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清远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通知

来源:清远高新区管委会访问量:-发布时间:2012-09-03


清发〔201225


中共清远市委  清远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清远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市各人民团体,中央、省驻清各单位:

《清远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清远市委 

清远市人民政府

2012822日 


清远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年)

 

 

一、序言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目标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开发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人才

(二)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三)统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四、重大政策

(一)保障人才投入优先政策

(二)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政策

(三)引进培养高端人才政策

(四)储备优秀青年人才政策

(五)促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政策

(六)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政策

(七)完善人才公共服务政策

(八)健全人才表彰激励政策

五、重点人才工程

(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

(二)产业人才集聚工程

(三)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四)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

(五)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六)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

(七)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工程

(八)文化名家培养工程

(九)名医名师培养工程

(十)少数民族人才扶持工程

(十一)旅游人才带动工程

六、体制和机制创新

(一)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

(二)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三)促进人才区域协调发展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宣传和督促检查

(三)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四)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

 

为全面落实“桥头堡”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清远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序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第一资源。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实施人才重点工程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创新载体平台,着力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地促进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发挥。自“十一五”以来,随着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人才政策逐步完善,人才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人才已成为我市推动改革开放、引领科学发展的主导力量。

截止2011年底,我市人才总量达到64.1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5.5%。其中,党政人才1.7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1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4.65万人,技能人才38.8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4.42万人,社会工作人才0.26万人。人才队伍结构渐趋优化,全市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8人,拥有博士学位74人,硕士学位1661人,中、高级职称57726人,高技能人才16259人。人才载体建设日益增强,全市已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各1家,各级工程中心15家,其中省级工程中心5家,市级工程中心10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人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深化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推进了事业单位人事及其配套制度改革,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人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分布不平衡,人才环境有待改善,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基层、农村地区人才引不来、留不住,人才集聚效益低,人才贡献率低,人才发展速度和效益低等问题。

未来几年,是我市加快“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和大广州卫星城”建设,落实“桥头堡”战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清远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积极参与区域人才竞争、打造人才比较优势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格局,构建科学的人才体制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由依赖资本投入转向资本与人才投入并重、由招商引资为主转向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建设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重统筹、突重点、夯基层、创机制、筑高端”的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开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和社会发展领域人才为重点,以重点人才工程为载体,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统筹推进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形成人才比较优势,为落实“桥头堡”战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清远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党管人才,服务中心。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完善政府服务职能,突出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人才工作应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服务清远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端引领,统筹推进。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和行业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全市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才优先,创新机制。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人才优先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配置等机制。

引育并举,以用为本。坚持外地人才和本土人才两手抓,在大力引进高层次外地人才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围绕用好用活用足人才,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提升人才使用效能。

夯实基础,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基层人才队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适当倾斜基层地区,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为基层服务,优化人才结构,实现各类人才的协调发展。

(三)战略目标。

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培养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效能显著,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发展水平和人才竞争实力,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人才总量不断壮大。2015年、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分别达到80万人、92万人,其中党政人才稳定在1.8万人左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9.8万人、14.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0.6万人、28.5万人,高技能人才6.5万人、14.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8万人、12万人,社会工作人才0.8万人、1.2万人。

——人才素质日益优良。加大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人才开发力度,集聚一批高端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大幅度增加,人才素质明显提升。到2015年、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分别达到19%2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分别达14%25%

——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等重点发展领域人才比重明显增加,研发人员比重明显提高,在产业集聚区建成一批人才高地。依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一心两核”城市布局,统筹人才发展,打造城乡、区域人才顺畅流通渠道。

——人才环境更加优化。符合各类人才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开发体系更加优化,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综合环境持续改善,人才创业有平台,人才发展有机会,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逐步形成。

——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人才投入不断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占生产总值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2020年,人力资本投资占生产总值比例分别达到13%16%,人才贡献率达到15%28%

全市人才发展素质、效能指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