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民政局

全市唯一上榜!清城区委宣传部《“四网协同”未成年人心理服务体系》获评省级优秀案例

来源:南方plus访问量:-发布时间:2023-01-09

图片

图片

2022年12月29日

第九届“粤治——治理现代化”

优秀案例推介结果正式揭晓

32个优秀案例

从上百个案例评选中脱颖而出

其中

清城区委宣传部的

《“四网协同”未成年人心理服务体系》案例

入选了

政府治理创新类优秀案例

第九届“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名单如下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类:

       广州市委政法委《市域社会治理“红棉指数” 以“小指数”撬动“大治理”》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委组织部《引领流动党员融入社区 聚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广州市三元里街道党工委《以“党建+智慧物管”打造高质量基层治理新格局》

       惠州市博罗县委办公室《打造“五型”模范机关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广州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党建锻造国企铁军 提升城市治理引领力》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以党建引领促社会治理——“人人都是社区设计师”的广州实践》

       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724模式+智慧平台”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公明街道“红领居”党建引领型物业小区建设项目》

       佛山市委政法委《深耕党建引领 发挥政治优势 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江门市委组织部《党建引领网格管理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政府治理创新”类: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

       清远市清城区委宣传部《“四网协同”未成年人心理服务体系》

       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广东省司法厅《粤商通非现场执法 助力高效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惠州大亚湾区公民伙伴社会服务发展中心《“1+4+N”模式助力打造南边灶搬迁小区和美网格建设》

       深圳市光明区群团工作部《劳动领域风险隐患预警处置工作体系》

       广州市越秀区发展和改革局《推进信用建设“一疏通、三融合”精准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光明区司法局《打造“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 助力群众诉求服务》

       惠州市委政法委、惠州市阳光心理健康服务研究中心《积极心理助推社区疫情防控“3+1”治理新模式》

       揭阳市委网信办《“急难愁盼我来办”网上群众工作平台》

“融媒体传播”类:

       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广州治水融传媒 助力全民争当河长》

       江门市委宣传部《“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

       广州市黄埔区融媒体中心《黄埔“融媒孵化器”社会协同治理创新》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东莞篮球城市文化节》

       惠州市委宣传部《慢直播平台矩阵》

       广州市番禺区融媒体中心《科技赋能,重塑番禺乡村治理数字化》

       东莞市委网信办《用心用情写好网络媒体发展“统”和“融”两篇文章》

“大数据与公共服务”类:

       广东省铁投集团《“数字汕汕”——数字技术赋能广东铁路高质量发展》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数字电网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珠海市委政法委、珠海市公安局《珠海“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

       汕头市南澳县人民检察院《数字化赋能海岛保护地理标志》

       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网格巡检机器人提升数字化水平 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惠州市惠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云智慧建设“三网三化”助力乡村“智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社会治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广东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广东各地各有关单位持续在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下功夫,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形成了一批走在全国前列、获多方好评的创新经验。主办方期待通过此次推介活动,发掘出更多鲜活案例,为广东乃至全国推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参考样本。这些优秀案例展现了广东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的能力、魄力和活力,是近年来广东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最新经验和成果。

       “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推介活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发起主办,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南方党建智库承办,自2014年举办首届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九届。“粤治”活动旨在通过推介和展示广东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提炼广东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经验,赋能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同时,“粤治”活动也是南方报业履行主流媒体职责和使命,服务广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至今,“粤治”活动已累计收到数千个来自全省各地的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共计推介出261个各类优秀案例,汇聚了广东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相关优秀案例成果已陆续结集成册,纳入广东治理能力现代化案例库,并形成社会治理研究数据平台,将为广东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作出持续、积极的探索。

       2022年6月,“粤治——治理现代化”2021—2022年度优秀案例推介正式启动,活动设置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政府治理创新”“融媒体传播”“大数据与公共服务”共4个类别的优秀案例,吸引了广东各级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踊跃报名,多个创新案例给评委、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类别申报最为踊跃,约40%的申报案例参评该类别,充分体现了党建对社会治理的引领作用。

       通过征集、初选、走访调研等流程,12月29日下午,经由党校专家、高校学者、媒体代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研讨和推介评议,最终32个优秀案例脱颖而出。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些优秀案例从多个方向凝集了近年来广东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实践和新经验,彰显了广东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创新精神。

       其中,清城区积极创建未成年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通过发挥清城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简称“区心辅站”)专家智库、整合资源、联动辐射、兜底服务等“四大作用”,构建起以区心辅站为中心、“四网协同”的未成年人心理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心理+”社会治理模式。

↓↓↓

       筑牢“阵地网”,构筑心理健康防护墙。一方面,清城区纵向打通“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服务平台,建立区级指挥平台,依托各镇(街)综治中心在8个镇(街)设立了心理咨询服务站点,着力延伸服务触角,实现了社区心理服务站(室)的全覆盖。另一方面,清城区横向构筑“学校+医院+群团”服务阵地。目前,清城区102所中小学均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清城区8个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咨询预约点,清城区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企业工会均设立心理咨询服务站点,初步形成“15分钟心理服务圈”。

       建强“人才网”,培育心理服务主力军。清城区整合政法委、教育、卫健、妇联、团委、民政、工会、社会工作等行业领域的社会资源,依托区心辅站建立一个心理服务人才孵化基地,织造一个心理服务人才网络,构建从兼到专、从新到精、从低到高的本土心理服务人才体系,初步构建了从学校心理社团人员、电话热线咨询员、家事辅导员、校内校外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及精神卫生医师到外聘专家团队逐级培育的“六级心理人才金字塔”,实现吸引人才、培育人才、运用人才、激励人才、考核人才的闭环管理。清城区于2022年5月启动“满天星计划”心理人才培育项目,目前共招募心理人才志愿者400多名,通过邀请专家团队分级分类对心理服务人才开展专业培训,开展专业心理知识、志愿者服务、团队管理技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督导培训,累计督导58人次,培训236人次,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干预培训9场,受训人数超过340人次。

       完善“服务网”,建立心理服务全程链。目前清城区心辅站集“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心理宣传、心理测评、心理治疗、精神治疗转介、心理关爱”八大功能于一体,初步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实现心理服务内容全覆盖,设置个案预约热线,提供个案跟进服务。2021年9月以来,清城区心辅站接听电话热线248次,接待来访咨询216人,开展个案建档数233个,个案服务总时长305.25小时,个案跟进360人次,为许多遭遇心理困扰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雪中送炭、及时化解危机。

       织密“宣教网”,加强心理活动主题化。开展“火炬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组织心理专业志愿者下沉到各镇街开展服务,依托公园广场、社区(小区)、商场超市、红色教育基地等阵地提供心理服务活动摊位、心理专家咨询、亲子活动等多元化心理服务,累计开展活动31场,服务人数达6000人次;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渠道宣传推广心理健康知识,累计受教育群众达12.3万人次。开展“润心计划”,加强学校心理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全体教师培训、家长志愿者培训、线上家长讲座、学生心理测评和危机评估干预工作,开展心理危机辨识、压力应对、沟通合作、预防校园欺凌等心理主题活动,累计开展活动26次,服务5500人次。开展“安心计划”,加强社区心理服务能力,发动社区基层党组织成员、社区亲子家庭、社区基层干部等人员,组建“党员+亲子”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共有志愿者28人,依托试点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文化活动4场,服务达6300人次;开展“咖啡心语”品牌沙龙活动,通过联动广深各大高校,依托试点社区发挥链接专业资源的桥梁作用,培育本土心育人才,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探索清城区基层治理的特色新模式。


来源:南方plus

转自:清城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