保存完好,映在河里倒影交辉,岭南水乡的古朴气淡淡散出。

  圩镇入口处的青莲桥下,河边三两妇人对着河面,把木桶里的衣服摊在河石上敲打。不远处头发斑白的渔民两手撑着竹筏,从渡口划向江中,把修补过无数遍的渔网撒向河里。渡口处,村民们经由圩镇回村,需要乘坐每趟一元的渡轮。

 

 

  12月12日,在青莲桥东侧拐入圩镇,恰逢初十圩市,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农民们,将收得的农作物运到解放路,以青莲贸易市场为中心沿路摆开。卖牛杂的姑娘站在人群中,向过往的行人都送上笑脸。

 

 

  “这里曾经是‘小佛山’呢!”遇见外人问路,牛杂姑娘一脸骄傲,描述起解放路上曾摩肩擦踵的盛况。开埠设圩始于汉代的青莲交通便利,水路沿连江逆流而上可达阳城、连州,顺流而下可至清远、广州;沿秤架河逆流而上可至岭背。在青莲辖区内长达30多公里的河道,可常年通行150吨载重的船舶。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青莲是南北水路交汇的重要港口,商贸店铺云集,货运码头、物流仓库重地在此开设,鼎盛时期多达七十二家客栈在此恭候来客,盛享“粤北小佛山”之誉。建在江边的两层骑楼,多是在商贸交易频繁时期留下的建筑,旧时首层充当店铺,二层供人居住。至今尚保存完整的欧式建筑“广州商会”旧址就是历史的见证。

  上世纪80年代后,各地陆路交通逐渐发达,在此交易中转的船只渐渐稀少。盛极一时的青莲港也在上世纪末关停,余留下青莲贸易市场的招牌,在解放路上讲述着这座古镇曾经的辉煌。

 

 

  与解放路互相交驳的,是古巷人民路。踩着年代已久的河沙青石板混合铺就的街道,古巷两旁是如今人们叫不出名的各个贸易公司的旧址、历经风雨斑驳的墙、木制的门扉与镂空的木窗,以及古镇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古街巷、古码头、古牌坊、古炮楼、古庙……历史凝固在这些建筑群里。

 

 

  山清水秀的青莲镇物产丰富,久负盛名的传统特产有蓝山笋干、中心板栗、南塘蔬菜、江佐粉葛、青莲豆豉等。青莲豆豉在晚清时期南兴豆豉厂的豆豉就已闻名海内外,酱油香浓味美。蓝山笋干嫩滑爽口,有“土鱿鱼”之誉。

 

 

  夕阳西下,古巷深处几位老人在古老斑驳的木门前悠闲地欣赏粤曲,孩子们在巷子里玩起小游戏,城市里难得一见的袅袅炊烟缓缓升起。古巷散发着淡淡的古旧木屋清香,混淆着河道的清香,进入了又一个夜。

青莲名片

  资料显示,青莲镇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第一区,曾设青莲公社,后改设区,再建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约149平方公里,人口约2.8万。省道1911线和连江过境。辖深塘、江佐、中心、青莲、南塘、大洞、峡头、朋塘、寺山、屋村、山口、柳塘等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反季节蔬菜。特产蓝山笋干、青莲豆鼓、河鱼。青莲八景、连江三峡为旅游景点。

  青莲镇属喀斯特发育地带,石灰岩山区谷地,沿河两岸是连江、岭背河冲积小平原,海拔53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暖多冷少,冬天时山区可见霜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