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民政局

实践丨“五社联动”,全民共治,广东清远清城区凤城街道的实践

来源:本网访问量:-发布时间:2021-12-12

        凤城街道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北部,以老旧城区为主,居住着约18万常住人口,辖区有28个社区居委会。作为清远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试点,凤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以社会工作为切入点的社区治理新实践,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将政府资源整合优势、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群众动员优势凝聚成合力,搭建起 “五社联动、全民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

 

搭建“五大平台”,促进“五社联动”

       (一)成立凤城街道社工站,开展专业服务 

       2017年7月,以广东社工“双百计划”为契机,凤城街道自聘15名社工,加上“双百计划”配备的6名双百社工,组成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团队,成立凤城街道社工站,由街道直接管理。社工站通过明确服务范围、职责定位、调整组织架构、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培训督导提升社工专业服务能力,分驻西湖、东门、翠湖三个站点并覆盖周边社区,为社区困弱群体提供关爱帮扶服务,同时开展社区营造,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协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

       2021年“双百工程”启动,凤城街道将在原有社工站点的基础上,增设麻寺田、凤桂园两个社工点,社会工作服务覆盖到全部28个社区,实现“一社区一社工”。

       (二)成立社区建设办公室,统筹全街社区治理工作 

       凤城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作为链接各方资源、推进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统筹指导部门,将分布和活跃在社会基层各领域的多元主体吸纳到公共治理实践中来,指导各社区进行自治管理,直接面对多样化、差异化的意愿和诉求,形成以赋权、协商、参与为核心的民主治理方式。同时,社区建设办指导社工联合各社区开展社区治理工作,推进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构建多元共治的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和社区良性社会生态,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三)成立社区互助会平台,聚集社区志愿者力量 

       2019年1月,凤城街道正式成立凤城街社区互助会,下辖监事会、理事会、秘书长和专委会4个部门,并在专委会下设置财务委员会、筹资委员会、法律委员会、传播委员会和智库,把社区互助会打造成为一个集资源链接支持、专业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联合为一体的枢纽型平台,在凤城街公益项目、志愿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参与、居民自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凤城街社区互助会机构定位

      

      (四)成立街镇级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 

       2019年8月,根据清远市民政局推进全市镇(街)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试点工作安排,凤城街率先成立全市首个街镇级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联结起凤城街的重要社会力量。联合会坚持“党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工作模式,以社区社会治理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基层社会组织和群众为载体,以社工专业人员为专业支撑,全面提升联合会建设整体水平。联合会成立后,通过搭建孵化培育平台、交流平台、互助平台、便民平台和社工队伍平台,充分发挥联合会在参与社会治理、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成立社区冠名基金,聚集社区公益慈善力量 

       2020年1月,凤城街成立全市首个社区冠名基金“清远市慈善总会•凤城社区公益基金”,走出了“社工+慈善”战略的第一步。基金的服务宗旨是扶贫济困、回应需求、培育力量、发展公益。

       冠名基金聚集慈善资金和公益人力资源,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形成服务资源多、服务覆盖广、服务成效好的本土化社区服务网络,构建“人人参与慈善、慈善惠及人人”的新格局。 

图片

 ▲凤城社区公益基金资助范围

图片


开展“四大品牌”项目,打造全民治理格局

       (一)开展“寻找社区合伙人”项目,促进居民组团参与志愿活动  

       自2018年7月起,凤城街道连续开展四届“寻找社区合伙人·共建文明社区”项目,创新创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模式,把创文活动开展的主导权交给居民,把每个社区的创文活动分为关爱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弱群体服务,开展未成年人文体公益活动等18个子项目,招募3人以上的居民团队、社会组织、商店、学校等作为申报者,社工作为专业评委之一,各申报团队的活动开展计划通过审核后可获得创文资金的小额资助,用于开展社区服务。

       该项目以社区党组织作为牵头单位,社区工作者作为项目宣教员,重点对接合伙人团队开展各类活动、项目的宣传等;社工作为培育团队、提升团队能力提升的角色,推动社区自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有效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提升社区居民组团参与社区服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截至目前,该项目产生了102个合伙人团队(其中包括约40个社区原有的组织),认领了1762个子项目,开展了4000多场活动。该项目更大的意义在于把社区里潜在的居民团队、爱心企业、商家、自组织等公益志愿力量挖掘出来,由项目组开展培训,提升其发现社区需求,策划、开展社区服务的能力,培育街道开展公益事业、社区治理的潜在力量。 

图片

 ▲合伙人项目模式图


       (二)开展“凤城杯”社区公益微创投大赛,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2019年7月起,针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提升工作,凤城街道采用“边实践边孵化”的方式,设立微创投大赛,引导孵化对象参加。该项目通过资金资助的方式,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发掘潜在的社区需求、社区特色或问题设计服务项目,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及能力提升。

目前凤城街已梳理出一套孵化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经验模式:

       1.发掘团队(访谈、调研、备案)

       2.分类培育(文体兴趣类、公益服务类、社区议事类、社区互助类)

        3.培育提升(关注参与度和参与能力的提升)

       4.团队建设(完善团队架构、维系团队稳定性)

       5.实践(推动提供社区服务,参与合伙人、微创投等项目,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

图片

 ▲凤城街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发展路径


       (三)开展“萤火虫”个案服务中心,织密民生兜底网 

       社工站针对凤城街道困弱、风险群体以及有特殊需求的个人或家庭开展个别化、有针对性的服务,运用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手法提供心理支持、定期关爱、链接资源等服务,并且联动社区内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志愿力量形成关爱帮扶团队,增强困弱和风险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营造友爱和谐的社区氛围。

       个案服务中心的建立解决了组织形式的问题,开展困弱和风险群体服务所需的资金、人才、资源等在这里汇聚,并且逐渐形成相关制度,如《个案服务中心工作流程指引》《个案服务中心沟通会议制度》《个案服务中心资金资助办法》等,促使困弱和风险群体服务走向系统化、专业化。

       (四)打造“红色管家”模式,实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凤城街道“红色管家”工作模式包括社区治理、小区治理和单体楼治理三个层面。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工作理念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掘、培育辖区党员带头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积极打造“党建+社工+志愿者+群团组织”的工作模式,建设党建文化阵地,扎根社区,开展各个层面的治理工作。

       通过组建社区智库的方式开展社区层面的治理;通过组建小区理事会的方式开展小区层面的治理(包括开放式老旧小区和封闭式现代城市小区);通过培育选取楼长,以楼长带动居民自治的方式开展单体楼层面的治理。

图片

 ▲凤城街红色管家模式图


       1.楼长制和理事会 

       凤城街道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全街推进、整体提升”的思路,选取西湖、凤桂园等社区先行先试,并派驻专职社工推进社区楼长制工作。西湖花园四、五、六号楼理事会由9名楼长和热心人士组成,在社工的培育下,理事会逐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单体楼和开放式小区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实现居民自治、善治。

      2019年以来,楼长通过正能量带动作用,引领居民齐心协力解决了楼道堆积杂物、拆除顶楼门闸、化粪池泄漏等各类问题,同时配合社区开展消防安全、反诈骗等宣传工作。此外,各试点社区定期开展“楼长议事会”,打造一个楼长可以反映居民意见和建议的平台,共同为建立和谐社区出谋献策,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2.开展小区治理试点项目

       2021年6月,凤城街道启动“红色管家”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试点项目,以雅悦花园、胜利雅苑、海港成、海境界、湖景湾五个小区作为试点,由物业公司出资购买社工服务项目,优先聘请本小区符合条件的居民成为社工,营造“全民社工”“小区治理人人参与”的氛围。项目由凤城街社区互助会承接运营,依托“红色管家”平台,组织督导专家团队对社工服务项目进行督导,对社工成长进行培育。 

       目前已招聘了9名专职社工进驻五个小区的党群活动中心,通过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物业+业主代表+社工”共建共治共享小区治理新模式,让小区变成“大家管”,提升小区治理和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解决城市居民身边的“烦心事”。

       3.社区智库工作

       智库项目以凝聚社区智慧、共商社区事务、共谋社区发展、共享幸福社区为目标,秉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发掘社区能人组建智库团队,在基层组织的协助下自主协商并解决社区公共问题和回应社区发展需求。西门塘社区试点开展智库工作,现已建立一个15人的智库团队,开展27场次座谈会及活动,搭建起社区与居民间连心桥,共同创建美好社区。


作者:刘淑君 雷杏珊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