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政策解读

来源:本网访问量:-发布时间:2016-11-11

       一、地方财政成为供养资金主渠道

       新条例规定,地方财政要在预算中,安排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有农村集体经营收入的地方,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户的生活。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自行规定。同时,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户供养,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

       二、明确五保供养的内容

       依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五保供养内容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以及生活用燃料;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提供疾病治疗、日常诊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办理丧葬事宜。同时,对日常照料等作了明确。《条例》规定,集中供养对象由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分散供养对象可以由村(居)民委员会提供照料,也可以由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代养、代管等服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医疗机构为供养对象建立护理记录和健康档案,提供日常诊疗和体检服务。对因病需要住院治疗的,应当及时送往医疗机构诊治,并妥善安排其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料和护理。

       三、保障五保对象受教育的权利

       《条例》规定,对未满十六周岁或者已满十六周岁正在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供养对象,在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同时,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等方式,保障其学习和生活。

       四、满足五保对象的精神需求

       《条例》规定,供养服务机构应当组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丰富集中供养对象的精神生活。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开放公共活动场所,方便分散供养对象健身、娱乐;鼓励社区居民通过邻里互助的形式帮助分散供养对象。供养对象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亲属应当看望和问候,给予供养对象家庭关爱和精神抚慰。

       五、规范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提高供养服务水平

       供养服务机构在农村五保供养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政府保障供养对象基本生活的重要载体。《条例》从不同层面,加强供养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推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六、构建社会化参与机制,拓展农村五保供养渠道

      近年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也是此次《条例》关注的重点。


问题回复

       1、农村五保供养方式有哪些?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当地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 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有关供养服务。

       2、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有哪些?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为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供养标准:一般不应低于当地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
       供养方式:对五保对象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实行集中供养或者分散供养。

       3、农村五保供养费多少?

       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来源:社保查询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