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民函〔2022〕50号
清远市民政局关于市第政协八届一次会议
第20220335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革清远市基层委员会:
您提出的提案《关于利用区域优势大力推进绿色康养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就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据统计,全市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到6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例14.5%;65岁以上户籍老人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9.7%,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近年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各级民政部门强化措施,规范养老服务工作,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情况
(一)健全健康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注重养老服务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创制,先后出台《清远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清远市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的实施方案》《清远市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方案》《清远市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清远市关于全面加强养老机构综合监管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的通知》《清远市关于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拟定《清远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编制《清远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明确依托丰富的生态、农产品、文化等资源,为我市发展康养旅游进一步明确路径,统筹谋划全市旅游资源,完善以自然观光、采摘体验、度假休闲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度假区建设,推动形成特色康养生态型旅游产业体系。建立政府统一组织和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2021年11月19日,由分管市领导召集召开清远市养老服务部门间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对全市养老服务工作进行部署。
(二)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一是各级民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养老床位不断增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正常运营的养老机构80家,养老床位共6573张,其中:市县级福利院8家、乡镇敬老院51家、民办养老机构21家;二是大力实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市已建成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个,其中县级8个、城市社区3个,建成农村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57个、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即“幸福院”176个。清城、连州、连南、阳山建立功能较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清城、连州积极开展居家养老“大配餐”工作试点;三是大力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建设,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开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市级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促进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1.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9间,分别是清远市福利院、清远联合医院、清远高新区医院、清城康大医院、英德市爱康医院、连州北山医院、连州恒生医院、佛冈迳头镇中心卫生院、阳山小江镇卫生院。100%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90%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100%的医疗机构建立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2.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为支撑,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家庭医生团队,并由二级医院医生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建立医、养、护一体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到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通过建立适宜的签约服务方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按照协议为居家签约老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急诊、转诊等医疗卫生服务。
3.推动医养结合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市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共享老年人基本档案、健康档案、需求评估等信息。鼓励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建立居家养老智能化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4.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支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开展老年病、慢性病中医药防治工作,并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加强转诊与合作。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与老年人家庭签订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
(四)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1.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多措并举推动乡村从“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迈进,从“外在美”向“内在美”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市级美丽乡村11526个,占总村数80.35%。制定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行动方案和总体规划,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多镇连片、整县整镇或跨县连镇整体推进“五大”振兴,擦亮清远红色、绿色、特色、古色“四色”品牌,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绿色康养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2.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居省前列,目前已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3个、示范点34个,已创建省级农业公园3个、市级农业公园23个。今年“阳山县岭背秤架生态休闲康养之旅”“连州古村寻味游”两条线路被评为广东省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3.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盘活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民宿。我市在全省率先举办了乡村旅游(民宿)招商推介会,创新设立了乡村民宿产业学院、成立了乡村民宿发展协会、培育了一批乡村民宿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乡村民宿发展“六活六支”模式,乡村民宿实现全产业链发展。2021年,我市3个镇入选省乡村民宿示范镇,入选数量全省最多,全省乡村民宿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我市乡村民宿发展经验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9个典型案例,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案例。
(五)坚持多业态融合,发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清城区积极拓宽跨区域合作关系,激发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潜力。2020年12月22日清城区与广州花都区签订《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先行启动区》框架协议,共同探索“旅游+”产业生态圈。同时,清城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合作,2021年5月14日和5月19日,与花都区联合举办“花清联游”旅游大惠民政策现场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共同推出“花清联游”旅游惠民政策,共有27家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参与旅游惠民活动,携手打造区域旅游共同体。清新区抓好顶层设计,强化乡村旅游规则。在《清远市清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2)》、《广东清新乡村旅游专项规划设计(2016-2020)》的基础上,完成《清远市清新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2-2035)》的编制工作,重点打造“环笔架山休闲发展核+温泉康养发展核”的“双核”旅游空间格局,规划打造三大民宿集群。佛冈县养生旅游初见成效。发掘佛冈优秀民俗文化、健康养生文化、激情体育文化、观音祈福文化,推进旅游与文化有机融合,唱响佛冈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温泉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名片,彰显佛冈旅游发展的软实力。2021年春节期间,佛冈全县共接待游客18.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38亿元。英德市积极探索建立了融健康文化、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旅游新模式。成功培育了中医药养生+旅游的融合发展新兴业态。奇洞温泉小镇、宝墩湖湖山温泉度假村、阳峡风景区等景区依托优质的温泉资源,结合中医药康养文化,打造特色的中医药温泉养生旅游产品;阳峡风景区致力打造以养生养老综合体为主题的度假目的地,开发具有极高保健、医疗价值的醴泉项目;徐家庄生态旅游景区依托徐其修凉茶文化,开发了中药观赏采摘园、药膳饮食以及中医药文化展示长廊,切实推进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并于2021年6月成功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引进企业开发了“连山富氧森林空气”产品。目前该县获得中国气候宜居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森林氧吧、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称号。连南瑶族自治县以创建全域旅游为契机,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的工作”。一是连南瑶族自治县瑶医瑶药展示体验中心建设,设有瑶医瑶药展示厅、瑶医瑶药加工区、瑶浴体验区、瑶医独特技法体验、特色康复体验区等十几个功能区。让更多群众体验到瑶医瑶药的神奇和功效,不断扩大瑶医瑶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瑶医瑶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二是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在广东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打造成为瑶药种植并开展农趣体验、森林康养于一体的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三是瑶医瑶药科普试验园。该县中医院自筹资金约20万元在金坑农耕文化园建设瑶医瑶药科普试验园。四是瑶浴养生项目。金瑶峰酒店于2021年6月投资500万在酒店副楼二楼约2000平方米建设瑶医特色康养馆,康养馆分为接待区、瑶医瑶药产品展示区、瑶医技法特色康养室和瑶浴特色体验室,共有33间特色瑶浴房。全力打造连南首家具有瑶族特色的康养馆,不断扩大瑶医瑶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连州市依托丰富的资源特色,推行“旅游+摄影”、“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旅游+体育”、“旅游+美食”、“旅游+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从美景、美食、摄影等形式做文章,塑造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为旅游康养产业不断催生新动能。阳山县全面推进囊括岭背镇、黄坌镇、秤架瑶族乡的北部生态旅游康养区建设,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依托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广东第一峰、广东峡天下景区,突出国家公园、瑶族风情、红色文化、知青文化、茶文化等元素,在文旅康体融合发展上做文章建设。
(六)提高康养服务队伍综合素质能力。2021年和2022年市本级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养老护理员培训;全市有3家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年招生人数200多人;借力“南粤家政”工程,大力实施养老护理员“双千计划”和养老管理人员“技能、德能双训”公益培训计划,2022年通过现场授课和网上上课的等方式累计组织培训逾1600人次。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是持续推动镇(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中心)建设,作为中心站点辐射周边社区。在社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一 站式”养老服务。在有需求和有条件的住宅小区(片区),可延伸居家养老服务点,为居家养老提供上门服务支持。二是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乡镇一级以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为主,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中心),对辖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互助养老设施运行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旅游资源有机整合,促进“旅游+”等新业态加快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同时不断完善康养休闲度假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加大力度引进具有康养旅游先进经验的专业人才,引导相关景区加大与康养旅游机构合作,探索开发康养旅游养生产品。
(三)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着力打造更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并结合自然生态、绿色康养等方面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推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绿色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欢迎您对我们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清远市民政局
2022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