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年龄”不可忽视

来源:市民政局访问量:-发布时间:2020-10-10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明确清晰的法条,规定人们在不同年龄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我们结合案例为大家讲解民法典中关于“年龄”的那些事儿。

1.jpg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图/崔可雨

0岁以下

问:丈夫去世后,妻子小张努力为尚在腹中的宝宝争取利益,希望公婆同意宝宝继承丈夫名下的一套房产。小张的想法能获得法律支持吗?

       答:尚未出生的宝宝在法律上属于“0岁以下”,具有法律意义。在继承遗产时,小张和丈夫的其他继承人,必须为胎儿保留遗产份额,但如果小张意外流产或者胎儿出生时为死体,那么胎儿自始不享有遗产继承权,保留的份额由其他继承人分割。

相关法条

       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jpg

孩子一岁以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图/崔可雨

0岁到1岁

       问:小王生下的女儿刚满月,她和丈夫的感情出现问题。丈夫多次提出离婚,小王坚决不同意。丈夫去法院起诉,法院会判离吗?

       答:孩子不满1周岁,小王的丈夫去法院起诉不会被受理。

相关法条

       第一千零八十二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3.jpg

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图/崔可雨

8岁

       问:小李的儿子豆豆8岁,居家学习期间经常用母亲的手机玩游戏。他偷偷用母亲的支付宝为游戏充值。小李作为母亲,能把钱要回来吗?

       答:可以要回来。豆豆年满8岁但尚未成年,他的一些行为,需要经过父母的许可和确认。

相关法条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4.jpg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图/崔可雨

16岁和18岁

       问:小赵初中毕业便开始打工,今年已经17岁,每月有3000元收入。不久前,小赵想出资入伙几位成年同事新开的小店。他们说小赵尚未成年,入伙也没用,这个说法对吗?

       答:这个说法不对。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能够自己工作谋生的,是法律“眼中”的成年人,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实施相应法律行为并为此承担责任。小赵已经17岁,打工的收入足够小赵的日常生活,出资入伙后,可以和其他成年同事一样成为合伙人,享有相关权利。

相关法条

       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5.jpg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图/崔可雨

20岁和22岁

       问:少年小刘和少女小杨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小刘准备去外地工作,双方父母都希望两人能尽早成婚。小刘今年20岁,小杨今年19岁,两人能结婚吗?

       答:不能结婚。婚姻是人生大事,法律明确规定了可以结婚的年龄,男方必须年满22岁,女方必须年满20岁。没到法定婚龄,无论是举办婚礼,还是以夫妻名义同居,都不是合法的婚姻,即使通过弄虚作假等方式进行结婚登记,领取的结婚证也归于无效,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关法条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来源:学习强国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学习强国.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