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民政局

关于印发《清远市贯彻落实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本网访问量:-发布时间:2019-11-29

各县(市、区)民政局、编办、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层民政工作,提升民政为民服务能力,推动党和政府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解决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深入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责任的通知》(粤府办〔20186号)、省民政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四部门《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粤民发〔2018170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民函〔2019453号,以下简称《通知》)文件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清远市贯彻落实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清远市民政局   清远市财政局   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11月26日


清远市贯彻落实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层民政工作,提升民政为民服务能力,推动党和政府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解决我市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和清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理念,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为主要任务,开创我市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目标任务

    以解决基层民政工作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为关键,以推动民政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为重点,聚焦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进一步压实基层党委、政府抓好民政工作的主体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切实解决我市基层民政工作机构、工作力量、经费保障、服务能力等问题,确保基层民政工作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规范办事,确保中央、省、市关于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见效,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主要内容

    (一)足额配齐经办力量。

     1.配备标准。各地要综合考虑辖区内民政工作事项、服务范围、对象数量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县镇两级民政工作人员配备比例,配齐配强县、镇两级民政工作人员,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人员具体配备比例如下:各县(市、区)民政局所在辖区内救助对象在3000户以下的至少配备2人,3000户到5000户的至少配备4人,5000户到8000户的至少配备6人,8000户以上的至少配备10人;乡镇(街道办)辖区内救助对象在300户以下的至少配备2人,300户到600户配备4人,600户以上的至少配备6人。

    2.配备方式。现有民政工作人员不足的地区,可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方式,由社会力量承担相关工作。各县(市、区)采用“统一配备、统一管理,乡镇(街道)使用”的模式,向县级民政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或民政服务机构派遣工作人员。被派遣人员具体要求按广东省民政厅等四部门《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粤民发〔2018〕170号)执行。财政部门安排工资标准每年人均不低于5万元(含税及社会保险)

     (二)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

     1.购买内容。向社会力量购买民政工作服务的范围包括事务性工作和服务性工作两类。事务性工作是指基层经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服务时的对象排查、入户调查、业务培训、政策宣传、绩效评价等工作;服务性工作是指对社会救助对象开展的照料护理、康复训练、送医陪护、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服务。各级可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转变、困难群众对社会救助的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2.承接主体。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具体要求按广东省民政厅等四部门《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粤民发〔2018〕170号)执行。具有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和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能。各地应在公平公开的基础上,严把承接购买服务主体的资格。

3.购买机制。各地要合理设置购买项目,将社会救助服务纳入相关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要建立健全方式灵活、程序规范、标准明确、结果可控、动态调整的购买机制。对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要建立以项目选定、信息发布、组织购买、实施监管、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购买流程,分类制定内容明确、操作性强、便于考核的服务标准,加强对服务提供全过程的跟踪问效和对服务成果的检查验收。

    (三)确保经费落实。

市、县两级要将社会救助工作经费和政府购买民政工作服务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社会救助工作经费要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粤财社〔2013〕93号)要求,每年按照不超过上年财政安排的低保资金支出的3%比例测算并按时足额落实。市、县两级政府购买民政工作服务所需经费可从既有的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或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社会救助专项资金预算中统筹安排。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配合当地财政部门,做好资金需求测算,强化资金保障,确保资金安排满足政府购买民政工作服务的需要。

    (四)认真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级民政部门要把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经办服务能力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领导、组织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各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按要求科学制定本地基层民政工作人员配备、购买民政工作服务的工作方案,报当地政府批准后实施。根据工作需要,乡镇政府(街道办)也可购买社会救助等相关民政工作服务。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201961日至731日)。

各县(市、区)民政局要对照窗口建设、工作经费、人员配备等要求,深入排查调研,摸清现有工作力量底数,找准存在的问题,形成具可行性的购买服务实施方案初稿。各县(市、区)要至少召集一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联席会议,传达学习《通知》《意见》等文件精神,对本县(市、区)购买服务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并形成会议纪要报市民政局。

(二)稳步推进阶段201981日至915日)。

    各县(市、区)购买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经当地政府同意后,各县(市、区)民政局要按规定将招录条件、招录方式、招录人数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有关招录工作应于9月15日前落实到位。要及时将工作经费文件、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工作人员应配备人数、实际配备人数、工资待遇水平等报市民政局。

     (三)全面落实阶段2019916日至1015日)。

    各县(市、区)民政局要加强社会救助等民政工作业务的政策培训辅导,原则上基层工作人员的入职培训由各县(市、区)组织实施。凡省、市有举办民政工作业务培训班,要积极组织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参加,提高基层业务能力。各县(市、区)政府购买民政工作服务情况被省、市纳入年度民政综合评估重点内容,省、市将根据各地政府购买民政工作服务进度,适时检查人员配备、配套经费、资金使用、工资待遇水平等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估,结果将向全省、全市通报。

五、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动。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经办服务能力,事关民生民政工作长远发展,事关困难群众切身利益,各地务必要充分认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折不扣地完成基层民政工作经办服务能力建设任务。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编办、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政府购买民政工作服务落到实处。

     )统筹资源,整体提升。各地在重点推进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事务性和服务性工作政府购买服务事项的同时,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将其他符合政策的政 府购买服务事项统筹使用,形成合力,逐步将购买服务事项扩大至养老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城乡社区建设等各项民政业务,积极锻造一支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民政各项政策、工作方法和服务技能,热爱民政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基层民政工作专业力量。

    (三)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各地要建立与工资水平直接挂钩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民政工作服务水平和质量。将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与工作量、工作成效等直接挂钩,激励先进,清退后进。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每年年度考核考察。对合格以上的工作人员继续聘用,不称职的不再续聘。

    (四)严格监督,强化绩效。各地要加强对政府购买民政工作服务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确保购买行为公开透明、规范有效。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价机制,就服务成效、项目管理、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内容,加强对购买民政服务工作的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以后年度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