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冬春时节水塘河道清淤工作部署,我市自去冬今春以来,高位推进水塘河道清淤,全力保障河道行洪畅顺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积极助力“百千万工程”。
领导重视,发挥“指挥棒”作用。我市2024年-2025年今冬明春水塘河道清淤计划清淤量约252万立方米,预计于2025年汛前完成。我市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统筹部署,通过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印发清淤方案及发布河长令等举措,结合冬修水利、水利工程建设与“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形成地市统筹、县级负责、镇村落实、群众参与”的联动格局。通过现场调研、半月通报和督促指导等工作措施,深入推动我市冬春时节水塘河道清淤工作。截至2025年2月15日,我市已完成清淤量约213.02万立方米,总体进度达84.5%。其中,连州市、阳山县、佛冈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等县区已完成计划清淤量,连南瑶族自治县进度为95.7%;另外,清新区进度为83.6%,清城区进度为72.6%,英德市进度为56.9%,目前也正抓紧推进中。
基层发力,推动工作见成效。各县(市、区)积极落实清淤工作计划,对江河湖泊、城镇水体和农村水体分类施策,全面推进清淤工作,一是持续优化人居环境,结合“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着力推进房前屋后水塘清淤,尤其是对村内“风水塘”实施清淤美化工程,打造乡村生态节点。二是切实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对易淤积、易堵塞的山区河道开展清淤疏浚,有效降低汛期隐患。三是着力保障春耕,积极推进灌渠清淤,打通农田水利“毛细血管”,保障春耕灌溉用水畅通。四是坚持规范清淤。严格遵守采砂特定活动相关规定,强化可利用物的全过程监管,科学处置淤泥,保障生态安全。
因地制宜,协同联动呈亮点。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形成多点突破、亮点纷呈的工作局面。一是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社会支持”模式,通过发动返乡民众出资,引入社会资本,解决部分资金难题,同时,强化公众参与,形成全民护水的良好风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协同联动,提升清淤整体效益。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水生态保护、防洪排涝需求,将清淤工作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民生项目统筹实施,确保资金到位。三是通过“绿色清淤+技术赋能+民生联动”模式,高质量推进冬春时节水塘河道清淤工作,进一步保障沿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提升河道行洪、农业灌溉取水用水能力。四是探索“一镇一策”原则,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精准解决污泥淤积、排水不畅等问题,最大程度契合河道生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