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动公开〕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
第2021005号提案的答复
江卫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清远数字农村建设,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考察报告》(2021005号)收悉,经综合清远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
一是推进5G基站建设加速。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全覆盖,纳入省全域规划清单的13146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实现100%覆盖的基础上,督促电信、联通、移动、铁塔等公司加快5G基站建设,现已建成5G基站1536个,实现市、县主要城区全覆盖和有条件的镇、村覆盖。清远电信5G基站建设在中国电信集团内部开通进度排全国第一,清远铁塔建设进度全省名列前茅。其中,英德市建成5G基站192个;连州市西岸镇中心区5G基站已建成。二是推动开放公共建设。梳理全市县、镇、村三级公共物业建设清单,收集600多个公共资源信息,全市开放公共物业5G基站站址511个。三是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农田、智慧农田、宜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土壤、水、气象等环境要素,病虫害等风险要素,苗情等生长要素的感知、传送、处理,并与水肥一体等控制设施、植保等服务结合,实现智能大田。
二、扎实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和《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等相关政策,一是成立清远市智慧农业农村研究院。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合作,建立清远市智慧农业农村研究院,搭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管理大数据服务平台以及全农业科教云平台清远农宝平台,为“数字农业”建设奠定基础。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分层次、分阶段建设清远市三农科技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建立智慧农业市级地方化平台,目前已建成线上服务平台1个,线下实体服务站100个。二是建设清远市数字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试点。选取33个行政村围绕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建设六大业务应用进行试点,主要包括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出乡村新闻官能用、好用、爱用的“工具箱”,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好践行“三传一助”;线上“云调解”,实现乡村居民法律咨询、司法调解信息化远程化、专业化、实时化,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5G数字化智感安防区,打造平安乡村+智慧乡村,实现村庄的数字化网格治理的基础。5G+VR+云学堂,实现乡村线上教育能力的根本性提升,助力提升学生、农民素质;乡村医疗“新视界”,实现远程诊断、健康卫生远程培训等乡村基层医疗服务,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5G云VR展播,展示新时代乡村新貌、讲好新时代乡村故事。目前,平台已完成基本的搭建,并已开通镇/村账号,33个行政村中已基本完成9个行政村的智感安防场景建设,11个行政村已完成基本的平台数据录入。三是建设清远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管理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了产业园综合数据库,包含6大子系统70个功能模块,提供产业园项目管理、一张图展示分析、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生产经营管理、环境监测、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介、品牌展示推广、质量溯源等服务。四是开发“清远农宝”APP。推动互联网+农技服务,联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打造“清远农宝”农技推广智能化平台,该平台是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第一个市级地方化服务平台。截至6月30日,“清远农宝”APP注册使用人数1163人,累计发布日志17251篇、上报农情3645条、提问15991个、回答问题82699个。汇聚经营主体342个、特色农产品22类,集成对接清远农家、清远三农等第三方平台信息。五是成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清远分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清远分院自2018年1月17日成立以来,在清远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双方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分院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为服务清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清远现代农业发展,支撑清远市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广东省第一个茶叶类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落户清远市英德、实现清远“广东省生态茶园”认定企业数量和面积全省名列第一、为清远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专项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清远农业人才综合素质,加快了清远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六是创建了2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2020年我市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的部署,建设了连州市和清新区2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今年计划再建英德市和清城区2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
三、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向农村基层纵深发展
数字农村,让数据来跑腿,依托政务一体机将政务服务网络延至乡村,为群众提供了更多便捷,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一是开展基层减负便民工作。以阳山、连山为试点,实现电子证照全面应用,试点42个政务服务事项中,填报数据项减少165项(44%),少报材料61份(减少43%),少跑腿21次(减少88%),同时,通过清远市基层证明开具系统为群众开具基层电子证明,减少政府部门验证证明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二是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在部分镇村试点部署19台政务服务一体机。政务服务一体机服务内容涵盖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门125项高频服务事项。此外,充分发挥建设银行网点数量多、覆盖面广等优势,全力推进“百项政务服务进网点”,72项政务服务进驻全市建设银行29个网点107台智慧柜员机。三是继续推进“粤省事·清远”政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目前已上线782项服务事项以及64种电子证照,其中办理类事项423项,查询类事项359项,截至目前,粤省事平台清远市户籍人口注册人数344万人,进一步满足全市市、县、镇、村各级群众的移动端线上政务服务办理需求。
四、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
一是按照省“数字政府”政务云工作部署,我市已建设完成“数字政府”政务云清远节点,节点机房位于清远电信锦霞通信枢纽楼,枢纽楼按照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楼层最高承重达1600公斤/平方米,机房面积达436平方米,规划建设84个机架,采用微模块架构,集IT机柜、配电、制冷、监控、综合布线等系统于一体。2021年4月,政务云清远节点完成互联网区扩容。现业务资源总容量达到8992核VCCPU、29408GB内存、存储670TB。截至目前已完成市政数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发改局等46个部门信息系统部署上云;政务云清远节点累计已发放92套业务系统资源,分配云主机544台,共分配6486核VCPU、利用率72%;17105G内存,利用率58%;裸金属服务器6台、存储533TB。为全市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政务云服务支撑,有效遏制信息系统分散建设和重复投资现象,实现基础资源共享共用。二是政务数据治理专项工作有效进行。制定了《清远市数据治理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清远市数据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县市区及市有关单位开展专项数据治理工作。一阶段:数据编目、挂接,2020年5-11月协助市直33个部门按照《广东省政务数据清单编制规范》进行目录资源梳理,共梳理出数据资源目录清单共1042个,梳理出数据共享目录清单共892个,协助各市直单位在省大数据中心门户编目并挂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已在广东省大数据中心门户对640个目录进行了编目,其中对88个共享目录挂接了数据。在开放广东平台,已开放了125个数据集。完成第一批数据治理20项重点专项共114项任务与省大数据中心门户编目挂接,完成了15项省级部门需要我市提供数据的目录挂接任务。二阶段:开展全市自建系统数据普查工作,自2020年11月—2021年5月,共开展22个市直单位,8个区县共76个行政单位的数据普查工作,共完成194个系统、1000条资源的信息录入工作,各单位的资源需求数量为20项,供需满足率为100%。在大数据中心门户的共享资源数量为747个,挂接数量为740个,挂接率为99.06%。数字化治理是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加快数据归集和交换步伐,归集政务数据资源为数字乡村建设数据分析引用提供基础数据。
五、下一步计划
一是进一步夯实数字乡村农业基础。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农村地区电力、冷链物流、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数字化、智能化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建设,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
二是积极开展农民在线教育培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数字化培训,提供高素质农民、农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线培训服务,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以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社会服务组织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乡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为重点对象,培养一批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带头人。推进“互联网+小农户”培训,构建“3+X”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催生淘宝村、村播、众筹农业、定制农业、共享农业、云农场等数字乡村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以新技术新业态创业致富的农民,为清远的乡村振兴发展,赋予新的动能。
三是打造开放的、可协同交互的智能体系,可提供政务云节点资源支撑相关智能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21日
(联系人及电话:梁国坚,337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