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清远高新区管委会访问量:-发布时间:2012-07-10


 

清府〔20123





印发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

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20111219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十八日  

 

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

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我市重点区域加快发展、重点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开发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根据省政府《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粤府〔201110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全面实施“桥头堡”发展战略,建设“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和大广州卫星城”,以我市成为省“三重”扶持六个重点区域之一,佛山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省“三重”扶持十个重点园区之一为重大契机,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引导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集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先解决重点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产业加快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增强重点产业转移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力培育发展重点产业,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增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

二、扶持原则

——突出重点,扶优扶强。集中资源要素优先扶持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产业转移工作再上新台阶。扶持的重点园区主要指省政府批复我市的佛山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以及可能新认定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或工业产值、增长速度达到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标准的工业园区。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集聚。

——市、县(市、区)联动,协调推进。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县(市、区)和园区主体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创新机制,共建共赢。推动重点区域、重点园区合作共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利益共享长效机制。简政放权,依法赋予省认定的重点园区相应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以及改革创新的自主权。

——完善政策,强化支持。完善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率先加快发展。

三、主要目标

产业转移工业园力争实现“一年见成效,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通讯设备)、五金电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3年,三大园区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2015年比2010年翻两番;打造工业产值超500亿元园区;力争2012年园区主导产业占园区工业产值比重超过50%以上,2015年发展成为我市支柱产业,形成若干个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四、优化产业规划和区域布局

制定重点区域、重点园区主导产业规划。在完善全市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园区主导产业,逐步构建清远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新格局。

南部地区:重点扶持发展以“高、精、尖”和集约发展为主的高端产业,原则上不再承接占地大、产出低、产业链条薄弱的传统企业。依托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两大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汽车配件、机械模具制造、绿色建材、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将莲湖工业片区打造成大广州高端产业配套园区。积极对接广州三大日系汽车生产商,加快引进一批实力强、带动力强的汽车配件加工企业,努力形成汽车整车厂与关键零部件配套的系统化、模块化配套体系。积极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通讯设备、数字音频视频产品、电子信息材料、光电子及汽车电子等高附加值产品及配套零部件生产。在高新区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引进和建设一批光电技术检测中心和研究机构,建设光电产业集群。以技术和品牌带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资源特色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创意研发、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改造提升有色金属加工、再生资源、建材、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

中部地区:重点扶持发展“大、优、强”为主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优质项目,加速推动工业化。依托清远华侨工业园、佛山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等园区,充分发挥土地、矿产、水利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五金电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精细化工、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服装文具等产业。

北部地区:依托清远民族工业园,加大引进节能环保型、资源型项目的力度。重点扶持发展“特、绿、新”为主的资源特色化、生态绿色化、产业新型化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和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矿产品加工、精细化工、工程塑料制品、农副产品加工、森工等特色产业,以水电为特色的清洁能源工业,以中药材和绿色食品为特色的食品医药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做强碳酸钙精加工产业,打造碳酸钙粉体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清远北部地区加快崛起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五、加大重点园区招商选资工作力度

按照省、市有关开展招商活动的工作部署,积极筹备各项会展工作,以经贸活动为平台,吸引更多发展潜力好、规模大、质量高、带动力强的项目,实现园区经济增量突破。一是从珠三角地区产业拟退出目录中选出适合的列入我市重点产业导向目录,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规划举行省市联合定向招商活动。二是根据《清远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指南》的要求,加强招商引资的分类引导,避免重复恶性竞争。三是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联合招商及产业对接方案。招商要与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相衔接,积极引进“补链”企业做强相应产业链。做好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引入,强化相应配套,增强园区产业集聚化效应。构筑完善的服务体系,除市级成立相应的服务机构外,各工业园区应根据自身吸收产业的不同成立各自的服务中心,为转移企业入园提供服务。

六、保障园区用地和扩园升级

建立市级统筹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制度,按照上报项目排队分配指标。在分解全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时,对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予以倾斜,如佛山顺德(英德)、佛山(清远)、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华侨工业园、民族工业园以及莲湖工业区、污泥处理厂等项目可优先安排用地指标;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的指标由省单列专项安排。编制《清远市产业用地指南》及其配套管理办法,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集约节约用地的指导和监督,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落实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单位土地产出率进一步提高。

加快扩园升级。推动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在现有规划基础上,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以“一园多区”形式拓展发展空间,让更多地区的工业园区纳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一是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园工业园将符合用地规划的周边区域和顺德北(佛冈)产业园符合规划的用地进行整合扩园申报;二是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将符合用地规划的周边区域进行扩园申报;三是清远华侨工业园纳入佛山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园进行扩园申报;四是清远民族工业园申报创建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将阳山七拱工业园创建为“飞地”工业园,同时将其作为B区连同民族工业园(A区)一并申报创建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争取全市八个县(市、区)均有工业园区纳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范畴。

七、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

积极争取省对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的资金支持。由市财政局和市经信局牵头,积极协助重点园区争取省用于重点产业项目的贴息贷款和省市联动担保平台建设资金补助,支持重点产业项目融资建设。市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外经贸局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重点园区以及重点产业争取省相关激励型财政资金,优先办理申报、审核等手续,并将完成情况报送市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加大本级资金投入。从2011年至2015年,重点园区内土地出让收入按国家、省等有关规定提取后,剩余部分通过政府基金预算拨付返还重点园区用于开发建设,并确保当年到位。建立奖补激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市财政要及时足额将省扶持重点园区的各项专项资金拨付到位,并优先用于完善重点园区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园区投融资体系建设。建立融资担保平台,指导和协助尚未成立投融资公司的重点园区尽快成立融投资公司;已成立融投资公司的重点园区,把园区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及财政历年投入形成的实物资产通过划转、授权等方式注入投融资公司,做大做强融投资公司。市财政安排1亿元资金设立“清远市信用担保基金”,通过与合作担保(再担保)机构开展合作,联合省、市级金融机构,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主要解决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区域融资难问题。争取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融资平台建设)支持我市担保体系建设、政担企合作项目建设、融资平台建设等。建立和完善园区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加强信息共享,为银企合作搭建合作平台。

在重点园区引进金融服务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举办金融机构座谈会,及时通报全市产业转移发展状况和重大经济决策,听取辖区金融机构支持产业转移工作情况,了解各机构工作中特别是在重点园区设立网点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帮助其协调解决。大力支持符合准入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重点园区设立网点,为园区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积极推动重点园区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产业基金等方式直接融资;大力加强对企业上市改制、报审的培训辅导,依法减免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税费或适当给予资金补助,降低企业上市成本,推动一批重点产业的企业上市。全市力争实现“十二五”期间“确保5家、力争10家企业上市”的目标。

八、强化基础设施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完善园区主干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管道燃气、排污、排水、污水处理、消防、绿化工程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打造一流的园区环境。同时,加大园区现代物流、产品检测、信息网络、原材料市场、金融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园区教育卫生、商业休闲、酒店娱乐、社区服务等配套发展,实现园区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加快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各重点园区污水处理厂在2012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营。

九、强化节能减排保障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十二五”节能降耗万元GDP能耗下降18%的总目标,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是优化节能管理,深挖节能潜力。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工作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督促和指导各县(市、区)、各工业园区要将节能降耗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二是要求园区内新建项目必须开展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突出抓好园区内高耗能企业节能监察。三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做好先进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和节能减排技术服务推广工作。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技术,促进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四是加大节能投入,争取尽早出台节能扶持和奖励政策。充分发挥国家、省节能优惠政策效应,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对园区内的重点项目申报国家相关资金奖励项目的给予支持,申报省、市节能专项资金项目及其他相关资金奖励项目的优先考虑。根据《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文件,鼓励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申请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认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五是强化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各园区发展实际和环境容量,科学合理分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严格园区环保准入和产业政策要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十、强化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一是细化完善免息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各项激励政策机制,吸引鼓励高层次人才、大学毕业生到产业转移园区创业。二是尽快协调完善出台招用本市劳动力、技校毕业生就业激励政策,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产业工人本土化程度。三是积极争取省对我市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完善以人力资源市场为载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为重点园区产业转移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功能;组织开展18个中心镇人力资源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镇级基层人力资源保障平台建设,助推园区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为重点园区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人才引进及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运用引进、聘用、技术入股技术分红形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市重点区域、重点园区进行专职兼职服务。二是有计划推进企业人才引进工作。对重点区域、重点园区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数量、专业门类、层次进行登记做册电脑录入工作。在我市重点区域、重点园区建立一批高校实习见习基地(其中省级3个,市级7个),鼓励应届大专毕业生到我市重点区域、重点工作园区见习、实习、就业。开展劳务合作对接,加强与佛山市、广州市的劳务合作工作,探索清佛、清广同城化就业服务对接工作。三是计划2012年在全市组织100场招聘会,重点推介我市重点区域、重点工业园区,为我市重点区域、重点工业园区招聘引进高校毕业生做好服务。四是依托我市现有培训资源,着力把1-2所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职业技术院校(含技工院校)打造成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五是积极争取省的政策扶持,支持培训示范基地或园区所在地技工学校在重点园区设立校区或分校,优先保障重点园区人才培养的需要。六是依托培训示范基地的培训力量,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为园区企业在岗员工提供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建立园区在岗员工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到高级技师的技能成长通道。

十一、进一步创新重点园区合作共建机制和管理体制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先行先试,进一步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把清远打造成全省合作共建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区。一是总结英德市“飞地”型产业园的成功经验,继续创新突破,选取我市条件比较成熟的园区,加快推进“飞地”型经济模式的建设。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贸交流与对接,争取再建设1-2个“飞地”型产业园。二是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并完善重点园区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拓宽园区的事权空间,激发园区活力,赋予园区必要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明确园区与地方的责任关系,形成共建园区的强大合力。三是创新机制,增强联合办园积极性。创新园区联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升办园的联合度,提高资源的共享度。四是以相关园区扩园为试点,继续积极研究“一园多区”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跨越行政区域联合办园的新途径,真正发挥联盟式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以“布局合理、产业集聚、服务配套、科学发展”为产业转移园区规划和建设目标,积极打造商贸、物流、研发、设计、金融、法律、财会、审计、信息化服务配套平台,为产业转移搭建良好发展载体。一是是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形成与我市主导产业相配套的比较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二是加强园区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相关园区的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整合银行、税务、海关、工商、质监、保险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三是支持各地及园区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四是积极承接服务业转移。大力发展和引进信息服务、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业,各产业转移园要加大现代物流、产品检测、信息网络、原材料市场、金融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五是重点支持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模具研发中心和中小企业孵化器以及循环经济基地再生金属产业研究所建设,加快产业科技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吸引高新技术成果、科技企业和创业企业进区孵化。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扶持工作的统筹协调。完善市产业转移扶优扶强联席会议制度,在现有的市落实“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的框架下,建立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作为召集人,市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科技局、人社局、教育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外经贸局、环保局、统计局、金融工作局、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重点园区建设专责小组。定期召开专责小组会议,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重点园区建设的工作要求,研究部署重点园区建设工作,协调解决重点园区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专责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经信局主要领导兼任。专责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协调工作。

加强督查考核,推进项目建设。按照省相关产业转移园考核办法和今后出台的“三重”目标责任考核的标准和要求,加强我市重点园区的督查考核。按年度从相关园区、重点产业中选取需要着力推进的重点项目,制定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方案,明确职责安排,实施分类指导和扶持,建立项目推进工作考核机制。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有新的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

 

 

 

 

主题词:经济管理  产业  意见  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