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课堂:我要“谈”恋爱

来源:本站访问量:-发布时间:2016-11-02

学生心理课堂:我要“谈”恋爱

 

摘要:

  本次课程从科学分析的角度出发,从一开始承认“早恋”的生物性因素、合理性因素入手,使学生不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同时,更加明确了课程的思路——不是早恋有问题,而是我们尚无法应对早恋带来的矛盾与危机,结果使我们容易受到伤害。这样更加符合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早恋这种现象。

  在09-10学年的第二学期,我在初一年级为学生上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为《我要“谈”恋爱》。

上课伊始,我选择了播放《QQ爱》这首歌。该歌曲是一首流行音乐,节奏明快,容易调节课堂气氛。果然,音乐一播出就有学生伴随着旋律哼唱,课堂气氛一下子轻松活泼了起来。我根据《QQ爱》这首歌的歌词——好想谈恋爱,噢,越想越难耐,不知到底谁才适合我的爱,开始导入本课主题:我要“谈”恋爱。

  我对学生说:每个人都有恋爱的愿望,爱情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是美好的向望,所以,我今天想和同学们“谈一谈”我们的恋爱。

  这时,学生马上轰动了起来,女生表现出羞涩的神情,低头掩嘴而笑,而男生很大胆,有些还马上反驳我:老师,中学生不允许谈恋爱……

  听了学生们的回答,我当即说:老师我很欣慰同学们对学校制度的熟悉与遵守,也十分明白从制度上说,学生确实是不允许谈恋爱的。关于早恋所带来的学习、生活上的危害,相信大家已经听班主任念叨得太多,都能倒背如流了。但是,这些理论上的危害,真的让我们同学们信服了吗?大家真的因为制度而不想谈恋爱了吗?真的没有同学陷入爱河了吗?……

听到我的反问,不少学生纷纷大胆的表示,虽然深知制度的严厉,但因为对爱情真的很好奇、很向往,依然有很多学生都曾经涉足过这个领域。更加有学生举出一些的他们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论证学生爱情的成功机率。

我的课就是在这样的热烈讨论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

  我对学生说:既然同学们都知道,规章制度根本无法阻止内心对爱情的渴望,那就让我们大胆勇敢的去面对爱情,了解爱情。

第一环节 明确概念——爱情是什么?

  电脑投影:从生理角度讲,“爱情”是人体脑部的激素化学分子经过一连串运动后产生的一种“结果”。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爱情之所以令人神魂颠倒,完全是因为人脑中“恋爱兴奋剂”在起作用。美国精神研究专家里伯慈和科莱恩认为,“恋爱兴奋剂”包括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内啡肽等,其中以苯乙胺最突出,它是神经系统中的兴奋物质。

  师: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看的还顺眼,当相互吸引的男女相遇时,脑神经便突然受到激发,产生电化学活动,神奇的“爱情物质”会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形成一种激素,引起心跳加快、手心出汗、颜面发红等表现,一种眩晕感突然产生。尤其是你的脑底部会分泌一种化合物-苯乙胺,这种叫苯乙胺分泌越多,你的爱意就越浓,直到fall in love。

  师:所以,用科学的办法来解读爱情,似乎让我们觉得,爱情远没有想象中的浪漫。其实,只要你的脑部功能正常,无论年龄大小都会分泌苯乙胺。所以,所谓早恋、早熟、老不正经等词语,也只不过是你的脑子比较活络罢了。

  当学生认真听完我对爱情定义的解释,恍然大悟之余,也马上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是源于脑底部产生的苯乙胺发生作用,那万一苯乙胺不再分泌,是否就意味着爱情即将结束,那为什么有些人还能相处一辈子不分离呢?

  为了给学生解释清楚他们心中的疑惑,我决定,开展我的第二个环节——心理共同感试验。

第二环节 心理共同感试验(瞎子与拐杖)

                           ——爱情的维系需要什么条件?

  师:爱情也是有保质期的,人们之间产生爱情,首先是因为身体上产生的生理变化的原因,但还是需要依靠“共同经历”来维系的,否则还是成不了大事。

  师:为什么人们结婚后必须生活在一起?因为感情的维系依赖于相互一起的生活经历,人类经历共同的事件,就会产生心理的“共鸣”,于是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交流,比如:信任、依赖等。为了证明这个现象,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

活动步骤:

  1、选择两位男生和两位女生;

  2、用眼罩将其中一男一女两位学生的眼睛蒙上;

  3、指示:让男生搀扶被蒙上双眼的女生,也让女生搀扶被蒙上双眼的男生,一起在教室内来回行走。在此过程中,两人不准交谈,只能通过身体接触来传达信息。

  4、其他的现场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不时的通过声音或动作,来干扰被蒙双眼的男女学生,目的是引起他们内心的紧张感。

  活动的开展非常顺利,学生们对该项试验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活动结束后,我当场采访了参与试验的四位同学。

  师:第一个问题,请问,当你们被蒙上了双眼,陷入一片黑暗的时候,你们心中有什么感觉?

女生:我一开始觉得不太适应,被蒙着双眼,看不见东西,心里有些担心和害怕,大脑不断的猜测,会发生什么事呢?但是,当老师将另一只手和自己的手牵在一起时,心里就安定多了。但当我意识到那只手的主人是位男生时,又很不好意思。所以,刚开始不敢真的抓住,只是轻轻的触碰而已。

  师:第二个问题,请问你们两位在搀扶他们的整个过程中,你们有没有感觉前后有什么变化?

问题提出之后,负责搀扶的两位学生都不好意思回答,在我再三询问和鼓励之下,男孩子才小小声的说:一开始,我和她的手都只是轻轻的碰着,谁也不好意思握着,但在上楼梯和现场同学惊吓她的时候,她忽然一把抓住我的手和手臂,抓得紧紧地,身体也靠近了很多,为了完成试验,我只好也小心的扶着她,怕她摔着,慢慢的,也不觉得别扭了……

对于合作双方的回答,我感到满意,同学们都很配合我的这项试验,并且能毫无隐瞒的坦陈内心的感受,为试验增加了准确性。

  其实,这项《瞎子与拐杖》的心理试验,就是为了证明,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近,甚至发生身体的接触,会缓解双方的陌生感,增加信任感,相互之间的关系会进一步的改善甚至增进,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

  从而验证了,爱情不仅仅依靠生理变化,分泌苯乙胺,它的维系还需要另外的一个媒介,那就是“共同经历”。当人与人相处在一起,时间越长,共同经历的事情越多,关系就会发生变化,相互信赖的程度加深,感情也就顺其自然的产生,即日久就会生情。

  师:不过,“共同经历”既帮助人们建立情感,同时它也在制约情感的变化。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个题目:(黑板书写)

以你寿命80岁计算,中学6年分别在2个学校读书,大学4年在外地读书,22岁开始回到故乡工作,28岁之前跳槽3次,收入从2000元到3000元。29岁在外地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收入5000元,10年后升职做部门经理,并且工作到60岁退休……

  初中阶段占一生比例是多少?

  高中阶段所占比例是多少?

  大学期间所占比例?

  不稳定的工作所占比例?

  稳定工作所占比例?

  问:你们觉得经营爱情的最佳时机在哪里?

第三环节:为什么过早恋爱是个美丽的错误?

  当我把爱情维系所需要的条件为学生们解释清楚时,学生很聪明的马上提出一个最尖锐的话题,那就是:既然爱情的产生是生理的自然规律,是人的性本能,只要日久就会生情,那为什么要阻止我们谈恋爱呢?

这个敏感的问题一出现,课堂的气氛被推到极致。耐心的等同学们平静下来后,我才沉稳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如果要科学的解释为什么不提倡学生过早恋爱的问题,原因还是必须从心理方面入手。

  (一)无法抑制因分离所带来的猜忌心理的产生。

  我回归到前面的观点陈述道:我们已经知道,爱情的产生基础是相处,两人相处时间越久,共同经历的事情越多,越容易产生感情,并且感情会逐渐加深。那么,反而言之就是,当两人分离时间越久,差异性就会越大,感情也就会逐渐被生活所冲淡。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改变,请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那份耐心、恒心、毅力和能力去应对分离所带来的任何猜疑,以及猜忌所带来的伤害呢?

  我的问题,令学生们纷纷陷入思考,思考着自己是否真的能忍受分离和怀疑。学生的沉思让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明白,正是这种无法掌握的改变,拉大了原本相知、相熟、相爱的两人的心理共同感,注定了恋情的失败,徒增伤痛。

  (二)恋爱过程中,对于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处理能力不成熟。

  师:两人恋爱的过程,本身也是人际关系处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冲突。在老师看来,不提倡同学们过早恋爱的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你们在处理矛盾冲突方面的能力,十分不成熟。我们可以通过情景表演讨论来验证这个观点。

  情景表演:

  邀请不同的男生女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进行表演,模拟现实生活中,恋爱的两人产生矛盾冲突时的处理方式。例如:

  1、你看见你喜欢的那个男生和另一个女生说话,教她做数学作业,你……

  2、你希望男朋友陪你逛街,但是,他却要陪兄弟打球不愿陪你去,你……

  3、有同学告诉你,他(她)瞒着你,同时和另一个人关系很好,脚踏两条船,你……

  4、假如他(她)当众向你提出分手,你……

  师:通过现场同学的表演和大家的讨论,可以看出,同学们面对矛盾冲突的处理能力很有限,往往就局限于打、骂、吵、闹、哭几种方式,身心难免受到伤害,难过、悲伤、气愤、委屈……等等情绪都无法很好的得到释怀,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身体、生活、学习……

  师:所以,当同学们想步入爱河前,请你抚心自问一句,你有足够的能力来面对这些吗?假如,你们自认为可以在爱情面前游刃有余,没有人能阻止人性的自然发展,但是,如果能力不足,请三思而后行,别贪图一时的快乐,而伤害了自己深爱的人(爱侣)和深爱自己的人(家人)。

第四环节:漫画展示——爱情的真谛是什么?

  最后,在《最浪漫的事》的歌声中,幻灯片展示漫画《恋爱的模式》,通过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向学生阐明爱情的真谛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教学也在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爱情,了解爱情的真谛,重点是通过从男女性别上对抵制诱惑的差异,以及实际生活中处理矛盾冲突能力的欠缺分析,让学生明白,老师、父母阻止自己谈恋爱是真的为了自己着想,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本课教学过程轻松自然,教学手法灵活多变,选材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完全不同于以往道德思想教育模式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现场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也用实际的实验结果增加教学主题的说服力,漫画形式的升华,让学生能在浅显、可爱的图画中,自己感悟爱情的真谛,用建议式的话语让学生自己权衡早恋的利弊,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叛逆思想,反而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活动,提供给学生极大的信任感和自主权利。本堂课教学圆满成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