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弱势群体,提升救助服务质量——清城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6人次

来源:本网访问量:-发布时间:2021-12-22

图片

图片

       近日,来自湖南郴州的徐明(化名)在清城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清城区救助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医疗机构完成了核酸检测,之后,他坐上回家的火车,结束在外拾荒的生活。

       徐明只是被救助的其中一员。今年以来,清城区民政局以“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民生项目的重要抓手,着力提高清城区救助站的救助管理服务质量。

       据统计,清城区救助站自2021年3月份挂牌成立以来,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6人次,送医治疗22人次,开展街面巡查62次,发放救助管理工作宣传资料200余份,帮助无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全国寻亲成功2人,协助其他省市救助管理机构核查受助人员信息21人次。

无偿提供返乡、就医、落户等救助

        “因为他明确表示愿意回家,入站后我们就按程序给他办理回家事宜了。”清城区救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徐明是12月4日晚上11时左右,民警在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并送到救助站的。尽管身上没有相关证件,但经过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系统确认到了他的个人信息,和他自己讲述的一致。核酸检测为阴性后,他就可以拿着清城区救助站为其购买的火车票回家了。

       清城区救助站自成立以来,着力开展街面巡查,通过深化与公安、城监、各街(镇)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结合“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6.19”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等专项行动,加大了对车站、公园、桥底涵洞、地下通道、城乡接合部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的巡查力度。

       上述负责人介绍说,救助站可为辖区内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和暂时有困难群众提供最长10天的临时生活救助、安全管理、巡查安置等服务,帮助他们返乡、就医、落户,“站内提供24小时热水、一宿三餐,还有干净衣物。如果市民发现有需要帮助的流浪乞讨人员,也可拨打24小时救助热线3998802,确保求助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多种途径寻亲助流浪者回家

       7月13日上午,在清城区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连州市连州镇的流浪乞讨人员成某踏上了回家的路途。经过2个多小时的路程,成某到达连州市连州镇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办理完交接手续,护送成某返乡任务圆满完成。离家21年的成某也终于与亲人团聚。  

       成某是4月初由源潭派出所护送入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因患有精神障碍,无法准确表达个人身份信息,且双腿僵直无法正常行走。为了让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和更好的护理,清城区救助站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定点医院进行救治。

  “按规定,针对这类无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我们将在24小时内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站、广东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媒体发布寻亲公告,7个工作日内仍无法核实身份信息的,报公安机关采集DNA、人像信息及指掌纹数据。”清城区救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治服务和定点医疗,清城区救助站先后与清新区星光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清城区人民医院签订购买服务合同和流浪乞讨人员救治协议书。

常态化回访减少重复流浪

  为有效避免人员再次陷入困境而流浪,清城区救助站大力推动源头治理,一方面指导各镇(街)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加强救助衔接,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做好信息对接;另一方面对返乡人员进行定期回访,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当地街(镇)民政部门,提醒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有关帮扶政策。

  尽管身份甄别手段日益先进,但清城区救助站内仍有长期滞留人员无法找到亲属。对此,清城区救助站对滞留超过3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救助对象进行就地安置,户口登记到清城区救助站

  落户安置,是将流浪乞讨人员纳入社保体系,帮助其摆脱生存困境的重要环节。按照“站内照料是常态、站外托养是例外”原则,清城区救助站积极与清远市救助管理站沟通协调,将站内接收后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转送至市救助站进行临时安置,并紧密依托市救助站,对安置点运行管理、人员照料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监督,妥善解决了部分无法核实身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生活照料、寻亲安置工作。

清远日报讯(记者/叶慧勤 通讯员/刘弘)


来源:清远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