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水利局

健全“清漂”长效机制强化全流域河湖管护

来源:本网访问量:-发布时间:2022-05-23

  优越的水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切实有效维护市内水域干净、整洁环境,清远市不断健全完善河道保洁长效机制,以每年两次的“清漂”专项行动为抓手,巩固河道水面漂浮物常态化清理整治成效。2022年第一轮“清漂”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共清理河长2245公里,清理水面漂浮物约9275吨,累计出动人员近8000人次,投入资金共计约683万元,基本实现江河湖库水面无成片漂浮物目标,河湖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属地责任。根据省相关文件要求,清远市河长办统筹协调全市8个县(市、区)迅速启动2022年度“清漂”专项行动,各县(市、区)河长办快速反应,相继制定行动方案、明确行动目标、召开动员会议,全面展开第一轮“清漂”专项行动。各县(市、区)不断健全完善河道管护长效机制,通过落实保洁经费、人员和明确保洁实施主体等方式充分保障河道的常态化管护,清城区、清新区通过配套专项资金保障流域各镇河道管护保洁工作,连州市辖区12个镇(乡)全面实施河道保洁物业化管理,实现1130公里河道常态化保洁和专项行动多点管控。各地通过压实辖区河道流域属地责任,扎实推进水面清漂工作。

  二是提升联治能力,形成协同合力。清远市以北江干流为重点,统筹推流域综合治理,科学谋划干流支流、跨县水域清漂整治工作,坚持上游问题上游解决、支流问题不流入干流、长期聚集区域加密清理频率原则,确保清漂工作无死角、全覆盖。各县(市、区)建立健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合保洁工作机制,将河湖“分段保洁”转变为“全域保洁”,解决漂浮物随水推移而造成的边界不清、责任不明、工作不力问题。同时,积极提升“流域统筹+区域协作”的联合治水工作能力,其中市级与韶关市签订《清远市-韶关市交界地区清漂视频监控信息共享合作协议》、清新区与广宁县河长办签订《跨市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英德市与翁源县签订《滃江流域(翁源县与英德市)跨界河湖问题治理会商协议书》,协同流域各地开拓创新、驱动河长制湖长制提质增效。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科学精准施策。针对当前河湖问题多发的情况,清远市严阵以待,采取交办督办、现场督查、清单化管理、定期跟踪等多种方式督促“清漂”问题处置。市河长办综合研判近两年部分地区降雨及江河来水偏少的实际情况,统筹协调流域各地强化“清漂”广度、深度,将河道“清漂”从水上往岸上延伸、从大江大河向微小河涌延伸,充分调查掌握辖区范围内容易产生漂浮的各类水域、河涌底数,及时开展清理工作,预防“埋伏”在江河岸边、微小河涌及临河水塘的漂浮物通过汛期暴雨随流入河;聚焦河湖视频监控多次发现的部分水库库区以及河流交汇处存在大量成片水浮莲等漂浮物情况,及时向属地县(市、区)反馈存量问题、管理漏洞,要求全面开展水浮莲、垃圾等水面漂浮物清理整治工作,并通过开展跨界视频监控和现场监督检查等方式,加大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相关县(市、区)及时落实好属地管护责任,立即对重点区域实施清理,对症下药解决源头问题,进一步巩固清理整治成效。近期市区河段突发的成片水浮莲入河问题,在视频调度和属地落实主体责任的情况下,实现了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四是实施系统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清远市充分运用“广东智慧河长”信息平台、无人机、视频监控对河湖进行动态监控,对问题整治情况进行跟踪比对,实现“一张图”管理,建设“智慧河湖”,提升河湖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清远市河长办利用广东水利视频监控系统和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站,对北江干支流重点区域及全市7个主要国考断面的水面漂浮物进行视频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调度处置;英德市强化河湖视频监控,在连江、滃江沿河主要水电站(英华电站、狮子口电站、洋湾电站、红桥电站、新建陂电站等)、竹田河锦潭九级电站、西牛航道枢纽等重点水域、河道进行安装水利监控摄像头,进一步强化河流动态监控;连州市坚持功能实用、统分结合、数据准确、灵活扩展原则,对原河道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为河道监控预警系统。在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下,全市各级在实施“清漂”动态排查处置以及河湖岸线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应用实效,有效提高了河湖监管效率。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爱河氛围。持续以形式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清漂”专项行动和河道日常管护工作,让群众潜移默化中增强爱河护水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清漂”专项行动和河道日常管护工作。市河长办联合南方日报清远站探索建立“媒体河长”队伍和河长信箱,将社会主流媒体监督纳入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引导社会公众从旁观者变成河湖治理保护的参与者、监督者,在水面问题反映、两岸建设监管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作用;各地积极发挥“民间河长”管河护河、监督宣传的作用,有序组织开展“清理水浮莲全民行动”、“支流、河涌全民保洁行动”、“净滩行动”等多种形式、主题活动,不断增强群众对河湖保洁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