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白庙
讲述/赵房、赵凤、周卫、祝荣华等 整理/暮霭沉
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委所辖的白庙村,其实是由庙崀、正坑、新屋三个自然村组成的。三个自然村的村民都是“大岭坑”的过山瑶人搬迁来的。白庙村与阳山地界相邻,周围的山脉把白庙村围成一个C型包围圈,活像一张太师椅宝座。
白庙村确实有过一座“白庙”。白庙为三开间两进两廊结构,当中一个天井。庙里供奉着盘古大王、张侯、飞龙将军等神像。大殿的匾额上题有“飞龙殿”三字。相传白庙又叫“白马庙”,可神着呢。
话说某年天下大乱,战火熊熊,百姓四处逃难无以安身。傍晚时分,一股四五百人的难民慌不择路,逃到一处山旮旯。眼看前边是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高山上的虎啸狼嚎听得真真切切,后边抢劫的贼寇很快杀到。这可如何是好啊,难道天要绝人?!情势如此危急,一些妇孺小孩绝望地痛哭起来。
这时,山顶响起一声炸雷,随后一位虬髯黑脸膛的汉子骑一匹白马,手持一把寒光闪闪的大砍刀,风驰电掣般冲向贼阵。只见他手起刀落,贼寇纷纷死于刀下。贼首见势不妙,慌忙找来数十把长柄钩刀,企图将黑脸义士的马脚砍断。几十把锋利的砍刀齐齐砍向马脚,眼看黑汉子就要被砍翻在地。难民们都捏了一把汗,齐声惊呼“小心啊”!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黑汉子一勒缰绳,白马腾空而起,霎时变成一条巨龙。巨龙张开大嘴,“嗷”的一声长吟。贼寇们惊呆了,吓得扔下武器,抱头鼠窜,一下子跑了个精光。
难民们长吁一口气,正要好好感谢黑汉子,黑汉子朝着难民挥了挥手,骑着飞龙往西边山顶迅速飞去,一下子就没了踪影。
难民们这时才完全清醒过来,大家相拥而哭,面朝黑汉子离开的方向,跪谢黑汉子的救命之恩。大家都觉得这是天意,一致决定在此定居下来,避开乱世,苟活性命。
过了几年,天下稳定下来,难民繁衍生息,人口越来越多。大家商量着要给黑汉子立祠祭祀,以表心意。随后大家齐心协力,修建了一座庙宇,就叫“白马庙”,白马庙正殿题“飞龙殿”,后人为了减省就称它为“白庙”。人们把黑汉子叫“飞龙将军”,雕像祭祀。随后,大家又提议把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王、古时的地方好官张本中(张侯)的塑像请入庙里。大家诚心供奉,香火不绝,白马庙的威灵也越来越彰显。白马庙方圆百里的百姓都在口口相传,凡是有人骑马路过白马庙的,一定要下马步行而过,否则马屈前蹄,下跪不敢前行。
一位在省城任职的潘大官人,有一次回家省亲路过白马庙门而没有下马,他的坐骑踟蹰不前。他不明什么缘故,继续拍打坐骑,马儿忽然前脚下跪,他一不留神被掀翻下来,狼狈不堪。后来一位路人告诉他真相,劝他下马步行。
潘大官人栽了一个大跟头,恼羞成怒,威胁村民必须将庙门改向,否则让官府把庙拆了!
村民迫于淫威,为了保全庙宇,只得将白庙的东门改为西门。
白马庙改门后,骑马人倒是可以顺利通过,不须下马步行了。可奇怪的是,庙门朝向西边的那些高山峻岭,再也听不到虎啸狼嚎,毒蛇猛兽好像绝了踪迹。
不知过了多少百年,天下战乱又起。一支地方武装凭借着白庙的有利地形,给清剿军以极大的伤亡。清剿军攻下白庙后,首领一声令下,一把火将白庙给烧了。当熊熊大火冲天而起的时候,天空中忽然乌云密布,炸雷滚滚,顿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毕竟迟了,白马庙最终还是被焚烧殆尽,这位姓钟的首领仰天大笑。笑毕,他发现庙里那个黄灿灿的方形铜香炉有点刺眼,他气呼呼地叫来当警卫的儿子,将这个铜香炉拿回家当喂鸭的食盆。
他儿子喜滋滋地将香炉抱回家,用来喂了一天的鸭子。第二天早上,钟小子刚刚起床,忽然栽倒在地,暴毙而亡。
这座白庙虽然消失很久了,但它的赫赫威名仍然在民间传诵不绝。
来源:瑶寨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