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远广大协同创新研究院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这是该研究院成立以来,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产业论坛,也是推动科研成果在清远“落地开花”的重要体现。
论坛期间,30多位相关行业的专家教授与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化工、高端制造、服装纺织、乡村振兴等行业优势企业开展技术对接,促进了学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产学研项目落地创造了机会。
2020年7月,清远广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以下简称“广大研究院”)。该研究院由清远高新区管委会与广州大学、清远市科技局、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四方”合作共建,重点围绕环境、生命科学、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物流运输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及产学研合作。
成立之初便被寄予厚望。2021年与2022年,“清远广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项目”连续两年列入清远市委“十大行动方案”督导项目。广州大学、清远高新区、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等领导多次调研该研究院,为其发展出谋划策。而产业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便是多方联动,发挥研究院优势的一个典型例子。
筑建核心平台 引来核心科研团队
广大研究院坐落在博大科创园内,面积总计约2300平方米,划分3个楼层,供日常工作、研发、检测分析及中试使用。这里是广大研究院的核心区。
在建设中,广大研究院汇聚各类创新要素,目前已完成两大核心平台的搭建,分别为“生命健康平台”与“微观界面水处理中试应用平台”,均建设在研究院的核心区。
万事俱备,迎八方人才。研究院以核心平台为突破口,助力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院长胡春教授,基因干扰与应用研究所所长、广州大学生物工程系(生物制药)主任陈鲲教授等近20名教授及其科研团队,重点围绕环境治理、生命科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及产学研合作。
在一楼的“微观界面水处理中试研究平台”,实验室的设备一应俱全,几瓶液体一字排开,颜色从深黄、浅黄、灰白到清澈透明,对比鲜明,尤为显眼。据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介绍,瓶装的原废水均取样至清远的制药厂,经过技术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杂质和有害物质被“清除”,最终“变回”清水。
该平台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环境领域著名专家胡春教授负责,该团队致力于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水质净化前沿核心技术中试与应用研究。
平台前期在水污染控制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在国际上提出基于表面微电场构建的废水自净化技术原理,获得广泛关注。近三年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12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40余项,授权20 余项。
目前,平台针对该创新技术进行成果转化,相关产品有望革新传统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将对焦化、医药废水、印染废水以及餐厨废水等实现高效低耗处理。该技术成果将有助清远企业和园区解决废水处理难题,加强环境保护。
而4楼的生命健康平台分为三个中心,分别是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实验动物饲养中心(待建)和药理药效分析实验中心。其中,“药理药效分析实验中心”获得清远高新区“2021年清远高新区特色载体建设项目”支持。
作为多学科合作与共享的载体,生命健康平台引进广州大学生物制药(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团队,围绕健康、医美、新药研究,开展动物实验检测,环境、微生物、营养领域研究检测等工作,打造生命健康产学研平台。
目前,该平台已全面完成SPF级大鼠、小鼠动物房、解剖室、药物准备实验室、细胞活性实验室等科研配套体系,正紧锣密鼓配备相应岗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申请《广东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接下来,平台争取获得CNAS、CMA、CNAS GLP、危险废物鉴别能力评价、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备案、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备案等六大动物实验能力资质。
而在今年暑假,广州大学也将派出相关专业的师生进驻该平台,开展系列科研工作。
细化服务 为企业发展护航
尽管起步迟,但后劲足。建设中的广大研究院已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收集整理了一批具有技术优势、先进性的科研成果,如院士叶思宇的电解水和燃料电池膜电极关键材料设计和制备、胡春教授的表面微电场与污染物协同驱动废水处理新技术陈忠平的利用固废处置技术的有机融合的现浇轻质材料,为项目引进和人才培育提供了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做好了充分准备。
今年5月举办的清远广大协同创新研究院产业发展论坛,更是推动校企、校地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落地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借助研究院两大核心平台,与多家企业深入交流和合作,确保科研技术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加强与各行业、各领域的沟通,促成合作,吸引更多科研团队进驻,为清远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广大研究院负责人周保法说道。
至今,广大研究院已引入10多家相关企业(项目),如广东广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清远市卓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清远市卓信医药有限公司、益合农业科技发展(清远)有限公司等。积极引进项目的同时,广大研究院也为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了精准的服务,比如,除了充分利用清远高新区相关税收优惠、人才激励等政策外,研究院还相继出台了《入驻项目管理办法》《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施与奖励制度》,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和人才培育。
接下来,广大研究院将同广州大学在团队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模式等方面充分合作,全面展现研究院在研发、市场渠道、产业化等方面的优势,并力争建设成为“技术诞生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行业科研平台,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