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动公开〕
清农农函〔2021〕122号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
第2021052号建议答复的函
陈志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阳山鸡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2021052号)收悉,经综合市财政局、市科学技术局、市自然资源局、阳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
(一)基本情况。阳山鸡是广东省六大优良地方土鸡鸡种之一,饲养历史悠久。阳山鸡毛黄、皮黄、脚黄,体形中等优美,肌肉丰满结实,肉质嫩滑、鲜美、皮色金黄诱人,皮脆香甜可口,且耐粗饲,抗病力、觅食力和适应性强,体型有大小两种类型(其中江英鸡体型较大),易育肥,是优质肉鸡种,适宜山区放牧饲养。阳山鸡之所以品质优良,与放牧和主喂黄玉米有很大关系,阳山县周边是石灰岩地区,盛产黄玉米,放牧条件优越,适宜发展阳山鸡生产。2020年全县阳山鸡饲养量428万只,出栏278 万只。公鸡每公斤30-36元,母鸡每公斤32-40元,产品质优价高,主要销往清远、韶关、广州、深圳及出口港澳地区,深受顾客欢迎。
(二)发展前景。虽然阳山鸡优势特征突出,但同时也存在着长羽慢、饲养周期长、产蛋少、蛋轻的缺点。其羽毛生长速度慢,冬天时极易冻死,且育雏后开始使用玉米饲喂,养殖周期长,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尽管市场价格前景好,但过高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导致其利润空间十分有限。由于目前阳山鸡没有保种场,多为粗放型育种,养殖场户凭经验育种繁育,因此阳山鸡和其他地方鸡种一样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杂交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将失去其独有的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程度低。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带动,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无法形成阳山鸡产业优势。二是养殖技术落后,科技服务滞后。基层养殖科技人员短缺,科技服务生产作用发挥不够,绿色养殖知识缺乏,新体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较少,从而影响了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市场消费面窄,社会受众较少,开发投入不足。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阳山鸡产业发展加强了政策扶持,但阳山鸡的在家禽产出占比份额远不到10%,对外未能打开消费市场,阳山鸡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导致很多民间资本流向了政策更优惠、养殖周期更短的其他产业,新体系、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严重受阻,直接影响了产业发展进程。
三、相关建议工作进展
(一)关于加强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市积极利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共200万元,包括中央畜禽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省级特色畜禽保护开发利用资金、市农业“3个三工程”专项发展资金等,分别扶持广东粤禽种业有限公司、阳山县江英旭峰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阳山填瑞然农业有限公司等主要阳山鸡种鸡生产企业,加大对阳山鸡种鸡繁育体系建设的支持,缓解阳山鸡养殖项目资金压力,帮助种业主体渡过初始建设难关。今后,根据《中共清远市委办公室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远市农业“3个三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清委办发电〔2018〕20号)等文件精神,我市将继续组织实施农业“3个三工程”等政策,争取进一步扩大对阳山鸡产业发展的扶持。
(二)关于加强技术与人才的双引进。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与相关科研单位进行“市院”“市所”等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同时,引进相关技术人才驻点或者包干制建设阳山鸡种鸡基地,成立联合培养基地,培养本地化技能人才等,市科技局着力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清远市三农科技服务站”建设,促进我市生态发展区特色产业发展。利用我市农业科技服务的现有基础,整合农业专家联络站、农村综合服务站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等优势资源,推进建设一个线上新型服务平台与线下村级服务实体相结合的“三农科技服务平台”,引聚一批三农科技服务专家,开展农技、电商、金融、农产品销售与人才培养等服务,培育一批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能人。目前已在英德市八百秀才红茶基地和连州市松柏村启动线下实体站点各1个,将以此为经验,推广到各县(市、区),为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做好科技服务。
二是以科技项目形式推动各类基层农业科技工作机制融合发展。建立农业科研创新政策支撑和保障机制,根据省、市两级财政专项资金不同的使用要求,针对性地设立现代农业示范相关专题,鼓励包括“现代种养与繁育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攻关,支持地方特色农产品提升种养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市科技局对“清远鸡智慧养殖系统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蛋鸡养殖重要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清远鸡禽白血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3个鸡禽养殖相关技术项目进行立项支持,支持金额超过90万元。
三是以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对接,加强产业科技支撑。引导农业科技人员投身到农村一线,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申报工作,推动农村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对接,帮助解决阳山鸡养殖技术和人才问题,推动阳山鸡产业健康发展。
(三)关于加大饲料玉米的种植规模。2020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25.1592万亩,较2019年同期增加0.6347万亩,产量为6.0029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加0.1946万吨。今年,我市春播玉米面积21.0595万亩。由于我市玉米种植以甜玉米和口粮玉米(石灰岩地区)为主,饲料玉米仍主要依靠外地调入,本地玉米用作饲料并没有价格优势。因此,不建议扩大种植规模。
(四)关于加大建设用地的供给。2019年,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关于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关于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粤自然资规字〔2019〕7号),就点状供地事项从适用范围、空间规划、用地报批、土地供应、登记发证及实施监管等全环节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政策措施。为实施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信息产业及乡村新型服务业等乡村产业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需在城镇开发边界外使用零星、分散建设用地的,可实施点状供地。点状供地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保护红线、不得占用绿线等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不得用于建设商品住宅和私人别墅类房地产项目;不得超过省规定面积,即单个点状供地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不得超过30亩。对于符合点状供地政策的项目,建议可考虑实施点状供地。
(五)关于解决阳山鸡种鸡的瓶颈问题。我市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清远鸡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产业园、广东南粤黄羽鸡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阳山鸡种业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尽快落实阳山鸡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建立阳山鸡种质资源保种场,收集种质遗传资源,开展提纯复壮工作,为发展阳山鸡产业提供种源保障。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稳定发展优势特色阳山鸡养殖。立足本地畜禽种质资源禀赋,围绕提高阳山鸡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创建阳山鸡产业示范区,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和市场推介,做大做强阳山鸡优势特色产业,促进畜产品生产供应稳定,引导优化畜产品消费结构,有效组织和安排阳山鸡产业发展工作,把产业发展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纳入目标管理,常抓不懈。
(二)鼓励阳山鸡产业发展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议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做好养殖业发展用地的摸底工作,搞清实际需求,争取把阳山鸡种鸡项目纳入市级乡村振兴项目,使用乡村振兴用地计划指标解决用地问题,鼓励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缓解用地难的问题。
(三)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紧紧围绕“四个转型”,加快养殖场户升级改造,建设绿色、高效的现代化养殖场(小区),优化畜禽产业结构布局,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工厂化、园区化。继续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和现代化美丽牧场创建活动,积极发挥示范推广作用,坚持“抓大不放小”“以大带小”,支持企业联合农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促进小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
(四)继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化部门协调,加强对各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指导和支持。把整县推进项目作为施策重点,支持项目县养殖场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升级改造,提升粪污处理利用及设施装备配套水平。落实项目县政府实施主体责任,加强工作调度和指导,督促项目县优化项目报批程序,加快项目开工和资金使用进度,确保完成项目任务。加强培训示范,总结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先进做法和技术模式。
(五)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培养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阳山鸡养殖龙头企业,特别是深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和特色产业优势,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优质产业带和高效农业开发体系,建立起生产引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风险利益共担共享机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增强辐射带头能力,促进产业化发展。
(六)加强基层农技培训,推广标准化生产。依托县、镇、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各级扶持政策,通过办培训班、编印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等手段,大力推广普及科学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加快实施阳山鸡标准化生产模式,推广标准化技术,指导养户规范生产,推行标准化养殖,提高产业化水平,促进阳山鸡产业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对阳山鸡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20日
(联系人:朱伟锋,联系电话:337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